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官渡之戰前後袁紹的指揮得失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2月,袁紹準備妥當,派大將顏良等攻曹操部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今河南滑縣東),自率大軍進兵黎陽,至此拉開了東漢三大戰役之首的官渡之戰的序幕。

在此之前,袁紹攻滅幽州的公孫瓚,徹底消除了南下的後顧之憂,坐擁黃河以北的冀、幽、並、青四大州。而曹操以兗州為基地,擊袁術、滅呂布、逐劉備、降張繡,也擁有了兗、豫、徐三大州,北方最強的兩大軍事集團為了爭奪天下而爆發了這場決定性的戰役。

析官渡之戰前後袁紹的指揮得失

四月,曹操自己帶兵去救劉延。荀攸因袁紹兵多,勸曹操引兵西向延津(黃河渡口),裝出一副襲擊袁軍後方的假象。袁紹果然分兵向西。曹操馬上率兵迴轉,派張遼關羽先登,擊斬顏良。隨後,關羽封書拜辭曹操,走奔劉備了。袁紹整軍渡河,攻擊曹操。劉備和文丑為先鋒。曹操又把文丑擊斬,紹軍大震。雖然如此,但袁軍主力並沒有太多損失,勝負還是要決一死戰的。

曹操破顏良、文丑後,回兵官渡。袁紹進軍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彼此僵持,直到八月,袁紹才慢慢進兵,靠著沙堆紮營,連綿數十里。曹操出兵,數戰不力。袁軍地面築土山,地下挖地道,攻擊曹操大營。曹操兵遠遠不如袁紹的多,更為嚴重的是,糧草要斷了!

析官渡之戰前後袁紹的指揮得失

於是,曹操修書給坐鎮後方的荀彧,商議撤軍之事。荀彧給曹操鼓氣,堅決不能撤軍。因為袁紹大軍就在後面,一旦撤軍,袁軍追殺勢不可擋。歷史上王翦項燕一戰,項燕因糧斷而撤軍,王翦立即掩殺,楚軍大敗,項燕身死。所以,曹操不得已而繼續撐著。眼看著曹操就要因軍中缺糧而撤軍了,只要5–10天!

但是此時卻發生了一件極為詭譎的事!袁紹的謀士許攸夜奔曹營了!許攸,性甚貪財,從後方押糧回來,袁紹此時接到了後方鄴城的信,說許家貪汙甚大,袁紹氣的說要治許攸的罪。於是許攸夜奔,透露出袁軍的屯糧之地–烏巢,且只有淳于瓊率一萬人把守。

在此之前,曹操也派軍襲擊了袁軍的糧車,燒燬了幾千輛,但是袁軍糧多,不能傷其筋骨。曹操聽了許攸的建議,召集謀士和大將商議,要不要襲擊烏巢?大多數人反對,只有荀攸和賈詡支持。估計曹操也心知肚明,撐不了幾天了,也就孤注一擲,自帶精兵五千,襲擊烏巢。淳于瓊見曹操兵少,出營門迎戰,被曹操殺了!

烏巢被破,軍糧被燒。烏巢離袁紹大營只有40裡,袁紹面臨的難題是應該救援烏巢還是攻打曹操大營呢?曹操自帶精兵5000奇襲烏巢,大營的防守也不差這點兵,攻打曹操大營也就是聊勝於無的姿態罷了!救援烏巢,估計也救不了了,大火一旦蔓延,士氣全無。回過來圍殺曹操5000兵倒是可行,但袁紹也不知曹操自己帶兵奇襲。所以說,一招落敗,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攻打曹操大營的大將張郃、高攬陣前投降,袁軍崩潰,袁紹領800人渡河而回,其他的所有人、物均陷於敵手。結果就是,袁紹慘敗,曹操大勝。

講完了過程,現在來探討一下,袁紹在此戰前後的指揮是否得當?

出兵前,田豐建議分兵多枝,趁虛迭出,曹操救左則擊其右,救右則擊其左,使曹軍疲於奔命,百姓亦不得安業,不要和他決勝負於一旦。顏良文丑被殺後,沮授建議,北兵數多而不及南兵之精,南兵糧草缺乏,財力不及北兵的充足,所以,南兵利在速戰,北兵利在緩戰,宜用持久之計。袁紹都不聽。

田豐的建議,袁紹不聽,因為從劉備之速敗可看出,擊左則左敗,擊右則右亡,手下的一等一的大將顏良文丑都一戰而亡,何況他人?沮授的建議是打持久戰,但兩軍相距從四月到八月,可謂充分利用了持久之計,直到曹操糧草匱乏而討論退軍許都了。這就是袁紹持久之計的效果。不幸的是,曹操的兵,實在堅固難以動搖,以致功敗垂成而已!至於袁紹既進兵,兵多將廣,實力本來就比曹操強,還是用穩打穩紮之術比較妥當。

袁紹的戰略既然沒有錯,那麼究竟敗在哪?

袁紹之敗,實則敗在最後的五分鐘!敗在勝利之前的最後五分鐘而已!

許攸夜奔之前,袁紹大軍雲集,兵多將廣,糧草充裕,而曹操軍糧匱乏,議撤軍許都。眼看著再過幾天或者十幾天,曹操就要敗了。而在這個節骨眼,許攸竟然夜奔投敵了!這就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

如果袁紹收到來信,好好安慰一下許攸,許攸就不會投敵,或者把許攸或殺或關,都不會發生後面的曹操夜襲烏巢之事。或者加派軍力防守烏巢,嚴令烏巢守軍不得出戰,一有敵軍進攻消息馬上報告大營,大營派兵支援。如此操作,官渡之戰的結果就會變更。

所以,在徹底勝利之前,容不得半點驕傲,還得謹慎謹慎再謹慎!

最後還是要贊一下曹孟德。曹操夜襲烏巢,固然有其膽氣,但也是孤注一擲之舉,其能耐,倒是在歷久堅守、挫敵銳氣上見得。軍事上的勝敗,固然取決於最後五分鐘,也要能夠堅持到最後五分鐘,才有決勝的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