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鹽有味有人才

“自貢,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今天(28日)上午,在四川省自貢市旅遊職業高級中學舉行了鹽幫菜傳承教職集團暨鹽幫菜研究學院成立大會。實施“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產教結合的公共實訓基地和對外交流平臺,來實現培養高素質鹽幫菜專業技術人才,傳承鹽幫菜技藝文化的目的。

有鹽有味有人才

圖片來源於網絡

聞名遠近的自貢鹽幫菜,是“小河幫川菜”主流的一脈。它伴隨我市悠久的鹽業歷史的發展而興盛,可以說是“萌芽於宋代中期,形成於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成熟於近現代,發展於改革開放後”,前後有近千年的歷史。曾幾何時,百里鹽場市井繁華,酒肆林立,會館密佈。來自四面八方的食客,融匯了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逐步形成了如今獨具風味的自貢鹽幫菜系。在其兩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湧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廚和烹飪大師,以及膾炙人口的鹽幫川菜名品。如今,我市以鹽幫菜為主流的餐飲產業快速發展,現已成為城區居民消費需求中發展速度最快、增長幅度最大的行業,也是我市目前消費市場的一大亮點。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自貢作為“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的對外推介,全力把自貢鹽幫菜產業打造成我市服務業發展的新動力、產業融合的新支撐、城市發展的新名片。

有鹽有味有人才

頒發職教集團成員代表牌匾

發展鹽幫菜產業,專業技術人才是關鍵。在自貢市人民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自貢鹽幫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將依託高校、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建立鹽幫菜人才培訓示範基地,開辦鹽幫菜烹飪專業,加強鹽幫菜烹飪、餐飲服務等實用性人才培養作為加快鹽幫菜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即將升格為大專院校的四川省自貢市旅遊職業高級中學,多年來致力於鹽幫菜的技藝挖掘、創新和傳承,已累計向全國培訓、輸出餐飲技術人員1600餘人,為鹽幫菜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自貢鹽幫菜美食家協會的倡導下,由該校牽頭建立的“鹽幫菜傳承職業教育集團”, “鹽幫菜傳承職教集團和鹽幫菜研究院”,正是為弘揚鹽幫菜技藝,傳承鹽幫菜文化,助推社會就業,打響自貢名片而推出的一大新舉措。

有鹽有味有人才

有鹽有味有人才

記者瞭解到,新成立的“鹽幫菜傳承職業教育集團”和 “鹽幫菜傳承職教集團和鹽幫菜研究院”,將運用校企合作,採用“學徒制”的培養模式,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開闢校外課堂,實行開放教學,實現技能學習和企業現場零距離對接,開展訂單培養,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鹽幫菜”技能型人才。

有鹽有味有人才

“民以食為天”。脆嫩滑爽、麻辣鮮香的自貢鹽幫菜,在不斷地學習交流、研發傳承中,必將會更加的興旺。“校企合作+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將為傳播現代烹飪的實戰理念,打造核心團隊,“增強執行力與責任心考評,植入“4D廚房管理方式”,為鹽都自貢培養出更多的“鹽幫菜”專業廚師和餐飲管理人才。同時,也將為鹽幫飲食文化傳承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自貢鹽幫飲食文化的發揚光大和職業教育發展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貼士

自貢鹽幫菜在其兩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湧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廚和烹飪大師。清末鹽商李瓊圃撰著了《瓊圃菜譜》,記載了各色鹽幫菜的烹飪要訣。名廚董俊康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做的一道香酥鴨,傾倒了電影大師卓別林;陳建民大師上世紀中葉把鹽幫菜傳到了日本上流社會;劉錫祿豆花更在日本成為雅俗共賞的美味。發明火邊子牛肉的曾樹根,將水煮牛肉做到極致的範吉安,首創牛蹄熊掌的葉掌盤,以“無汁蔥燒魚”享譽鹽場的林青雲,擅作魚翅海參宴的慄煥章,以濃味冷吃兔聞名遐邇的劉義公,以一席“大滿意”驚絕鹽場併入調四川飯店的黃三胖,被眾多中央領導稱道的倪樹章,都是鹽幫菜的領軍人物。新中國建立後,更有號稱四大金剛的樊德崇、李紹光、倪少雲、陳德章,再加上鄒青雲,時稱“五朵金花”,他們均為傳承和發揚鹽幫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如今,

鹽幫菜已成為了自貢繼“龍之鄉”“鹽之都”“燈之城”之後的第四張名片——“食之府”的重要標誌,承載著地方文化的傳播,肩負著推動餐飲發展的重任。


記者:林黎 王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