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推行“教法治国”隐患重重,新兴阶级如何完成政治边缘化?

引言

1453年,这个时候的伊斯坦布尔已经是奥斯曼帝国名副其实的首都,距离奥斯曼帝国攻陷伊斯坦布尔也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这座城市的再造是由苏丹和大宰相主导设计的,他们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大量的宗教设施,等到苏莱曼继位的时候,伊斯坦布尔已经遍布清真寺。

在新建的伊斯坦布尔地图上,宗教设施与日俱增。到了苏莱曼一世的时候,特别是他在位后期,宫廷也特意修建了许多宗教建筑物。这些清真寺大多数都留存至今,如果你去伊斯坦布尔旅游的话还可以进去参观。这些清真寺也向当时的平民开放,伊斯兰教徒每天都会过去礼拜。

奥斯曼推行“教法治国”隐患重重,新兴阶级如何完成政治边缘化?

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


很难统计当时伊斯坦布尔的具体人口,不过按照现在的推算的话大概有10万人左右。不过这个数据并没有得到确切的史料支持,不过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伊斯坦布尔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所以随着人口的增多,为了维持必要的社会秩序和保证商业活动,政府就必须要加强管理职能。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停止了对外扩张,开始了内政的建设。

法律是内政建设的重头戏。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尽力的让制度符合伊斯兰逊尼派的教义,并且以此为方针设计了奥斯曼帝国的重要法律。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建立一套明确的法律系统,告诉所有臣民应遵守的规则是第一要务。而且,这套法律规则最好是所有人民共同承认,没有争议的。所以奥斯曼帝国选择了当时占人口最多的伊斯兰教法为基础,沿着这个轨迹奥斯曼帝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奥斯曼帝国的法律建设导致了欧莱玛阶层的出现

艾布斯托是奥斯曼帝国法律的总设计师,他担任"谢赫伊斯兰"这个职位长达30多年。谢赫伊斯兰这个职位有点像是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他的职责就是整理发行涉及具体领域的司法判例,而且确保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法符合伊斯兰教法的大致框架。所以称呼他为奥斯曼帝国法律之父也无不可。

奥斯曼推行“教法治国”隐患重重,新兴阶级如何完成政治边缘化?

伊斯兰教法


因为艾布斯托作出的重大贡献,所以谢赫伊斯兰这个职位在被他担任之后也水涨船高,成为了欧马来的最高职位。奥斯曼帝国的欧马来职位其实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从事教育的麦德莱赛职位(这个职位就更像是现在的教育部,负责培养帝国的人才)、另外一个就是地方法官。还有就是负责给各类问题提供伊斯兰解释的穆夫提(在伊斯坦布尔的穆夫提就是谢赫伊斯兰,他们一般都是伊斯兰教的长老)。

谢赫伊斯兰和艾布斯托一样,他们的职责就是从制度上解释奥斯曼帝国法律的正当性,从一个更高维度巩固帝国的统治。他们就是苏丹的心腹,和外朝的军人政治家一起,组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中央政府。到了15世纪的后半叶,包括中央政府的构成和官员的职位,这些基本的政治规则已经被划分得清清楚楚,一整套奥斯曼帝国的官僚班子基本搭建完成。

奥斯曼推行“教法治国”隐患重重,新兴阶级如何完成政治边缘化?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领袖——苏丹


这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发展出了完整的政治制度才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可是对于这个时候的奥斯曼帝国来说,法律规定的帝国形态和真实的社会却有一定的落差。不过后来的人们都认为,在这个时代奥斯曼帝国已经初步的实现了法制化。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副作用,那就是欧莱玛,成为了一个新的阶层,一个像是中国士大夫一样的新兴阶层。

大家族的诞生垄断了欧莱玛的官职

一个制度诞生之后,无论一开始他的目的有多单纯,到了后来总会被有心人钻空子。在理论上来说,欧莱玛只不过是一些懂得伊斯兰法的知识分子,在政府机构当中并没有实质性的官职。可是到了后来,奥斯曼帝国的欧莱玛已经彻底职业化了。事实上,只有当时的公务员和候补公务员才能被视为欧莱玛,这样一来对于欧莱玛内部来说确定一套任用和晋升的规则就变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欧莱玛,那么你必须考上规定的学校。考上学校还不算完,你得接受哈乃斐派法学教育,并且在那张候补人员的名单上得有你的名字。然后政府会根据这个名单,把你任命为地方法官或者是麦德莱赛教授。这个制度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不是体系内的人,你就绝对没有被任命的可能。

奥斯曼推行“教法治国”隐患重重,新兴阶级如何完成政治边缘化?

官僚制晋升制度


这样一来欧莱玛的晋升渠道就被彻底制度化了但是里面的道道还有很多。首先,你一定得取得已经有一定地位的欧莱玛的推荐,如果你没有人推荐的话你是上不了名单的。其次,一些特定职务的欧莱玛,是有权利推荐一些人无条件登上名单的。这样一来,欧莱玛的官职就彻底被一些人给垄断了,如果你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你几乎不可能走的进来。

结果就是,虽然表面上有一套公平的晋升制度,但是如果你没有关系,你就几乎不可能被授予官职。而那些原本就在圈子里的人,则可以越来越壮大,到了后来就出现了实际上掌握了晋升体系的世家大族。这和中国魏晋时期其实非常相像,当时中国的九品中正制也是一个看似非常公平的机制,但事实却是世家大族垄断了绝大多数的官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子"的局面。

法律制度的修订造就了一批被边缘化的人

苏莱曼一世时代对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定对于整个奥斯曼帝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无论怎样,一个国家有了成文的法律就比没有要好。至少这个国家的人民在日常行为的时候,心中就有了一杆秤。虽然现在这个法律算不上公平而且还造就了一批世家大族垄断着权力,但总体来说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

不过法律的制定,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造就了一批被边缘化的人。因为奥斯曼帝国的法律是在伊斯兰法律的框架内的,但是奥斯曼帝国并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国家,在底层民众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信奉伊斯兰教,他们还坚守着自己原来的传统。在没有成文法律制定之前这些人凭借自己在地方上的势力还可以活得很滋润,但是很快,伊斯兰教就挥舞着法律的旗帜走到了他们的领地上。

16世纪左右,逊尼派的地方法官已经遍布了整个奥斯曼帝国。这些不接受逊尼派教义的人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影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政治舞台上都逐渐的边缘化。特别是奥斯曼帝国初期所依赖的乡间骑士,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信奉的都是逊尼派的老对手什叶派,在这些人看来伊斯兰教和法律或者政治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这些和当权派信仰有冲突的人自然也得不到什么重用。

奥斯曼推行“教法治国”隐患重重,新兴阶级如何完成政治边缘化?

乡间骑士的头盔


现在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一个系统当中肯定是多样性越高越好,太过一致的系统,总是最先毁灭的。这些乡间骑士在奥斯曼帝国的初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到了15世纪左右这些人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基层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可是到了16世纪左右,这些

乡间骑士好像在奥斯曼帝国的政治舞台上悄无声息的消失了,这是奥斯曼帝国的失败

评价

在苏莱曼执政的15世纪,奥斯曼帝国已经停止了对外扩张,开始整理帝国内部的一些问题。在于停止战争的这20多年,奥斯曼帝国的内政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默罕默德二世推行的中央集权政策,已经在奥斯曼帝国上生根发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奥斯曼帝国法律的制定与颁布,这代表着奥斯曼帝国向一个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现在我们都知道,一部法律的颁布首先要获得大多数人的承认,这样才能更好的团结整个国家的力量。所以奥斯曼帝国选择了通过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框架,来制定法律。因为当时的伊斯兰教在奥斯曼帝国的总人口中占有绝大多数比例,而且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将阿拉伯地区也纳入了统治范围,为了顺应形势奥斯曼帝国选择了伊斯兰教。

奥斯曼推行“教法治国”隐患重重,新兴阶级如何完成政治边缘化?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这样一来,奥斯曼帝国不但可以团结国内的伊斯兰教力量,而且还一跃成为了伊斯兰教世界的盟主。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当时奥斯曼帝国的老对手萨法维王朝,是信奉什叶派的,所以奥斯曼帝国就高举逊尼派的大旗,争取逊尼派教徒的支持。就在这样精神和现实的双重作用中,奥斯曼帝国选择了伊斯兰教法来制定法律制度。

但是,法律的设定不应该套上宗教外衣,更不应该用大部分人信奉的教法法律去框住所有人,这样对于信奉其他宗教的少数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粗暴的“一刀切”会让非主流的他们会被慢慢排斥在外,逐渐边缘化,对于少数的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暴力。

法律的颁布,却意想不到的促成了欧莱玛阶层的诞生。欧莱玛阶层原来就是奥斯曼帝国当中的一批知识分子,只不过这些人因为通晓伊斯兰法,所以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令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这群知识分子却一跃成为一个新兴阶层,而且还诞生了一批世家大族把持了上升渠道。而且,法律的颁布还使得帝国内部不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些臣民被逐渐的边缘化,这也给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埋下了隐患。

参考文献:《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