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間流傳一種金創藥,止血效果極好,後來卻因為原料被禁產了

清朝是我國封建帝制的最後一個王朝,是以女真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入關建立起的政權,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以遊牧為生的女真人與農耕文明的漢人有著迥異的生活習慣,所以在清朝入關後,兩種文化產生了碰撞。

清朝統治者入關之後,強制命令漢族男子也必須剃頭,在留髮不留頭的重壓之下,全民都主動或被迫地加入了剃頭大軍 。

清朝民間流傳一種金創藥,止血效果極好,後來卻因為原料被禁產了

剃頭匠成了熱門的新興行業,正因為是新興行業,手藝不精的剃頭匠比比皆是,剃頭的時候刮傷頭皮是常有的事情;就算是手藝好的師傅也難保剃刀沒磨好,刮破了客人的頭。

就算不得破傷風要不了性命,剃頭搞得鮮血直流也是不愉快的經歷,後來聰明的剃頭匠們發現了一種止血的特效藥,叫做“刀尖藥”,每日上工都帶幾包刀尖藥,一旦把客人頭剃破了,就往流血的地方把這粉末一撒,很快就能止血,這刀尖藥的功效也被傳得神乎其神,說不管是多重的傷,只要不是脖子上的一刀,都能救活。

據說這種具有神奇治癒療效的藥,是由罕見的“龍骨”研磨製成的,所謂的龍骨肯定不會是神獸真龍的骨頭,畢竟龍這種生物只存在於神話書中,沒有人見過,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這種龍骨其實就是一些埋藏在地下的時間相當久遠的動物骨頭。

清朝民間流傳一種金創藥,止血效果極好,後來卻因為原料被禁產了

據《甲骨年表》記載,光緒年間有農民在田間地頭挖出一些動物骨骼,農民們將這些骨頭賣給藥店,藥店中人稱這些大塊的骨頭名字叫“龍骨”,是可以入藥的。這“刀尖藥”的主要成分便是這碾碎成粉的龍骨。而且這些骨骼上還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人們都看不懂的印記,人們都看不明白,只覺得這龍骨很是稀奇。

這麼神奇的刀尖藥後來卻停產了,是因為一個人發現了龍骨的秘密。

這個人是當時清朝的一位官員,叫做王懿榮。王懿榮是山東人,年少時就勤奮好學,後來在光緒六年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入了仕途,還做了國子監祭酒。

清朝民間流傳一種金創藥,止血效果極好,後來卻因為原料被禁產了

在光緒十五年的時候,王懿榮略感身體不適,因為自己本身就精通醫術,於是就自己去藥鋪抓藥,在買到的藥中就有龍骨這味藥材。王懿榮見著這龍骨上刻畫的痕跡,憑著多年搞學問的直覺,他深信這並不是隨意亂刻的,而是有規律可循的一種符號。

清朝民間流傳一種金創藥,止血效果極好,後來卻因為原料被禁產了

王懿榮為這個發現驚喜不已,他立刻聯繫熟識的古董商人朋友,幫忙大量購買龍骨,對上面的圖案進行研究,得出了這是前人文字的結論,並且斷言稱,這些就是商代的文字。

清朝民間流傳一種金創藥,止血效果極好,後來卻因為原料被禁產了

這個發現可以說是轟動了中外的學術界,而且將漢字的歷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時代,而王毅榮也成為了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不僅如此,在2009年的時候,為了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週年,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和山東省大舜文化研究會還專門設立了"王懿榮甲骨學研究獎",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推動甲骨文字考釋、促進甲骨學發展。

原來所謂的龍骨,正是甲骨文的載體,在中國解放之後,國家開始重視對文物的保護、甲骨文的研究,刀尖藥的主要材料龍骨都被收走以供研究了,刀尖藥自然也就停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