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為什麼這七件是必須要做的事呢?這七件事又是從何而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順序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柴”放在第一位呢?今天願者和大家共同談一下這開門七件事的歷史由來。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柴米油鹽醬醋茶”歷史發展

有的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出自清代詩人張璨的一首詩:

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

而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

其實這並非第一次出現,早在宋代就已經出現了,吳自牧《夢梁錄》卷16“眷鋪”條中寫道:“杭州城內外,戶口浩繁,州府廣闊,遇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有鋪席買賣。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北宋時還有將七件事稱為:“油鹽醬豉姜椒茶”。南宋時還出現了八件事:“柴米油鹽酒醬醋茶”。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到元代“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才算定型。元雜劇中很多都出現了這七件事。元代雜劇作家武漢臣在《李素蘭風月·玉壺春》第一折中比喻缺少條理,一團糟時說:

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

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元曲作家周德清有一首《折桂令》也寫到這“開門七件事”,全曲為:

倚蓬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甚麼人家?

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

醬甕兒才罄撒,鹽瓶兒又告消乏。

茶也無多,醋也無多,

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艱難。

到明代,著名畫家唐寅(即唐伯虎)寫了一首《除夕口占》: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幕清閒無一事,竹堂寺裡看梅花。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表達了自己雖然窮困潦倒但人窮志堅分外豁達。

從清代到民國大家都把“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開門七件事表達認可,即成家立戶必定不可缺少這七樣東西。

我們可能會很奇怪,“柴”不是很好找嗎?為什麼柴會是開門七件事中第一位的?柴,古代也成薪、蒸,《薪蒸總論》曰,“薪,柴也,所以供炊。大曰薪,小蒸,供燔燎曰柴。”在古代,照明、取暖、做飯都靠燒柴,柴是百姓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的生活資料。

柴並非食物,後面六類都是食物,而後面的食物也都要通過燒柴生火來烹製。火的利用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大進步,我國就有“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傳說,《韓非子·五蠹》記載: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燧就是一種專門用於取火的柴,柴是人類開發利用的第一種能源材料,經柴取火使人獲得了熟的食物,既容易消化,也比較衛生,有益於肌體和大腦的健康發展。而今天的能源材料——煤炭石油多麼重要,從而可以想見“柴”對於家庭生活的重要,所以將其作為開門七件事第一位是合情合理的。

“柴”也作為一種風俗融入民族文化,“火大無溼柴”,比喻齊心協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難;“熱灶不怕溼柴”,比喻本領大,什麼樣的對手也可以征服。還有許多關於柴的歇後語:

百年松做柴燒 ———— 大材小用;屈才

抱乾柴救烈火 ———— 越幫越忙

扁擔挑柴火 ———— 心(薪)掛兩頭

柴草人救火 ———— 自身難保

柴火棍搔癢 ———— 是把硬手

柴火上澆汽油 ———— 一點就著

沉香木當柴燒 ———— 用材不當

拾柴打兔子 ———— 一舉兩得;兩不耽誤

上山砍柴賣,下山買柴燒 ———— 多一道手續

《說文解字》中說:“米,粟實也。象禾實之形。”米作為人類的主食當然是下面六件事中最重要的,我們也常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們用“水米無交”來指官吏為官清廉,彼此間經濟上沒有往來;用“水米不沾”表示時間很久未進飲食;用“偷雞不著蝕把米”比喻本想佔便宜反而吃了虧。用“唱沙作米”比喻以假亂真或以劣為優。我們還形成許多有趣的歇後語有: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按雞頭啄米———白費心機

吃稀飯泡米湯———多餘

吃飯泡米湯———喝粥的命

敲著空米缸唱戲———窮開心

舀米湯洗澡———盡辦糊塗事。

吃米不記種田人————忘本

吃米飯揀穀子————挑剔

吃生米的碰到嗑生谷的————惡人遇惡人

吃稀飯泡米湯————多餘

吃一升米的飯,管一斗米的事————管得寬

中國最早沒有“油”字,而是稱之為“膏”或“脂”,最早在黃帝時代我們都已經能夠制油,當時油都是從動物身上提取的,到了漢代,榨油技術誕生,開始出現了植物油。我們用“少一粒芝麻不缺油”比喻少了這一份無足輕重,無妨大局;用“糠裡榨不出油來”比喻窮困窘迫,也比喻吝嗇、奸詐;用“

討油水” “沾油水”比喻從旁撈到一些好處;“榨油水”比喻用敲詐欺壓的手段搜刮、榨取他人的錢財;“撈油水”比喻用不正當手段或適逢其會,獲得好處;“油腔滑調”指的是說話或寫文章輕浮油滑,不踏實,不嚴肅;“粉面油頭”或“油頭粉面”形容人打扮得妖豔粗俗;“油頭滑腦”形容人狡猾輕浮。還有很多關於“油”的歇後語: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柏油燙豬頭 ———— 連根拔

扳倒葫蘆灑了油 ———— 一不做,二不休

爆炒鵝卵石 ———— 不進油鹽;油鹽不進

背油桶救火 ———— 惹火燒身

被糊塗油蒙了心 ———— 一點不清醒

食鹽對人的正常生活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漢書·食貨志》稱鹽為“食者之將,人人仰給”,它不僅調味,而且能提供維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鈉和氯。生活離不開鹽,以鹽與生活的關係為關注點,漢語出現了“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的說法,用來比喻有福一同分享,有難一同承當。中國古代對鹽實行專賣鹽是一個暴利行業,所以會出現很多私鹽販子。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鹽貴鹹,事貴全”比喻事情辦得周全才好;“越渴越加鹽,越冷越打扇”比喻有意增加困難;“在傷痕上撒一把鹽”比喻故意加劇別人的傷痛。成語“朝齏暮鹽”意思是說,早飯醃菜進食,晚餐蘸鹽下飯,表現生活貧苦,但在如此光景下過活,鹽仍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底線, 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們還常遇到長輩說“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來表現自己的生活閱歷豐富。還有很多關於“鹽”的歇後語:

八寶飯裡撒鹽巴 ———— 又添一味

爆炒鵝卵石 ———— 不進油鹽;油鹽不進

炒菜不放鹽巴 ———— 乏味

炒鹹菜不放鹽 ———— 有言(鹽)在先

炒鹹菜放鹽巴 ———— 太閒(鹹)了·

吃多了鹽 ———— 盡講閒(鹹)話

中國人早在周代之前就發明出了“醬”,醬是以豆類、小麥粉、水果、肉類或魚蝦等物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狀調味品。今天的醬主要分為兩類,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的甜麵醬,和以豆類為主要原料的豆瓣醬。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醬裡蟲,醬裡終”,“醬蟲死在醬缸裡”從“醬在密不透風的醬缸裡靜止、沉寂”的語義特徵出發,表現事物發展以及人的命運已經註定,只能一成不變,不會有新的起色,也有時直接用來比喻逃脫不了某種厄運。“

醬裡沒有下錯的鹽”, 比喻做一件事情有百利而無一害。還有很多關於“醬”的歇後語:

醬菜店裡的抹桌布 ———— 嚐盡辛酸

醬菜缸裡的瓜子 ———— 閒人(仁)

醬菜缸裡泡石頭 ———— 一言(鹽)難盡(進)

喝蜂蜜加醬油 ———— 瞎攙和

餃子鋪的醬油 ———— 白搭

醋對於很多人來說並非不可或缺,但他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調味品。醋,在中國古代稱為:“酢”、“醯”、“苦酒”等,我國是世界上穀物釀醋最早的國家,相傳是發明酒的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醋。中國有四大名醋:山西老陳醋、保寧醋、鎮江香醋、福建紅曲米醋。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呷醋咬陳姜”比喻又酸又辣;“恨如頭醋”比喻非常可惡,令人痛恨;“頭醋不酸,二醋不辣”是指頭遍醋如果不酸,二遍醋就淡而無味了,用以比喻事情開頭沒有辦好,往後就更難辦了。關於“醋”的歇後語也很多:

半瓶於醋 ———— 晃盪得很

揹著醋罐子討飯 ———— 窮酸

冰塊掉進醋缸裡 ———— 寒酸

廚子炒菜 ———— 添油加醋

一打醋,二買鹽 ———— 兩不耽誤;兩得其便

茶相比其他六種,有一種享受的感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在前面六種滿足後,才會談“茶”,如果真的渴的話,直接喝水就好,所以這更是一種一般物質滿足後的享受。“茶”也是我國首創,具體發源於何時,沒有確論,茶聖陸羽的《茶經》稱:“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茶大致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中國有許多名茶,西湖龍井、信陽毛尖、君山銀針、六安瓜片、碧螺春、恩施玉露、黃山毛峰、廬山雲霧、雲南普洱、祁門紅茶、安溪鐵觀音等等。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粗茶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茶不思,飯不想”形容十分思念,不想飲食;“不茶不飯”指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殘茶剩飯”殘留下的一點茶水,剩下來的一點食物;“三茶六飯”,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茶餘飯飽”,泛指閒暇之時;“呷甜茶,話苦話”,指富貴人家敘說過去貧賤生活時情景。“吃菜總嫌淡,喝茶嫌不”,指不懂飲食之道;“人一走,茶就涼”比喻人在人情在。關於“茶”的歇後語也很多:

阿慶嫂倒茶 ———— 滴水不漏

爆米花沏茶 ———— 泡湯了

玻璃杯沏茶 ———— 看到底

不倒翁沏茶 ———— 沒水平

茶壺裡煮餃子 ———— 肚裡有貨倒不出;肚裡有貨

服務員端茶 ———— 和盤托出

喝茶拿筷子 ———— 擺設

尾聲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僅是我們成家立戶必須的事情,現在也已經融入我們民族的文化中,代表了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也給予我們啟示,不知柴米油鹽怎好成家立業,齊家後方能有更好的事業。祝願大家:

家和萬事興!

開門七件事,為什麼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求點贊關注,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李樹新.開門七件事文化熟語探析[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2):82-88.

張銀河,張孜辰. 無室不鹽煙 無民不樵薪——“柴米油鹽醬醋茶”詩品[A]. 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七輯)[C].: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學院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2014:6.

一直.開門七件事的排位學[J].食品與生活,2002(04):6.

李祥林.也談“柴米油鹽醬醋茶”[J].農業考古,1996(02):132-1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