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導語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謝津在《說唱臉譜》中的唱詞鮮明的顯示了國粹京劇的特點,用鮮明的顏色衝突來表明不同的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一部劇作中作者對其的情感評價,但更多的情況是觀眾對這一角色的認知很大比例上都是通過京劇的臉譜色來給這個角色定調,這是個很簡單明瞭的連線題,某個顏色代表某種性質,即便臺下的觀眾不知道這個角色的名字和其在整部戲劇中所起的作用,也能一眼從他臉上的色彩中辨別這個角色是好人抑或是壞人。

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圖一,京劇中臉譜化的人物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在某些方面讓脫胎於歷史的唱段能夠更加廣為人知,但是弊端也是極容易讓人們將真實的歷史和藝術加工化的戲劇混淆。形成歷史人物的臉譜化,這樣的印象刻板又單一,很多時候忽略了人物的多樣性或是根本顛覆了人物在歷史中的形象,不僅不夠準確而且會給真實的人物的認知帶上主觀化的感情色彩,從而影響人們的客觀評價。

臉譜化人物的表現

被婦孺熟知的包拯怒斬負心漢陳世美的故事如今依然在大熒幕上上演,包拯黑色的臉龐現在依然是大眾的普遍認知,大家對於開封府青天大老爺的形象能想到的就是包拯,而實際上,包拯在嘉佑元年十二月被召任權知開封府,在嘉佑三年六月升遷離任,總共任職僅有一年半的時間,而且權知本意就是暫代,但是即便這樣他的清正廉潔和剛正不阿都成為了開封府的代名詞,戲劇中用黑色來代表的忠厚,剛正不阿特性也變成包拯臉上黑色皮膚的來源,不得不說這就是臉譜化的結果。

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圖二,在大眾心中的包拯形象

同樣被臉譜化的還有這個故事的另一個重要的人物——負心漢陳世美,如今的女性若是在產生家庭矛盾的時候也不免數落家中的男性,"你這個陳世美,負心漢!",可見陳世美負心漢的形象是如何的深入人心,而和包拯同時期的人物中卻沒有這樣一個陳世美,和陳世美這一形象契合度最高的是清朝人陳年古,其號熟美,和他年紀相仿的友人稱其號則為"陳熟美",和陳世美諧音,其妻名為秦馨蓮,這個名字和戲劇中陳世美的原配妻子秦香蓮幾近相同。

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圖三,實際上的包拯本人可不是黑臉

可事實上的陳年古不僅是清朝時期一位兩袖清風的好官,與自己的妻子更是白頭偕老,與戲劇中的描寫相差甚遠,甚至於是完全不一樣的。也正是因為此,當這出《鍘美案》演繹到陳氏一族的故鄉時,一位陳氏後人生氣到糾集族人砸了戲班子,對於陳氏一族而言是赤裸裸羞辱。若是當代社會下就是典型的誹謗罪了,但是當對象變成歷史人物的時候,臉譜化的分類讓我們直接歸類其為壞人。

但並非所有人具有鮮明的好壞特徵可以進行區分,胡進思就是這樣的存在。

曇花一現的吳越國

胡進思的時代本就是一場大混亂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混亂和機遇是相輔相成的,有混亂才會相繼出現大混亂時代下特有的豪傑和輝煌。但往往這樣的時代持續的時間都不會太長。而處在危機之下建立起來的倉皇王朝存續的時間也僅僅短短十幾載,能夠存續幾十載並且能平安過渡到下一個朝代並且讓自己的百姓都能免遭戰火的吳越國一定有著不平凡的地方。

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圖四,五代十國下吳越國疆域

曇花一現的吳越,也像曇花一般開的令人過目不忘。吳越的創造者錢鏐就像是這朵花的主幹,他不僅創造了吳越,更給自己的繼位者和自己的臣子們留下了精神的財富,這也是吳越這樣的一個邊際小國能在史書瀚海中留下自己獨特的芳香。吳越國一共經歷了三代五王時期,胡進思的人生軌跡橫跨了整個吳越的歷史階段,吳越三代人稱王的寶座邊都有胡進思的影子,可以說整個吳越除了錢氏家族之外,影響最深最大的人就是胡氏一族,尤其是胡進思本人。

權臣的抉擇

單單從胡進思在吳越的地位和資歷來說,這是個典型的權臣人物,我們如果談到權臣大多會想起曹操,原因不僅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更重要的是他在世的時候都是對漢帝稱臣的,從未真正地稱王稱帝,所以我們也只能稱其為權臣,相對於曹操對漢王室的實權,胡進思對吳越錢王家族的實權也可以與之比擬。甚至於胡進思直接換了吳越王位上的人選,這樣的僭越如果放在歷朝歷代的大國之中,那一定是被萬人批判的造反式行為。

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圖五,被胡進思推倒的忠遜王錢弘倧

在胡進思的一生中有著建功立業和錢鏐一同打下這片土地的榮耀,有著帶兵擊退反叛者的忠誠,也有著將在位的吳越王趕下臺來的大逆不道之舉,他的抉擇隨著他在吳越佔據位置的不同不斷改變,但對於公然反對在位的吳越君主並將其趕下王位的舉動,這項抉擇本身的意義並不能夠因為他的功勳和過往為吳越所做的貢獻而被忽視掉。同時,他並沒有像曹操一樣挾吳越的天子以令吳越的臣民,這一點在錢弘俶在位期間反對胡進思殺掉錢弘倧上得到有力的體現,錢弘俶並不是一個傀儡君主,並不能被胡進思所利用。

如果只從抉擇上來說,這位權臣似乎並沒有選對正確的君主人選,而且後期還因為擔心會影響到自己的子孫們而退居鄉野,從權臣的角度而言,這次反叛的結果不太成功。

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圖六,被胡進思扶持的錢弘俶

權臣的忠奸

只提反叛和權臣這兩個詞語似乎人們的腦海裡就給胡進思貼上了一個奸臣的標籤,可是如果用奸臣這樣簡單的壞的角度去看胡進思,這位貫穿了整個吳越時期的老臣可以算是太不合格了。他跟著錢鏐打下吳越小小的江山,被錢鏐重用,在錢元瓘時期被尊稱為"大將軍",之後在錢弘佑時期為其平定李仁達的叛亂,幫助年輕的錢元瓘穩住君主之位,這一切看起來只能表明胡進思是個忠心耿耿,一心為了吳越國未來的忠臣。忠奸一直都是對立的,前期的胡進思是忠誠的,如果反叛錢弘倧的事情是奸臣之行,那麼似乎把這一舉動剔除,他又是一個忠臣形象。

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圖七,被公認為奸臣的曹操

實則,在後期的錢弘俶執政期間,胡進思不止一次向錢弘俶提出應該處死錢弘倧,併為此派人刺殺錢弘倧,這又算不上一個好人的範疇了。那麼將角度換一個,完全用忠誠來評判胡進思,那麼錢弘倧就是一個昏庸暴戾的君主,這樣就能說的通胡進思對於錢弘倧的針鋒相對是不願意看到他禍害百姓,但實際上,錢弘倧算不上是昏君,暴戾和貪婪這些詞彙基本和錢弘倧都沒有太大的關係,雖然不至於完全沒有問題,但基本的大錯錢弘倧沒有犯,那麼站在為了吳越國的大角度,這次反叛的正當理由似乎不是那麼足了。

胡進思的忠奸似乎不那麼好判斷了。

歷史人物的評判方式

實際上用忠臣或是奸臣來判斷一個歷史人物本身就是臉譜化的評判方式,有失偏頗的。從冷冰冰的文獻記載中,我們卻能基本還原事情的原貌,這是一個新君和老臣之間相互博弈的故事,老臣倚仗著自己的權高位重,對朝堂上的事情多有指點或插手的地方,新君藉著年輕氣盛不服氣自己處處受限,作為老臣的胡進思在很多方面直言進諫,或許根本也沒顧得上這位新君要樹立自己的權威,這也致使新君錢弘倧在很多事情上不給這位老臣面子,互相之間像孩子相處一般處處爭鬥。

從忠和姦的角度看吳越的一大權臣胡進思

圖八,從歷代君臣關係的演變中可見君臣關係處理是一大學問,明顯錢弘倧和胡進思沒能處理得好

同時雙方作為君臣卻從未真正地開誠佈公的交談過,唯一有的就是互相猜測。這一點在忠遜王因市民殺牛,官吏妄言一頭牛有千斤,而胡進思之言只有三百一事中可以看出來,因為錢弘倧詢問胡進思為什麼能瞭解那麼詳細,胡進思不僅躊躇著回答還覺得錢弘倧是因為自己以前是殺牛的來諷刺自己。君主明明沒說什麼,偏偏被胡進思覺得是在有意羞辱的,可見雙方的誤解之深,其中這樣的事情不是一件兩件,只是最終成為壓死駱駝的一根稻草,兩人的關係徹底決裂,以至於要你死我活的地步,身經百戰的胡進思選擇了先下手為強,擁立錢弘俶為新君主。

這樣看來,所謂可大的反叛可以放小成個人恩怨,只是君臣之間的互相敵對演變成臣子叛亂,或者是昏君被趕下臺的戲劇化效果罷了。胡進思非忠誠亦非奸人,而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常人而已,明智的時候會選擇錢鏐進行投靠,擁有了一定的聲譽之後也會洋洋自喜,倚老賣老地開始不注意分寸式地進諫,當新任君主不採納自己的建議時也會思考著要退隱。

結束語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都高看或是低估了很多的歷史人物,所謂的歷史人物,也曾是活生生地生活過的人,只是他們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往,他們的經歷變成了卷卷史書,我們不能將目光放在當下看過去,應該做的應當是在當時看當時,沒有多少人在家族性命都受到威脅的時候還能泰然自若的不畏生死,歷史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地真正活過的人啊。

參考書目

《靈昌廟碑記》

《祭始祖萬一尚書公文》

《胡氏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