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轉變從很早就開始了

去年 3 月,蘋果舉了一場「服務」產品發佈會,一口氣推出了新聞訂閱、信用支付、遊戲訂閱和流媒體四大服務。

更早之前,高盛在 2016 年就指出蘋果已經開始試圖從硬件收入增長,轉向服務收入增長。

轉變的背後,一方面是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可預見的天花板。

2017 年,手機廠商發現,智能手機的大盤已經開始下跌了,但整個市場承認還要等到 2018 年。

反映到蘋果身上的時間還要更早,iPhone 出貨量在 2016 年就出現了生平第一次下滑。

事實上,轉變從很早就開始了

從整個行業來看,從 2018 年起各大手機巨頭都開始在智能手機以外發力,包括 OPPO 也啟動了一系列智能硬件計劃,試圖在智能手機市場真正陷入停滯前抓住下一個時代的尾巴。

而另一方面,蘋果過去總能在行業碰到天花板前,提前顛覆消費電子行業,從 Mac 到 iPod 再到 iPhone。

但在 iPhone 之後,蘋果推出最重要的產品就是 iPad。iPad 很好,但平板電腦的市場並不好,更大屏幕的手機一直在擠佔平板的生存空間。

此外還有蘋果的其他產品(可穿戴、智能家居以及配件產品),截至今年第二財季營收已達 63 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 51 億美元,但這些生意的規模和成長速度大概無法滿足現如今的蘋果。

當然,蘋果還有一個選擇—— AR 眼鏡和汽車。

過去幾年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蘋果內部在持續研發 AR 眼鏡以及汽車。尤其是最近幾代 iPad 一直在加強其作為「AR 內容生產工具」的屬性,比如新款 iPad Pro 上的激光雷達,再結合分析師此前給出的「最早 2020 年推 AR 眼鏡,2023 年推汽車」,AR 眼鏡的出世時間可能近了。

但沒有一家公司可以保證一直成功,蘋果也不能。在此之前,用服務收入抹平甚至超越 iPhone 收入下滑帶來的影響,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