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來襲,我們該如何用藥物來防治?

“新冠肺炎”來襲,我們該如何用藥物來防治?


中醫藥與新冠病毒防治

本年開端,由我國荊楚大地開始,爆發了一場波及全國的重大疫情,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在人群中肆虐傳播。迄今為止已造成兩千餘人死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和令人擔憂的健康威脅。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家採取了多項措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控制疫情的傳播,積極收治患者。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和診療經驗的積累,目前已刊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通知要求,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新冠肺炎”來襲,我們該如何用藥物來防治?


然而針對普通大眾來講,如何運用診療方案中列舉出來的中醫治療方法進行自我防治呢?

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謂正氣,廣義來講,是一種與人體免疫能力相關的東西,包括人體的防禦外邪、維持生命活動、修復機體機能等能力。狹義來講,正氣包括水谷精氣、腎精之氣、清氣等,具有推動、溫煦、防禦、固攝的作用,例如推動促進血液循環,固定人體各器官避免下垂等生理功能。因此,自我防治時“祛除病邪”和“固護正氣”同等重要。


方案指出,新冠肺炎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疫戾”之氣入侵,人體正氣與之相搏,正邪交爭於體內,則引起臟腑氣機紊亂,陰陽失調,陽氣亢奮,故而出現發熱。因此,新冠肺炎以發熱為主要表現,此外還有乾咳、乏力等症狀。


“新冠肺炎”來襲,我們該如何用藥物來防治?

為什麼會乏力?中醫認為最容易產生乏力症狀的病機是氣虛。外邪入侵後,人體正氣受到損傷,因此氣虛乏力就表現出來。


而且不同的臟腑氣虛,會合並不同表現。如肺氣虛,則有短氣、聲低、咳嗽、胸悶等症狀;脾氣虛,則有飲食減少(納呆)、進食後胃脘不舒(脘痞)、大便溏薄(腹瀉)、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等症狀;心氣虛,則有心悸、氣短、多汗、勞則加重等症狀;腎氣虛,則有神疲乏力、腰膝痠軟、呼吸淺促、呼多吸少等症狀。外邪入侵,傷及肺臟,則出現咳嗽、胸悶;傷及脾胃,則出現胃腸不適等症狀。


因此,結合診療方案辨證使用中藥、中成藥有助於機體“祛除病邪、固護正氣”。


診療方案中“1.醫學觀察期”的患者,多屬於臨床輕症。


臨床表現1:乏力伴胃腸不適時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祛邪化溼,理氣和中。藿香正氣的劑型,可選用起效快的滴丸形式。其優點在於:5-6min起效,口感好,無酒精的刺激味,藥後沒有不能駕駛的困擾,體積小攜帶方便。


臨床表現2:乏力伴發熱時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清瘟解毒,宣肺洩熱。


診療方案中“2.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以清肺排毒湯為基礎方加減治療。


基礎方劑:麻黃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澤瀉9g、豬苓9g、白朮9g、茯苓15g、柴胡16g、黃芩6g、姜半夏9g、生薑9g、紫苑9g、冬花9g、射干9g、細辛6g、上藥12g、枳實6g、陳皮6g、藿香9g。


“新冠肺炎”來襲,我們該如何用藥物來防治?

服法:傳統中藥飲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兩次(飯後四十分鐘),溫服,三付一個療程。


如有條件,每次服完藥可加服大米湯半碗,舌幹津液虧虛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發熱則生石膏的用量要小,發熱或壯熱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狀好轉而未痊癒則服用第二個療程,若患者有特殊情況或其他基礎疾病,第二療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改處方,症狀消失則停藥。


個人的體質有陰陽強弱,因此患病以後的病情轉歸也有不同。《醫宗金鑑》曰: “人之形有厚薄,氣有盛衰,髒有寒熱,所受之邪,……或從寒化,或從熱化....”陰虛陽盛體質之人,常易有火,感邪後易熱化;陰盛陽虛體質之人,常易有寒,感邪後易寒化。


因此診療方案中醫治療部分2.2輕型(寒溼鬱肺證、溼熱蘊肺證)、2.3普通型(溼毒鬱肺證、寒溼阻肺證)均分為偏寒、偏熱兩型。至於2.4重型(疫毒閉肺證、氣營兩燔證),則患者熱象偏重,除口服中藥外,推薦中成藥聯合使用。推薦中成藥:喜炎平注射液、血必淨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


雖然中藥注射液普通大眾無法獲得,但是穿心蓮內酯製劑與喜炎平注射劑(其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酯總酯磺化物)療效相似,同樣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並且滴丸形式起效迅速,便於攜帶。因此,體質偏熱的患者可在疾病早期及時服用以預防病毒之邪深入體內,轉化為熱毒內閉之證。


對普通大眾來說,診療方案讀起來或許吃力,但診療方案中推薦的這些非處方中成藥物,仍然可以作為我們普通人日常防範新冠病毒的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