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作者:陳峰

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速凍食品工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如今速凍食品也已成為中國城市消費者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正在逐漸成為家庭主流食品之一。

隨著冷凍行業生產和加工技術不斷髮展,如今的產品更是種類豐富,能夠滿足各種消費需求。

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蓬勃發展的同時,也讓速凍食品這個行業中大規模的企業,備受各界關注。比如開發出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第一隻速凍粽子的行業巨頭三全食品;速凍火鍋料調理製品的“老大”安井食品等等...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多數消費品行業都措手不及,速凍食品行業卻在短暫反應之後,業績迅速攀升。尤其是幾家頭部上市企業,股價更是一路飆升,暴漲數倍,這一現象讓近幾年本就不斷快速發展的速凍食品行業徹底火了。

-01-

二者必有一戰?

隨著行業發展,頭部品牌的產品品類重疊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安井和三全這兩個巨頭更是被頻繁提及。以至於行業中出現這樣一種論調:“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

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為何有這樣的論調呢?要知道這兩大速凍食品巨頭,雖說是同行業,三全是速凍面米制品中的佼佼者,而安井速凍火鍋料調理製品的老大,核心主打品類衝突並不嚴重啊。

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實際上,雖然在細分品類的發展路徑上有所不同,但隨著企業規模的發展,速凍面米制品與速凍火鍋丸類的界限變得日益模糊,行業融合趨勢愈加突出。

在此趨勢之下,雙方的產品品類早已出現了重疊。安井早就開始發力面米制品,喊出了“速凍火鍋料製品和發麵類製品的雙龍頭”。而三全也不甘示弱,近期在安井佔據霸主地位的火鍋、燒烤品類中推出了自己的新業務“三全涮烤匯”來正面出擊。

所以,“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是已經處於正在進行時。既然安井和三全之間已經正面交鋒,那麼誰又會贏下這場競技?

-02-

業績取勝or市值為“王”?

我們先從數據來看。

2020年已過大半,各大上市企業半年報也陸續出爐。8月19日晚間,安井食品和三全食品相繼公佈了半年業績:

三全食品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3億元,同比增長22.6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2億元,同比增長409.61%。

安井食品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28.53億元,同比增長22.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60億元,同比增長57.36%。

截止目前,三全的市值為284億元,而安井的市值則達到了414億元。

從半年報來看,雙方營收增速基本持平,但三全在營收額方面明顯要略勝一籌,而且盈利能力也更加出眾,增速明顯上升。

從業績看,目前的速凍食品“一哥”是三全無疑了,但市值上,安井又明顯超越了三全一大截,這是為何?

雖然目前的數據是這樣,但實際上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和市值,都與突如其來的疫情息息相關。因此小編認為,今年上半年速凍食品行業的業績數據等並不具備代表性。

為什麼?我們來看看這半年各家股價的變化情況就知道了。安井的股價從二月低點51.47元暴漲至今天的175.26元;三全也從2月份最低13.5元漲到了今天的35.5元。

除了這兩家以外,包括海欣食品、惠發食品等在內的速凍食品上市企業的股價都飆升到了2月份股價的3倍左右。

可以看出,這一波行情受疫情影響極大。而疫情作為特殊事件,對行業的影響再大,也遲早會過去。所以看上半年的業績和股價市值未免有失偏頗,但也可以看出目前資本市場似乎更看好安井。

既然上半年業績不好作為依據判斷二者的強弱,那麼我們把時間倒回。兩家2019年之前的業績是否能印證一些猜想呢?

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近五年營收對比,上方為三全食品、下方為安井食品

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近五年淨利潤對比

從過去五年的業績來看,三全食品的營業收入高於安井食品,但從絕對值來看,兩者差距越來越小,2015年該差距為16.8億元,2019年為7.2億元;而從淨利潤來看,三全食品則低於安井食品。

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上,過去五年裡三全都不及安井。但對比毛利率發現,三全食品的毛利率更高,因此淨利率的差異主要是期間費用的影響。

總的來說就是,三全目前佔據著規模優勢,但安井並未落後太多,並且在增速上更快;盈利能力也要蓋過三全一頭;資本市場也有所偏向安井;因此看起來安井的發展勢頭更像是行業“一哥”。

-03-

加深餐飲、電商佈局

安井發展受限產能?

為何三全營收較高,但淨利潤率卻不如安井?三全在渠道調整加深佈局餐飲和電商業務之後能否繼續保持規模優勢?安井的高速增長背後又受哪些制約......

下面我們就從經營的角度來看兩者在未來發展中的機遇和所面臨的問題。


2C不如2B?


首先是利潤率的問題。三全在營收規模上佔據優勢,毛利率也比安井高。按照一般的市場規律,龍頭往往在盈利能力上也應屬拔尖才對,為何三全的淨利潤卻一直不如安井呢?

小編推測,主要原因出在銷售模式上。

據瞭解,三全食品的銷售渠道主要集中於商超(約70%),也就是主要面對C端,2C渠道需要更高的市場投放費用,包括新品進場費、促銷廣告費等。過高的費用消耗了三全的高毛利,導致盈利水平不及安井。

反觀安井,其銷售渠道以餐飲流通為主,商超電商為輔。其中銷售模式以經銷商為主,佔到86%。2019年公司經銷商數量同比增長10.4%,達到682家。相對於2C模式,主要靠經銷商的安井所花費的廣告、進場費等就遠遠低於三全。

針對這一情況,三全也作出了調整,近幾年不斷加深餐飲渠道和電商渠道(包括到家電商、社區團購等)的佈局。


相較往年,銷售佔比上餐飲和電商等渠道的確正在擴大,所創造的收益增速也頗高。以餐飲為例,2019年三全在餐飲市場收入7.84億元,同比增長40.45%;實現淨利潤5326.15萬元,同比增長43.86%。

而安井也在做著改變,在2019年報中表示,渠道策略從“餐飲流通為主、商超電商為輔”調整為“BC兼顧、雙輪驅動”,加大超市、社區電商、電商的渠道開發,進一步提高C端渠道的戰略地位。

可以看出,兩者不僅僅在產品品類上不斷碰撞,甚至在渠道上也作出了各自的動作,目的無非就是在行業集中度逐漸提升的過程中搶佔市場先機。至於2C和2B渠道的優劣,其實並非絕對,三全靠著多年2C獲得了家喻戶曉的品牌知名度,這一點是主攻2B渠道的安井所不具備的。


安井的產能限制了發展?


企業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產能的支撐。就兩家的總產能來看,2019年,三全的總產量為62.65萬噸,庫存為19.7萬噸;安井的總產量為51.34萬噸,產能利用率卻已經高達116%。

照這個勢頭,安井想要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必然要先解決產能的問題來擺脫限制。反觀三全卻並不用為產能操心,在全國各地均有生產基地佈局,產能和營銷網絡分佈較為均衡,這一點上似乎三全是佔據了一定優勢的。

另外在冷鏈方面,安井全部委託第三方,三全支線物流有70%為自有車輛,這也讓三全在這方面掌握著更好的話語權。

針對產能受限,實際安井也早已有所準備,畢竟從2015年安井的產能利用率就已經高於100%了。所以也花了大量資源建立新的生產基地,目前在建產能豐富,全國7大生產基地建設工廠,屆時不僅是解決產能對企業發展的限制,也將為安井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雙方從產品品類、渠道等各方面相互滲透、發展的過程中,雙方都意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安井也逐漸開始加大品牌宣傳的力度,開始在各個渠道中宣傳推廣。三全則延續品牌建設思路,繼續加大各平臺、線下廣告等的投入,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兩家的年報中,我們均能看出雙方互相取長補短、向對方領域滲透的決心。所以未來雙方之間的競爭會更加白熱化,兩個巨頭企業也都有各自的優勢、底氣。

安井和三全之間必有一戰!誰才是速凍食品“一哥”?

未來速凍食品究竟誰才是“一哥”,現在斷定還為時尚早。

三全的優勢在於其品牌建設的領先,多年的2C模式和自身的品牌積累,使其掌握著消費者需求變化與核心供應鏈資源,產能方面也佔據一定領先。近幾年發力全渠道,在產品的多元化創新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例如推出了私廚“超級海鮮”水餃、炫彩甜品湯圓、兒童蝦仁水餃等多個新產品;針對餐飲市場、鮮食領域,亦增加了若干產品品類。

安井則擁有著強大的經銷商渠道,並且掌握著餐飲市場的絕對優勢,也看到行業的高端化趨勢,適時推出了“鎖鮮裝”、“三大丸”等中高端產品,利用公司銷售渠道巨大優勢迅速搶佔行業制高點,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後疫情時代,在需求端與供給端的有力支撐下,我國速凍食品行業具有較大的潛力與發展空間。對於速凍食品企業來說,豐富自身產品線以拓寬消費場景、提升研發創新水平以滿足用戶新需求、整合產業鏈以謀求利益最大化將成為未來的重點。

真正要贏得消費者,三全和安井都必須繼續拓展線上線下渠道,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樹立品牌形象,提升產品溢價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