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扶貧達人在行動#

@字節跳動扶貧@山貨上頭條

時下,百花齊放,萬物復甦,我們一行三人結伴騎行。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恭城書院》坐落在縣溪鎮的羅蒙山下,這是一座有著近三百年曆史的庭院式純木結構的古老建築,巍巍矗立,氣勢磅薄!我們拾級而上,作為土生土長的縣溪人,都知道在這裡曾為中國 的光輝歷史裡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1934年12月12日中國工農紅軍途經通道時導召開了緊急會議,正因為有了這次的通道會議為後來的黎平會議和遵義會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道會議史稱【通道轉兵】。

現在為紀念紅軍長征的偉大勝利和轉兵西進,在《恭城書院》左側修建了一座規模龐大的《通道轉兵紀念館》每天吸引了大批遊客到此,站在偉人的石雕像前緬懷偉人和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犧牲的先烈們。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下午,從縣溪鎮向北,我們沿著當年紅軍走過的路前往兵書閣村。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兵書閣村是一個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全村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都是苗族。進入寨門就讓人感覺到了這裡極具民族感的氣息。風雨橋、吊腳樓,擺放齊整的石板路,籬笆牆,幽深小徑,翠竹環抱著村落。桃李盡相綻放,點綴在房前屋後,溪水潺潺,鳥兒嘰喳,好一派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據說當年紅軍路過此地時,勤勞善良的苗鄉人民自高奮勇的為紅軍帶路,送上過年時才捨得拿出來的油茶飯,年粑,還把自編的竹簍送給紅軍裝東西。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如今,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在黨的多項惠民惠農政策的引導下,苗鄉兒女的生活環境已經有了很夯實的改變,村容村貌也有了質的飛越,基礎設施在逐步的完善。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鍋衝(兵書閣村的一個自然村)。鍋衝~四面環山,坡高路陡,對比兵書閣村委會駐地,兩地相距4公里,無論基礎設施或村容村貌肉眼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整個村落一字排開座落在半山腰上,經瞭解,除了生活用電基於正常外,平時,特別是久旱無雨時,生活用水都困難,除了一條通往曬口電站的道路是水泥路外,其它的路出門都得看天氣,生活出行都極其不便。特別是夏季,久雨盼晴,久旱盼雨。因為房屋大多是嵌山而建,就怕山體滑坡,道路沖毀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所以偌大個村莊,因為受地理位置和生存條件的限制,留在村裡駐守的幾乎都是老人。他們多盼能有一條錦綿不斷的自來水能流進家裡不管它春夏秋冬。多盼望雨天去田間地頭耕作時的路面不再泥濘,夜間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時不再擔驚受怕房前屋後再有山崩地裂,多希望兒女們常年在家安心勞作。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如今,中國大地正在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而奮勇推進,通道縣也在為全縣擺脫貧困攻難克堅,願黨的惠民惠農政策能普及到神州大地的每一個溝溝坎坎,也願每一位還在脫貧路上築夢前行的每個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澆鑄出夢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脫貧路上,縣溪鎮由北向西一日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