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說「沒錢別生孩子」的人,或許才是看透生活的人

大部分說這種話的人,可能都是曾經那個「沒什麼錢」家的孩子。


他們經歷過了那種小小年紀父母就不在身邊的情感缺失。


看看現在六點鐘才下班的自己,加上買菜做飯的時間和無限制的加班,你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曾經的童年裡往返。


他們經歷過這樣的童年,所以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


父母沒什麼錢,那就意味著孩子也沒什麼錢。孩子經常會在同學的優渥和自己的自尊心之間來回輾轉。


面對孩子的失落,你只能傳授給 ta 人窮志不窮的觀念。


現在他們看了看自己被房貸壓的喘不過氣的現狀,不想把曾經的輾轉遺傳給下一代,也不想把曾經被教育的話語,又拿出來照搬。


沒有錢,你會發現除非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要不然你們的生活始終都很難翻盤。


孩子不上進,你看了看留學的費用,只能讓他輟學去學門技術,連楊永信你都不敢考慮。


孩子上進,鋼琴課舞蹈班輔導班的費用,冒著金光,刺得你雙眼生疼,不知是該歡喜還是焦慮。


那些說「沒錢別生孩子」的人,或許才是看透生活的人


再問問自己,你能給孩子什麼?


最好的陪伴?最好的教育?還是最好的學校?


你可能會說,孩子也許並不一定要最好的。


但你敢保證孩子出生以後,你不會用最好的標準,去要求你的孩子嗎?


你敢說你就能心甘情願去接受他當個鹹魚?


我曾經的確見過有人這麼說過,也的確有人這麼做過。


但當他們在家長會里,看到那些優等生的家長大受褒獎,自己只能在最後一排的角落裡抬不起頭的時候。


當他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自己家的孩子連字都寫的橫七豎八的時候,沒有一位家長能夠頂住這樣的落差,堅持和孩子說「你能開心就好」。


也許會有這樣的父母,但至少我沒有見過。


他們經歷過了這種資源一般卻又被給予厚望的重擔和以上的種種,他們親身體會過這樣苦,既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也不敢保證自己不會變成這樣的父母。


那些說「沒錢別生孩子」的人,或許才是看透生活的人


小時候有一個生活片段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


因為爺爺奶奶不肯帶我,爸爸經常要跑工程,三歲的時候我媽又不得不開始上班,所以她就只能在走後斷電把我反鎖在家裡。


也許是年少分不清冷熱,反正那些年的我總是病,三天一感冒,五天一發燒。


有一次我媽下班回來的時候已經快晚上六點了,結果她發現我發燒了。自己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就匆忙把我帶到醫院打針。


還好那是我們單位的附屬醫院,醫生護士大多數都認識。我媽在拜託他們照顧我之後就匆匆趕回家煮飯。


煮好了之後再帶到醫院來哄我餵我吃飯,等我吃完了她才會抽空去吃她的那一份。


回到家的時候九點多了,她還要給我洗澡,把我哄上床睡覺。然後她才能去洗碗洗衣服。


那些說「沒錢別生孩子」的人,或許才是看透生活的人


小時候還不覺得這樣的日常有什麼不妥,工作之後再回首隻會發現滿滿的疲憊感撲面而來,生活完全被壓的喘不過氣。


下班之後等來的不是休息,而是另一段忙碌的開始。每天面對的不是工作就是孩子,她自己呢?


精疲力盡的時候能夠躺下休息成了一種幸運,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就起床成了一種常態。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小的年紀,會唯獨記下這一件事。


但我知道這樣一個「可能有點辛酸」的時間片段,不過是我曾經生活細枝末節中的一個特別不起眼的記憶碎片而已。


而這裡的辛酸,不光指的是孩子,一樣也是指的父母。


現在偶爾提及我的童年時,我的爸媽會說覺得對不起我,覺得苦了我。


我總是說沒關係,或者說,即便有關係,我也別無他法。更何況爸媽他們,其實也是真的已經傾盡全力。


他們給我的都是他們最好的。但有時候父母的最好,並不一定就能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說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難處嗎?我想也不是的,而是因為你即便能夠理解,孩子身上的苦也不會輕上那麼一點。


就像你即便知道自己家很窮,買不起糖,可看著別的孩子吃糖也一樣會嘴饞。


那些說「沒錢別生孩子」的人,或許才是看透生活的人


我並不是反對生育,全篇也從沒勸誡過誰別生。我只是想告訴大家,生孩子不光是夫妻雙方的事,也是孩子的事。


之前評論區有個老哥就在說:生孩子無非就是苦點,熬熬不就過去了嗎?


可你要知道,這樣的苦,不是你一個人的苦。你也許願意熬願意去吃苦,可你的孩子也願意嗎?


其實仔細想來,一個孩子要的也不算多,不需要很多錢,只要有基本吃穿住行的物質,每天一點點的耐心陪伴即可。


但是有很多的父母,他們自己其實都還只是個孩子,每天惦記著花天酒地的瀟灑世界,每個月賺的錢只夠還個花唄。


你說你想生個孩子,我說你生個錘子。


那些說「沒錢別生孩子」的人,或許才是看透生活的人


有時候我其實還挺感謝小時候那段經歷的,讓我不再恐懼黑夜,讓我不再害怕孤獨。讓我堅強,更讓我獨立。


但如果有一天我自己有了孩子,我不願意讓 ta 遭遇我的曾經,也不想讓我自己,成為那樣疲於奔命的父母。


在《時生》的開頭描寫了一個片段,是時生因為遺傳病即將離世,他的母親麗子在他的病床前說的一番話:


我真的想問問孩子,問問他有沒有來到世上真好的感覺?幸福嗎?恨不恨我們?可我說不出口。


如果很多父母在生孩子之前,就能這麼問問自己,我想他們會更鄭重的考慮一下生孩子的問題。


所以有一天萬一我成了那個六十分的父母,連自己的生活都是剛剛及格的那種,我不想因為孩子的存在,讓我的生活掉落到無法及格的地步。


更不想讓我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經受「及不了格」的生活。


那些說「沒錢別生孩子」的人,或許才是看透生活的人


我發現曾經家境不太好的人對父母好像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大部分可能偏負面一點,屬於小時候很苦,不知道是該說感謝還是埋怨甚至有點後悔出生的意思。


還有一種是家裡也並不富裕,但還是覺得能活一會挺好,挺開心的那種。


所以我在想,可能真正給孩子造成陰影的並非完全來源於貧困,而是貧困衍生出的那些對孩子的苛責、抱怨、否定、比較甚至是超水平的奢望和期待。


正是這些看似普通的話語、張口就來的日常,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甚至壓垮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我一直都不否定,父母的愛和正確的引導以及教育的確能彌補孩子很多,包括物質上的落差。


但沒辦法否定的是,越是貧困的家庭,越難給予孩子這些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