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说什么是什么,孩子从不反驳?可能是孩子陷入“毛毛虫效应”

文 | 小微爸爸日记(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没有家长不喜欢听话的孩子,一想到那些调皮捣蛋,整天就知道和父母唱反调的孩子,可能许多家长都会觉得莫名头疼。

的确,听话的孩子很不错,是我们眼中的乖宝宝,可是过分顺从,从来不会反抗,家长说什么都不会反驳的孩子,也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家长说什么是什么,孩子从不反驳?可能是孩子陷入“毛毛虫效应”

邻居小朋的孩子是圈子里有名的“乖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格外地听话,见到人会打招呼,一口一个阿姨喊着,让周边的家长们看着就觉得欢喜。

但是这样的乖孩子总容易受到别人的欺负,又或者说是嫉妒。

每当和小朋友们,小朋的孩子就容易说“妈妈说,妈妈不让我做,妈妈说不可以”之类的话,惹得身边的孩子都觉得小朋儿子乖巧的太没有意思了,不喜欢和他一块儿玩。

平常出门的时候问他需要点儿什么,也是乖巧的点点头,说什么都可以,有的时候爸妈觉得这是乖巧,可是很多时候他们也会思考,到底是不是把孩子教的太乖了?一点主见都没有。

一、什么是“毛毛虫效应”?

孩子过分乖巧,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是陷入了毛毛虫效应里,还觉得自己的孩子太没有主见,不够有想法?看看毛毛虫效应效应是怎么回事就知道了。

家长说什么是什么,孩子从不反驳?可能是孩子陷入“毛毛虫效应”

身为心理学家的约翰·法伯是法国著名的学者,在一项实验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并且让这些虫子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圈。

然后,约翰·法伯在花盆附近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食物,观察这些毛毛虫的变化。

食物放出后,毛毛虫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围着花盆开始吃那些食物。

它们一个跟着一个,慢慢的一圈圈绕开,当一个小时过去后,一天过去后,约翰·法伯发现这些毛毛虫依然没有改变行动轨迹,它们仍然按照原有的“队形”,在持续、不断地围绕着花盆转圈,就这样一连不停地转了七天七夜以后,它们终于精疲力尽,死在了花盆里。

这就是约翰·法伯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该实验反映出的现象被叫做“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告诉我们,孩子就像这些虫子一样,习惯性跟着前面的路线走,像“跟随者”一样遵从自己原先的行为,把盲目跟从的习惯和思维惯性,当做圣经,逐渐失去自我与判断力。

家长说什么是什么,孩子从不反驳?可能是孩子陷入“毛毛虫效应”

二、毛毛虫效应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1、 安于现状,难以改进问题

就像那些一直转圈的毛毛虫一样,尽管在转圈的过程它们已经知道了这里已经没有了食物,跟着同伴转圈也无法获得能量,可是他们依旧按照原先的轨迹持续重复行为。

孩子乖巧习惯了,便依赖于这种乖巧习惯,安于现状,不知道去分析行为中的对错和正反,只知道跟着以前的习惯走就好了,这样无疑会耽误孩子的进步。

2、 墨守成规,不懂得变通

对于这些陷入“毛毛虫效应”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从而固执己见。

遇到问题时,常常因为“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没错”而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通。就像“守株待兔”一样,他们总是沉浸在某一次的成功经验里。

家长说什么是什么,孩子从不反驳?可能是孩子陷入“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让人盲目自信,惧怕风险的存在,不愿意为现实做出具体改变,害怕会出现自己不能掌控的局面,安于当前状态。这样的情况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三、避免“毛毛虫效应”的影响,教会孩子独立思考很关键

1、 拒绝一成不变,不向困难低头

法国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自小家境贫寒,但是他却有“站上大学讲台”的梦想,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每天学习新的知识,直到寻找到生命里最具价值的文化力量,那就是《昆虫记》的出版。

如果法布尔简单的把生活看做是一天天的重复,那么《昆虫记》不会被世人看见。在毛毛虫效应里,最可怕的便是人们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自己原先拥有的东西,不愿意对新的事物做出尝试。

所以,家长们需要带着孩子一起突破,拒绝一成不变,不向困难低头,思考时遇到问题可以求助于外界帮助,而不是死磕。孩子需要勇敢战胜自己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思想独立。

家长说什么是什么,孩子从不反驳?可能是孩子陷入“毛毛虫效应”

2、 打破惯性思维,从多角度思考

假设毛毛虫能没有按照实验者原先制定的路线行动,那么许多毛毛虫会发现在花盆边缘的其他事物,也不至于集体在饥饿里死去。有的时候我们眼里乖巧的孩子,也会因为这种固执和偏见,而失去成长的机会,丧失思考能力。

根据之前的经验行事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效率,减少出错的可能,但是与之相处的便是人们盲目运用特定经验和习惯的方法,对待一些貌似相同的问题,结果却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妨碍问题的解决。

就好比孩子做题,同样的题目兴许有其他更加方便的解答,但是因为之前做过类似题目,他便依旧用原本比较复杂的方法,这样反而会降低孩子思考的效率,做题的效率。

3、 转变思维方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毛毛虫效应里,很好的说明了,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耕耘”,就算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那么收获也是无从谈起的。

所以,在避免毛毛虫效应,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独立判断的能力时,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转换思维方式,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规定所有的事情,这对一个人思维的培养有着莫大的帮助。

家长说什么是什么,孩子从不反驳?可能是孩子陷入“毛毛虫效应”

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习惯了听话,却不知道主见个独立思考为何物。家长们了解毛毛虫效应,让孩子走出从众“怪圈”。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微爸爸日记,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