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孩子最毒的“鸡汤”是“勤能补拙”

很多家长看到标题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我”明明是为了激励小孩更加的努力怎么就成了“毒鸡汤”?

到底是不是”毒鸡汤”?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小孩成绩不好,真的是因为“拙”吗?

当然不是,虽然从结果来看好像是那么回事,花了同样的时间成绩差这么多,那不就是智商比成绩优秀同学低?有这样的结论是

因为我们家长只看到花了同样的时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却没看到成绩优秀的同学上课保持了高度的专注,课后有不懂的及时向老师请教,晚自习时自己总结整理上课笔记,根据笔记针对性的做作业等等高效的学习习惯。

家长给孩子最毒的“鸡汤”是“勤能补拙”

(状元群体普遍被人认为智商过人,但状元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过人之


家长给孩子最毒的“鸡汤”是“勤能补拙”

处不是智商,而是系统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生的差距就体现在成绩差的同学是体力上的努力,机械的刷着题做着作业,缺乏主动的思考。成绩好的同学是脑力的努力,花时间总结上课笔记、思考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等等。

如果只是让小孩花更多时间学习,而不是去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那这种低效的努力反而更容易打击小孩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长时间给小孩灌输“勤能补拙”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家长想的是激励小孩努力,但小孩可能接受的是自己不如别人聪明的认定,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小孩想的是因为自己笨,所以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最后接受了自己的平庸而放弃了努力。

所以请各位家长在要求小孩努力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小孩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上课的环节出了问题还是课后复习的环节出了问题,只有找到了主因才能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找对了方向的努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从了解的长沙学生来看,大部分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没有质的差别,尤其是高中学生,因为能进高中的同学,大部分都很努力。所以造成差别的主因不是努力,而是学习的习惯,那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我后面会再花时间专门出个系列讲解。

建议各位家长和学生可以看一看安德斯.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里面有一套高效学习的方法论,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指导小孩学习。

家长给孩子最毒的“鸡汤”是“勤能补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