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我的新澳洲夢

這些年,有很多國內的同胞通過我的《澳洲夢》認識了這一片遠在南半球的陌生國度,在書裡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一個懷揣著夢想來到澳洲土地上的華人眼中的夢想家園……在這裡,我將我的《澳洲夢》進行連載,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澳洲三十多年的創業故事!

第三十九章 尾聲——我的新澳洲夢!


時間很快進入2005年。2005年是我闖蕩澳洲的第十八個年頭。2005年5月1日下午6點,我又來到我的澳洲夢開始的地方。

Elwood——墨爾本東南方五公里處的一個海灣。

還是那樣的黃昏,還是那樣的季節,也還是那塊礁石,也還是那樣令人發慌的寂靜。我象當年一樣遠眺南太平洋,還是那樣的畫面:水天一色,夕陽正疲倦地沉下去,在水天交界處畫出一抹金線……自然,我又看到那片如森林般豎立著的墨爾本的高樓群……唯獨不同的是,我的心不再孤獨。這不僅僅是因為我的身後有無數資產做後盾,更是因為我早已經歷了無數的風浪。

十八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八年?可是,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我又有了新的夢想。我突然明白了,我是個永遠有夢想的人。事實上,夢想,是支撐我生命最堅實的柱石。天已經黑透了,只是在墨爾本市中心的上空,天幕象是破了個洞似的,被燈光照亮。

地面上的那些個建築象比賽似的點亮所有的燈,靠著每個窗口透出的燈光,你便可以分辨出每幢建築的不同風格了。有些建築上還亮著五彩霓虹燈,就象是化了妝的女人,越發顯得丰姿綽綽。

高架橋上的車燈排成串,蛇一樣移動著。墨爾本的不眠夜已經來臨。一陣風吹來,撩起我的髮梢,也撩動了我的心……

突然一個小黑點跳入我的眼簾。

是衝浪者!

我的心又激越起來。

依然是個十四、五歲的孩子。

一撥巨浪湧過來,他跳上衝浪板,向浪尖衝過去;他剛剛站到浪尖上就摔了下來,並被巨浪所吞沒……沒過一會兒,他又從水中爬了起來,推著衝浪板,向大海深處拚命滑過去……又一撥巨浪湧過來,他再次跳上衝浪板……

多麼熟悉的身影,多麼熟悉的動作,多麼熟悉的過程!

我走下礁石。我朝那個衝浪的孩子走過去。我很激動。我要告訴他,我的新澳洲夢又開始了……

《澳洲夢》書稿封筆,那晚,我一夜未眠,心中洶湧澎湃著未來的18年裡,我的新澳洲夢的起航……

10月6日清晨,我搭乘國航的飛機,取道悉尼,飛抵上海。

10月7日中午,我乘車抵達蘇州。或許是因為此行意義特殊,心情與往年遊歷蘇州完全迥異,竟然難以抑制的激動、興奮。

計程車載著我到了一個傳統的蘇州園林市建築小區。剛想走進小區參觀一番,門衛伸出的攔路手便擋住了去路。儘管我解釋,進入小區只因為買房前的參觀,門衛上上下下瞅瞅我,堅持不放行。如果要看房,必須到售樓部由專人陪同,才能參觀。我倒是欣賞門衛這種“恪盡職守”的作風,便不予爭辯。

在售樓中心裡,一位售樓小姐接待了我,她用眼角瞄瞄我,一身素雅還略帶些塵土的衣著,極不情願的拿著資料向我走過來,隨意地問了一句:“我們這停車位比較緊張,您的車停在哪了?”“我沒有開車,我坐出租車過來的。”小姐唯唯諾諾的應付我似的,帶著我往小區內走。

我倒並不介懷小姐的態度,以我的打扮,自是不像能承受幾百萬別墅的款爺。盡情欣賞小區內的亭臺樓榭、磚瓦閣牆、小橋流水、曲徑迴廊,好一座古色古香,詩情畫意的園子。開發這個小區的老總曾與我有過一面之緣,是個文化人。初次見面時,我就猶如遇到知音般,相談甚歡。

園子內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房屋的建造。房子全是鋼筋水泥澆鑄而成,似是一個現代化的碉堡般,我心裡暗自遺憾:這要是保持典雅古樸的磚木結構建造,該是何等美好!馬不停蹄地又參觀了第二處園林小區。

10月9日,我在杭州的小區間逡巡。風景如詩美如畫的西湖讓人心醉神馳。流連其中之時,更是深切意會到蘇軾筆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之人間仙境的描述是如此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不愧有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兩座城市各有風韻的建築,確是讓我這個考察者收益不少。

10月10日,我回到上海。走在淮海中路南側的太倉路步行街上。這裡是上海最具歷史文化風貌特色的景點——上海新天地的所在地。融合了上海傳統的石庫門建築藝術與現代化新建築的特色,中西結合的基調,使得整個風格別有一番意味。

10月12日,我趕往北京。晃晃悠悠地在人力三輪車的坐駕上,走街串巷地逛遍了北京的大小衚衕,循跡老北京的生活氣息,感受著猶如這座城市年輪般的建築,這是歷史的印記,是文化的印記。

晚上回到賓館時,我開始琢磨著我新澳洲夢之一——澳洲的中國花園該是怎麼樣的一番景象?

在澳洲建立中國花園是一個宏偉的構想,它的落成將成為澳洲建築史上的第一個中國特色花園城。

這些日子來,我頻繁在中澳兩地間往返,考察蘇杭園林式的建築特色,感受上海石窟門的建築藝術,體會北京四合院的建築文化。這些作品是我們中國建築歷史的靈魂,也是中國悠久文化內涵的展現。我希望將國人文化的精髓在異國傳承,中國的特色建築在異國建築史上能大放異彩。

中國的設計是獨特的,中國的建築是古典高雅的,中國的文化是深厚的。中國花園會將中國的設計、中國的建築、中國的文化帶進澳洲。

中澳兩國的建築風格各有千秋,可以相互結合,形成新的風格。中澳兩國的設計者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借鑑。 “構建中國花園”是一箇中華文化傳播的項目,任何有興趣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設計師,都可以參與進來。

考察中,許多國內的房地產企業家與我有過交談與探討,希望能參與中國花園的項目。朋友徐先生更是預先訂好,承包100畝-200畝的土地,要把蘇州園林搬到澳洲的土地上。

10月28日,我生日的那一天,我結束了國內的考察行程,返回澳洲。11月6日,中國花園項目正式成立研究小組,進行前期的可行性報告與地塊考察的分析。成員組成有一流的澳洲設計師、一流的規劃師、一流的建築師、一流大學——墨爾本大學建築學系的研究生,以及公司房地產部的專業人員。

在澳洲打造“中國花園”的設想,也得到中國建築設計院以及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建設局的大力支持與關注。不久的將來,在美麗的維多利亞州首府城市——墨爾本,會有一個佔地一千畝的花園小區拔地而起,這個小區的名稱叫做“中國城花園”。

2006年初,我買下了一塊4萬平方米的地,規劃建造60幢房子。2006年7月,澳中集團上海辦事處恢復。上海辦在澳中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尤其在兩地間房地產與城市規劃建設的交流與合作上,將扮演著橋樑紐帶的作用,為中國城花園作好充分的準備。中國的設計師與澳洲的設計師可以多方位進行合作。

2007年,第二個200幢,第三個200幢,2008年的第一個500幢,第二個500幢。2009-2010年,第一個中國花園洋房小區1000幢就這麼誕生了。一個接一個的小區會曾出不窮地出現在墨爾本的地理座標上。

在澳大利亞,在墨爾本,我碰到的每一個華人都有自己的澳洲夢。從上海回到墨爾本時,Jack到機場接我。他不停地問我,我們來澳洲和你一樣久,可是我們還是在打工,為什麼你金凱平成功了?

我想,成功的關鍵是一定要有個堅定的信念。雖然信念本身並不值錢,但是你一旦堅持下去,信念就會不斷地升值。此外,就是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要想成為億萬富翁,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大腦,使你的大腦成為億萬富翁的大腦。智能是現代社會致富的關鍵,僅僅依靠出賣體力,是不可能大富大貴的。假如命運之神在一處關了門,那麼她就會在另一處再打開一扇窗。因此,遇到暫時的挫折和困難,甚至失敗時,都不要灰心喪氣。

困難之後就一定會有順利,一件事不成功,另外一件事就很有可能會成功了。我夢想在未來的50年內,在世界發達的國家裡,我們華人的財富要超越猶太人。Jack聽後直搖頭,說他做不到。然後,又說他也不想當億萬富翁。

我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只要活的高興就行。你當初在“國營企業”打工時就很高興,現在改行開出租車也是高興;可是我,只有象現在這樣指揮千軍萬馬才行……

十幾年前剛來澳洲時,人們都叫我們中國留學生;後來,我們慢慢地以各種方式拿到在澳洲的永久居住權,開始有人叫我們新移民;曾幾何時,我們被冠以華僑的稱呼。當初的中國留學生,現在的新移民正在崛起。

記得有一次,墨爾本的幾個朋友在一起議論了半天,最終達成這樣一個判斷:80年代初90年代末到達澳洲的十多萬人,大部分人進入了澳洲的中產階級行列,至少有一棟房、一輛車,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有不少人投資了幾棟房屋。在澳洲,資產達到1000萬澳元以上的大約有400人;資產達到200萬以上的更是要有4000人。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這是一個令澳洲人十分驚奇的群體。而今天的澳洲,有另一個不可小覷的群體,正在追尋著他們的澳洲夢。

一群在澳洲留學生,成立了一個青年組織——“澳洲夢”青年俱樂部。我也很榮幸地被聘請為“特邀顧問”,年輕人們希望我這個學長(留學生)兼《澳洲夢》的作者能給予一些在澳洲創業生活的建議。

“澳洲夢”青年俱樂部主要是協助華人留學生解決在學業、生活和就業等方面的問題,獲取成功的理念和付諸行動,成為夢想者交流溝通,互幫互助的平臺和異國他鄉奮鬥者的加油站。“澳洲夢”青年俱樂部還將成立一箇中國留學生緊急援助中心,當中國留學生髮生緊急困難時,出錢出力。

滿懷夢想的年輕人們與我暢談人生。我想開創自己企業,或者到一家大型公司擔任CEO……我想找個好工作,找個好老公……我想讀完書,回中國發展……我想投資房產,成為澳洲的“地主”……

這群漂洋過海的年輕人,青春朝氣、充滿夢想,在異國他鄉學習、生活、工作、創業,打拼著各自別樣的人生。

作為一個“老”留學生,在他們身上,我能看到我們這一代人當初踏上異國征途時的影子。現在的新一代留學生,無論從學識、家境、見識,可能都比我們當初勝上一籌。那個年代,可能多的是當“小老闆”的機會,許多老移民們都是一家人經營著一個小便利店或小工廠,安安逸逸的過著中產階級的日子。

我將最美好的祝福送給這群燦美青春的年輕人。正如我在“澳洲夢”青年俱樂部成立時說的一段話:希望我們的青年人中,能出現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企業家。如今在澳洲,已經有華人議員,華人市長,但相較於華人在澳洲的人數來說,比例還是很小的,希望新一代的華人學生、移民中能輩出人才。我們這一代人也是懷著夢想踏上這塊土地的,今天,新一代的留學生懷著新的夢想也站在了這裡,希望新留學生能超越我們這一代的成就。

澳洲夢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夢想,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不僅有澳洲夢,還有許多人的祖國夢、美國夢、歐洲夢!華人正在走向世界,中華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我們這些海外的遊子會將祖國的文化傳承在世界各地傳播!

我許下了一個承諾:我與我的澳中集團將作為“澳洲夢”青年俱樂部的堅強後盾,無論在經濟上、人力上,我都會提供儘可能的幫助與支持。

隨即,來自五湖四海的企業家組成的“中國企業傢俱樂部”也在墨爾本拉開了序幕。

華人企業家投資異國,因為語言、文化、法規等方面的制約,往往容易走入誤區。澳洲的經濟體系、商業習慣、文化背景、社會法規等與企業家們在中國時形成的投資經商理念與方式,有極大的區別。所以,以往在中國商界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企業家們,在異國的發展會有被這方方面面的不同之處束縛手腳的感覺。而這個俱樂部剛好可以幫助他們獲得信息,獲得指導,可以更加全面的瞭解澳洲、瞭解澳洲的經商規則,幫助他們第二次創業,成功創業。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在華人企業家中定期舉辦討論交流會,邀請澳洲的法律、金融等專業顧問,對成員進行行業法規、財務稅收等專業的培訓和指導。與澳洲政府部門及澳洲的企業家對口交流,拓展生意機會等等一系列服務。

這兩年,我應邀出席了十幾個大大小小規模的“澳洲房地產投資交流會”。也接觸到數以百計的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的投資者。

有早年留學日本、在上海投資地產的付小姐,準備效仿“LINDA的從女秘書到房地產大亨”,在澳洲的地產界小試牛刀,投資兩棟別墅。

有小留學生徐斌,通過《澳洲夢》(第一版),通過博客與我相識。小小年紀,說服父母,購下兩棟房屋,進軍澳洲地產業。真是做到讀書、投資兩不誤。

在澳洲,各行各業,房地產、礦產資源開發、貿易、IT、法律、醫學等等,華人動輒投資百萬,多則千萬、上億,在澳洲的商界創造著奇蹟。華人的魄力已是不亞於歷來以“精明”著稱的猶太人。

新一代的華人在觀念上吸取各地所長,受到各方洗禮。集各地特色文化於一身,在澳洲尋找著自己的夢想。

2006年,我再次被維多利亞州政府任命為“少數民族企業顧問委員會”顧問。這是我第三次的連任。

這個顧問委員會的宗旨是,充分利用本州民族企業精英的資源,加強維多利亞州與海外各國的經濟聯繫,引進海外投資。在澳洲,除了英國人外,都算“少數民族”。就是說,我們這個顧問委員會中的顧問,其背景幾乎囊括了全球所有大國,幾乎就是一個小的“聯合國”,比如亞洲的中國、印度、日本、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歐洲的法國、意大利、希臘;還有非洲的南非等國。

我期待著與他們在澳洲並肩作戰,再創佳績!我相信澳洲華人的成就一定會超越猶太人!我面對著大海。我的眼前彷彿也出現這樣一個場景……

20年後的某一天傍晚,我和來自華東的王先生一起來到剛剛在墨爾本市中心聯手花了20億澳元剛剛買下的一幢66層高樓的天台上。我們都很激動——象這種“地標建築”,在墨爾本,在悉尼,在整個澳洲,過去大多由猶太人擁有,後來有那麼幾年,為日本人所擁有……終於,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和來自中國大陸的地產投資商也擁有了一幢“地標建築”!

在我們身後,還有幾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地產投資商。他們也很激動。他們在指指點點,我也在指指點點,我們籌劃著下一個計劃,準備花200億澳元買下30幢-50幢墨爾本的商業大樓,花200億澳元在墨爾本的東南沿海邊建一大批花園洋房群,若有可能,建一個海邊中國城。

我們腳下的這座66層高的建築,是墨爾本市中心五座最高建築之一。於是,我們便有了鶴立雞群的感覺。墨爾本市中心有多少幢高層建築?五百幢?一千幢?此刻,它們都踩在我們的腳下。

四面看過去,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建築簇擁在周圍,高高低低,遠遠近近,明明暗暗,煞是好看。正是白天與黑夜交界時分,黑色的天幕透著暗藍,越發顯得深不可測;大部分星星還沒有出來,幾顆早出的星星也被地面耀眼的燈光影得毫無生氣。

金先生,我們下一個收購計劃就買那一幢怎麼樣?王先生指著遠處的一座高樓問。

我們幾個人一起沿著王先生的手指看過去——那是墨爾本的第二高建築,88層,剛剛落成才兩年,她象一面巨大的三角旗幟,豎在雅拉(Yarra)河畔。

她有多高?一個大陸投資商問。88層。我說。多好的數字啊!還猶豫什麼啊?買!幾個人這樣說。

我沒有立刻回答,看著遠處那些幾乎每個窗子都開著燈,象水晶一樣透徹的建築,想了想,這至少需另外100個億,我可能還缺15個億,象是自言自語那樣說,還有15個億怎麼辦呢……

還有我們呢!王先生身後的幾位大陸投資商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到。我看了看這幾位昨天剛到的大陸地產投資商,又轉過頭去,看著遠處那面“三角旗幟”,說,又象是自言自語那樣,說,看來,墨爾本的“地標建築”很快就都要劃入中國人的名下了…

全書已連載完,《澳洲夢》講述一個留學生的現代淘金故事,若您想閱讀整本書籍,可私信我們,我們將免費為您快遞。

《澳洲夢》連載39 | 尾聲——我的新澳洲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