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幼兒園是怎麼來的?

第一所幼兒園是怎麼來的?| 歷史

福祿貝爾,圖片來自news4teachers.de


撰文 | 張昕

責編 | 葉水送


● ● ●


1840年的一天,福祿貝爾在路上看到了萊茵河谷在眼前舒展開來,就像一個天然花園,於是他高呼:“有了,有了,學校的名字就叫做幼兒園。”據說,這是“幼兒園”名稱由來的鮮為人知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是德國教育家、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其思想與實踐對各國幼兒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福祿貝爾生於德國圖林根一個路德派牧師的家庭,自幼受宗教影響。母親在他9個月大時去世。他幼年失學,曾隨林業人員幹活,對大自然產生濃厚興趣。中學畢業後,在林務官處做學徒,1799年進入耶拿大學學習數學和植物學。


1805年,福祿貝爾在法蘭克福一所中學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曾兩次拜訪裴斯泰洛齊,深受其思想影響,激發了他從事教育和學校研究的熱情。


1826年,他的代表作《人的教育》出版。雖然這本書只講述了截至10歲兒童的教育問題,但已使他獲得了創新型教育思想家的國際聲譽。


福祿貝爾研究了兒童的發展過程,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嬰兒期、幼兒期和學生期。他在《人的教育》中指出:“兒童早期(即幼兒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人的整個日後的生活,即使到他將要離開人間的時刻,它的淵源都在兒童早期”。為了更系統地對幼兒施以早期教育,他極力倡導開辦幼兒教育機構。


順應自然的教育原則是福祿貝爾的主要思想。他認為幼兒的身心發展是“自動的”,任何壓抑和束縛對幼兒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求在對幼兒施教之前,要對幼兒有充分的觀察和了解,順應幼兒的天性。他以修剪葡萄為例,如果園丁“不是十分耐心,小心地順應植物的本性”,即使出於好心,也可能“由於修剪而徹底毀滅,至少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將被破壞”。


重視遊戲的作用是福祿貝爾對教育界的最大貢獻之一,“一個能幹地、自發地、平心靜氣地、堅忍不拔地、直到身體疲憊為止堅持遊戲的兒童,也必然成為一個能幹的、平心靜氣的、堅忍不拔的、能夠以自我犧牲來增進別人和自己幸福的人。”他認為遊戲和活動對於發展幼兒的認識、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有益的,而且遊戲標誌著兒童發展的“最高水平”。


福祿貝爾還主張家庭教育對幼兒的重要,強調父母的引導作用,也認為培養兒童的勞動精神不可或缺。1837年,55歲的福祿貝爾和同事,在勃蘭根堡為年幼的孩子開辦了一所遊戲和活動的機構,他才找到了完善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來充分發展他的幼兒教育思想。這個機構在1840年被命名為“幼兒園”,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幼兒園的雛形。


他專門為兒童設計了6套玩具,以圓球、立方體和圓柱體為基本圖形,稱為“恩物”(Frobel Gift),至今仍有流行。然而1851年8月7日,普魯士政府以所謂的“政治和宗教領域的破壞傾向”為由,下令取締幼兒園。福祿貝爾很受打擊,於第二年的6月21日在馬林塔爾含恨而終。


遺憾的是他沒有看到,他的學生及後代在國際上不斷推廣幼兒園,影響了歐美等國幼兒學校的建立與改善,推動了幼兒教育的進程,我們也因此有了更豐富的“童年記憶”。對比今天的幼教現狀,你想到了什麼呢?


參考資料

1.(德)福祿貝爾,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愛爾蘭)弗蘭克·M·弗拉納根,最偉大的教育家(從蘇格拉底到杜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109-1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