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明瞭這件戰爭裝備,如果在同時期,肯定將外國軍隊虐成渣

在許多的影視作品中,勇敢的草原男兒馴服野馬,拽著馬鬃翻身而上,然後,騎著桀驁不馴的駿馬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馳騁。騎過馬的人都知道,若是沒有馬鞍馬鐙韁繩等馬具,想要騎著馬奔馳是多麼困難。經驗不足者甚至連馬背都爬不上去,就算爬上去也難免在顛簸中墜馬。馬鐙的發明,無疑解決了這一問題。

中國發明瞭這件戰爭裝備,如果在同時期,肯定將外國軍隊虐成渣

馬鐙的作用不僅是幫助人上馬,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可以說,有了馬鐙,人們上馬的時候就可以從容許多,在乘騎駿馬的時候腳下也有了落點,間接解放了騎馬者的雙手,使得騎馬變得安穩輕鬆。可以說,馬鐙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正如英國科技史學家懷特指出的:“很少有發明像馬鐙那樣簡單,而又很少有發明具有如此重大的歷史意義。馬鐙把畜力應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讓騎兵與馬結為一體”。在考古領域,中國學者發現,最早的馬鐙可追溯到西漢。實際上,若不拘泥於馬鐙的特定形式,而僅是指裝配在馬身上供人立足的馬具,那麼,則最早在東漢末年就有使用這種馬具的例子。

中國發明瞭這件戰爭裝備,如果在同時期,肯定將外國軍隊虐成渣

提到東漢末年,我們一定會想起三國割據,在1973年我國湖北曾出土過一件馬具文物,據考察這件銅製馬鐙是建安八年的,就是公元203年,歷史上著名的劉備火燒博望坡大敗曹軍就是在這一年發生的。那個時候的馬鐙通常只有一隻,並不像後來的雙馬鐙,作用十分有限,可以說,僅能供人踩踏上馬,並不能給人提供馬背上的穩定性。三國時期天下大亂,馬的作用多涉及到戰爭領域,這種馬鐙在作戰領域的功能就略顯單一了。而且,限於製作工藝繁瑣,只能供荊楚地區的名門貴族使用,普通人是根本用不上的。所以,在當時單馬鐙是種新鮮玩意,並不普及。

中國發明瞭這件戰爭裝備,如果在同時期,肯定將外國軍隊虐成渣

那麼,漢朝的騎兵用的是什麼樣的馬鐙呢?答案是他們根本不用馬鐙,在甘肅出土的漢代文物騎士俑上我們就能看出,其中的馬俑配有馬鞍,但是,並沒有馬鐙。而馬上的騎士俑手裡拿著長長的戰戟,可以猜測他們的作戰方式有些類似於歐洲的重裝騎兵,在戰場上藉著慣性衝擊敵陣,頗具殺傷力。甘肅地區出土的漢代騎士俑,其實就是當時的西涼鐵騎,在歷史上馬超的麾下騎士就是這個樣子。他們騎在馬鞍上,由於沒有馬鐙,雙腿必須緊緊夾住馬肚,所以,揮舞兵器的時候自然不能盡力,否則一個重心不穩跌落馬下那還了得?劉備曾對劉表說過:由於多年沒有親自騎馬上陣,腿上都開始長起了肥肉。由此可見,當初的騎兵定是滿腿肌肉的精壯漢子。

中國發明瞭這件戰爭裝備,如果在同時期,肯定將外國軍隊虐成渣

一名合格的騎兵一定要能在馬上肉搏作戰,而三國時代沒有馬鐙,肉搏作戰就需要超強的腿部肌肉,這也就需要騎手在馬背上的長期磨練。若能做到馬上肉搏遊刃有餘,這名騎手就是個中精銳,可以說,各個勢力都急缺這種優秀的騎兵。優秀的重騎兵,將力量和速度融合成慣性殺傷敵軍,地位相當於現代戰爭中的坦克,那些半調子騎兵則只能望而興嘆,舉弓遊擊甚至乾脆下馬作戰。可以說,在沒有馬鐙發明的年代,騎士作戰騎乘在馬匹的馬鞍上既有弓箭隨身又兼併長矛和刀劍盾牌,那個年代的騎士訓練比中世紀騎兵訓練要嚴,因而選拔要求更好。甚至,古代各國軍隊,如波斯人、亞述人、埃及人、羅馬人、巴比倫人以及希臘人都不知道,更談不上使用馬鐙;甚至亞力山大大帝率軍橫跨整個中亞時,他的騎士們的雙腿也是橫跨於馬鞍兩旁,雙腳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支撐,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中國發明瞭這件戰爭裝備,如果在同時期,肯定將外國軍隊虐成渣

並且,在中國發明的馬鐙引入歐洲以後,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於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過源遠的影響。日本光榮公司做的三國系列遊戲可以說還是有些尊重史實的,大部分三國騎兵將馬匹作為代步工具,一路奔馳到敵陣然後下馬作戰。騎術不精的若留在馬上實在是礙於水平發揮,與其這樣,還不如跳下來拼刺呢。可有些遊戲作品表現的就有些偏離現實了,各個勢力只要手裡有錢就可以無限制的發展騎兵,動輒幾萬幾十萬騎兵上戰場,這在當時純屬天方夜譚。

中國發明瞭這件戰爭裝備,如果在同時期,肯定將外國軍隊虐成渣

東漢末年,能有實力構建上萬騎兵的,只有袁紹馬騰公孫瓚等極少數勢力,連曹操手裡都沒有騎兵。下邳擒呂布後,呂布曾對曹操說道:“若是你帶領步兵,我帶領騎兵,絕對天下無敵。”由此可見,當時的曹操麾下並沒有騎兵。鍾繇的出現,直接帶動了曹操勢力的騎兵發展。鍾繇在官渡之戰中送了曹操兩千匹駿馬,使得曹操在面對袁紹騎兵時有了底牌。在後來南征劉表時,曹操的騎兵日夜急行軍,一舉擊潰劉備。赤壁之戰曹操敗逃時,也不忘讓步兵鋪路,騎兵先逃。由此可見,那個時候騎兵的珍貴,據統計當時的騎步比例在1比10左右,對統帥來說,戰時用數倍步兵去換騎兵性命也是值得的。

中國發明瞭這件戰爭裝備,如果在同時期,肯定將外國軍隊虐成渣

同樣三分天下,蜀國和吳國的騎兵就更少了,在蜀國丟了荊州以後,劉備只剩騎兵兩三千,吳國在這時候的騎步比例甚至只有1比40。所以,騎兵只能用於偵測敵情或者傳遞情報,根本不夠作戰之用。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蜀吳雖然人才輩出,但是,軍事實力始終落後曹魏一大截,少了騎兵,在平原野戰方面自然缺乏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