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解碼 | 譚旭光破解“馬鞍型”發展困局

2020年2月29日,當國內疫情最嚴峻、人們宅在家防疫的時候,譚旭光卻在濰柴內部悄然召開了一場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8000人視頻會議,並做了《2020要成為科技創新里程碑式的轉折年》的報告。這份報告

被濰柴人奉為未來科技創新的綱領性文件,被外界稱為破解“馬鞍型”發展困局的教科書。

據濰柴的一名幹部透露,這份報告由譚旭光親自構思撰寫並經過近20次修改完善,歷時兩個月最終得以成稿。會前譚旭光曾召開17次專題會議,圍繞濰柴大缸徑發動機、新能源、CVT和液壓動力總成、電控、智能網聯和科學院建設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明確了新產品、新科技、新商業模式創新的重大課題和未來發展方向。

看到上面的新業務,很多人會問:這還是那個做發動機的濰柴嗎?是,但也不是。濰柴仍然在做發動機,但已不僅僅是發動機,其中的奧妙正是譚旭光破解“馬鞍型”發展困局的密碼。

從中長期來看,機械裝備、地產基建及大宗商品等行業發展呈“馬鞍型”曲線走勢,具有明顯的週期性特點,這導致產業鏈相關企業的經營業績波動較大,這一“困局”也是中國製造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在這次內部講話中,譚旭光一開始就提出:“濰柴長期以來,受經濟週期性波動的強烈影響,我們一直是馬鞍型發展提升。怎樣解決將馬鞍型變成直線型上升的發展模式?這是我大腦中長期焦慮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可以看出這位掌舵人對破解這一“困局”的決心。

但實際上,十多年前譚旭光就已經開始破解“馬鞍型”發展困局:通過推動國際化,均衡業務結構;通過佈局新業態,培育新增長點;通過加大投入,掌控關鍵核心技術。

面向全球結構性調整

2008年金融危機後,譚旭光帶領濰柴開始抄底海外,推動國際化進程。意在從區域結構上,解決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從業務結構上,解決對重卡和工程機械業務的單一依賴。

2009年,併購法國百年海上動力品牌博杜安,實現從陸上動力向海上動力轉型,填補大缸徑高速發動機空白,完善全系列產品佈局。2012年,併購意大利豪華遊艇法拉帝,推動濰柴由投資拉動向消費驅動轉型,由經營中國品牌向全球高端品牌轉型。

2012年12月,戰略重組全球第二大叉車企業德國凱傲集團;次年6月,推動凱傲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2016年12月,支持凱傲併購全球領先的自動化物流公司德馬泰克,打造全球唯一完整的智能物流黃金產業鏈。2017年,又投資美國可替代燃料動力提供商PSI,快速切入北美市場。

重組凱傲意在液壓。通過併購林德液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打造“發動機+液壓”的液壓動力總成,解決了我國高端液壓系統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目前國產化工廠已落地,開始步入高速增長和快速盈利時代。

除了投資併購之外,濰柴還借力“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積極推進傳統業務出海,完善發動機全球佈局,通過當地製造實現本土化運營。2014年在印度建廠,佈局南亞市場。2018年在白俄羅斯建廠,2019年在俄羅斯建廠,深耕中北亞市場。

歷時10年,濰柴的全球戰略版圖顯現,結構調整基本到位。根據濰柴動力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國外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已達41%。2010年濰柴動力發動機板塊的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重為45%,但2019年這一比重已降至26%。可以說,濰柴已經不僅僅是個發動機公司,也不僅僅是個中國公司,而已成為一個業務多元化、佈局全球化和經營集團化的工業跨國集團。

面向未來佈局新業態

在調整業務結構、抵禦週期性風險的同時,譚旭光更關注新業務、新科技和新商業模式,思考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譚旭光首先佈局的是新能源。他認為,商用車的新能源化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濰柴義不容辭,必須走在前列。為此,濰柴動力2018年5月投資英國上市公司錫里斯動力2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佈局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2018年9月投資加拿大上市公司巴拉德動力系統19.9%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佈局氫燃料電池;2019年12月,投資德國歐德思80%股權,佈局新能源電機和電控業務。通過這三步走,濰柴成功構築起“電池+電機+電控”為一體的新能源動力總成,實現在全球範圍內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的佈局,為濰柴2030年新能源業務實現全球引領奠定堅實基礎。

譚旭光瞄準的下一個風口是智能網聯。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濰柴已成立濰坊濰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智能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系統的設計和研發。同時,2019年11月濰柴以6.6億元現金對價收購駕駛輔助系統(ADAS)技術領先者清智科技55%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市場猜測,此舉濰柴既可掌控ADAS這項關鍵技術,也可順應ADAS即將迎來大爆發的趨勢,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動。

面向競爭掌控核心技術

資本市場對譚旭光的評價很高,不僅因為他言出必行,對資本市場的所有承諾都已兌現;更因為他堅守主業,鍾愛突破高端核心技術,敢於碰硬,樂於挑戰不可能。用時髦的話講,他就是中國製造業的“極客”,倔強、較真甚至有些偏執。

有分析師曾比喻,濰柴永遠是正面作戰的主力部隊,挑的都是最難打的戰場。比如說電控技術、高壓液壓技術、CVT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等等,幾乎都被外資壟斷著,但也就是譚旭光這種“極客”,才能硬生生的佔領高端科技的高地。

譚旭光通過調整業務結構,抵禦週期性風險,確保濰柴穩健增長;通過佈局新業務,為未來的濰柴選好賽道;通過掌控核心技術,打造有絕對競爭優勢的產品。這或許是譚旭光破解“馬鞍型”發展困局之道,但也只是我們的分析和猜測。

雖然記者沒有看到網傳的14000字講話全文,但據說,譚旭光“2.29講話”裡有乾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