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魔咒”不足慮 A股底部區域漸明朗

每年臨近4月19日,股民心裡就多了一絲防備,歷史上這一天A股多數下跌,似乎成為魔咒。巧合的是,本週上證指數再次陷入窄幅震盪的膠著狀態,區間最大波幅約56點。彷彿懾於“4·19魔咒”,指數踟躕不前。

機構人士認為,指數在當前位置下跌空間有限。隨著全球疫情逐步緩和,二季度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市場底部拐點在本週各項經濟數據落地後有望得到確認,配置上則以內需板塊為主。

“4·19魔咒”之憂

“4·19魔咒”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數據顯示,2007年-2019年,13年間的4月19日(如遇週末,往前遞延),上證指數有8次下跌。其中,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跌幅均超過1%,分別為4.52%、3.97%、1.19%、4.79%、1.91%。

而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的“4·19魔咒”雖然並未靈驗,但在後一個交易日,指數均大跌。以2019年為例,2019年4月19日滬指上漲0.63%,但下一個交易日(4月22日)滬指下跌1.7%,並且這波下跌一直持續到5月9日,在此期間滬指累計下跌12.84%。

“4·19魔咒”由來已久,對其形成原因,市場眾說紛紜:其一,每年4月底之前,是上市公司披露上一年年報以及當年一季度財報的最後節點。上市公司年報普遍存在“好消息早、壞消息晚”的披露現象,資金在臨近“財報雷區”前提前離場導致市場回落;其二,A股在大多數年份都有一波春季躁動行情,到了4月中下旬往往是行情的末端,此時指數處於階段高位,本來就有調整要求;其三,4月是財政繳稅的大月,從以往數據表現看,月中資金流動性可能收緊,對於進入股市的資金也會造成較大壓力。

也有市場人士表示,“4·19魔咒”的說法不太靠譜,主要是以往A股市場在4月19日前後出現幾次深幅下跌,給市場造成了深刻印象,以後一到4月19日都會加重投資者心理負擔。因此,“4·19魔咒”並不能作為研判市場走勢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4·19魔咒”,市場還盛傳著多種魔咒,如基金的“88魔咒”、“世界盃魔咒”、“招商策略會魔咒”、“兩桶油魔咒”、“丁蟹魔咒”等等。

底部區域漸確認

當前上證指數為何在2800點一線反覆震盪,徘徊不前?

市場人士認為,從技術面看,滬指上方面臨較大壓力。華鑫證券策略研究指出,上證指數2850點-2920點區間,是此前2月17日-3月11日的密集成交區域,兩市日均成交金額超萬億元,以當下量能,很難一舉突破,必然會有一個反覆震盪的過程。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燕翔表示,從基本面看,當前市場正處在兩股力量的角逐過程中,一股力量是在疫情衝擊下,經濟基本面包括上市公司的盈利端確實存在下行壓力;另一股力量則是無論在供給端還是需求端,政策均在不斷髮力,儘可能對沖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

燕翔指出,隨著全球疫情逐步緩和,二季度經濟活動將逐漸恢復,市場有望企穩回升。

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世俊預計,疫情對經濟和上市公司業績的衝擊仍需反覆消化。但目前A股整體估值處於歷史窪地,考慮到當前較低的無風險利率水平,隱含風險溢價率位於歷史較高水平,估值底繼續向下空間有限。同時,參考北向資金領先大盤指數的指引信號看,近期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或表明大盤指數繼續下跌空間有限。

事實上,“指數在當前位置下跌空間有限”是大部分投資者認可的觀點,不確定的是指數何時迎來底部反轉。中信證券策略研究指出,A股見底的三大信號(外部市場信號、國內流動性信號以及政策信號)近期已陸續驗證,隨著本週經濟/企業盈利數據的陸續落地,市場短期最後的擾動因素也將明朗。預計市場底部拐點在本週各項經濟數據落地後得到確認,全球資金的再配置、產業資本入場以及國內經濟恢復將共同驅動二季度市場上漲。

配置以內需板塊為主

指數區間窄幅震盪,但結構機會依然突出。中銀證券表示,當前行業配置由盈利預期主導,以5G建設、遠程辦公和遊戲等為代表的高景氣行業有望穿越二季度市場不確定性迷霧;必需消費優於一般成長和可選消費,可選消費優於週期性成長股;避險板塊與高估值彈性板塊的優劣要視政策環境而定,建議二季度規避傳統週期行業。

光大證券表示,配置上,重點關注逆週期調節對悲觀預期的修復,以及業績確定性更強的標的:一是關注逆週期抓手的純內需標的,而基建投資與汽車產業是啟動冰封經濟相對可靠的抓手,包括新老基建(建材、建築、機械、5G)、汽車和地產;二是關注基本面受國內外疫情影響較小且未來業績確定性強的細分行業,包括醫藥和食品飲料等必需消費領域;三是如果歐美經濟二季度出現休克,從供應鏈的角度,關注汽車等交運設備、化學化工、醫藥醫療設備、航空航天以及農產品領域的補空缺可能;四是當前市場整體股息率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值較大,適當關注高股息板塊。

建信基金建議從三方面著手佈局:一是自下而上優選內需行業,看好新基建及低估值的藍籌股,包括汽車、銀行、地產、建築等。同時,醫藥、必需消費品及農業板塊也值得關注,但需要嚴格進行估值約束;二是以“高景氣”為線索,主要在新基建和先進製造行業尋找標的,關注業績與估值的匹配度;三是以外資持股為線索來看價值股,包括消費白馬股和核心資產。

東吳證券則表示,行業上沿兩條思路配置:一是防禦,看重穩定資產的估值溢價,目前食品飲料、農林牧漁、醫藥板塊已有所體現;二是政策刺激引發反彈,建議選擇傳統基建、通訊、汽車等板塊。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