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类教师边缘化亟待引起重视

(王宇行)据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初步统计,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缺编情况在20%-30%,而艺术类教师的缺编情况甚至高达40%-50%。不少中小学已经没有了专职的艺体老师,也不进行招聘,干脆取消了艺体课。到了初中、高中,即便有艺体老师和艺体课,也经常被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占据。艺体课在很多学校已经名存实亡。即便是那些平时里能正常开展艺体课的学校,只要一到期末复习阶段,艺体课程也基本会被那些“主科”抢占一空。艺体教师边缘化导致学生无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象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一、应试教育紧缚社会思想。新京报10月18日报道山东青岛一所中学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结果遭到家长集体反对和投诉。在10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谈到,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和科技老师都可以做班主任。每一名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都是符合教师要求的,他们只是教的科目不同。由于班主任主要是负责班集体管理、建设,组织班集体活动,因此,艺体类老师当班主任还有其优势。一些家长对此反对,一是出于对班主任职责的误解,二是出于对艺体类老师的偏见,认为艺体类老师不如“主科”老师那样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导致学生考试无法取得理想成绩。北京体育大学姚蕾教授曾指出,“在应试教育体系中,体育被看作是游戏活动和休闲活动,只是为了娱乐,而不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思想与偏见下,艺体类教师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二、缺少系统化艺体类学习向上平台。缺少相应的竞赛做支撑,没有竞赛平台的载体,就不会有向上的动力,比如日本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足球俱乐部,并且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专业的全国性联赛,NBA也是如此,从小就有一个向上的平台,让这部分人群脱颖而出,能够上大学甚至成为以后职业,畅通了上升通道,家长才会有兴趣支持,孩子才敢往这方面发展,学校才会大力发展,这样艺体类教师才会成为主流。

为此建议:一、提升艺体类课程重要性。大力开展艺体类相关竞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造系统化的艺体类学习平台,方能提高艺体类教师占比。二、依法执教,加强监管。按照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校都必须保证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高等院校也必须开设艺术学概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学教育。“但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缺编、场地和设施无法保障的状况却普遍存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因此要摆脱以升学为导向办学,就需强调依法治教。就艺体类课程而言,各级政府要保障学校的艺术与体育教学资源,加强监管,并督促其依法开齐开足课程,否则就是违法办学,进行高压处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