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作者:王平

一、大背景

最近“新基建”火了,主要是因為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也就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瞬間成為熱詞。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到底什麼是“新基建”?

傳統基礎設施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簡稱“鐵公基”,但這些已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於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的概念應運而生。說起來,新基建不是一個新鮮出爐的概念。早在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今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出臺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2月14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快進鍵。

二、新機遇

“新基建”立足於用科技手段對傳統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圍繞地下管廊、海綿城市等能夠補足短板、改善民生的基建投資,也應屬於“新基建”範疇。新型城市基礎設施中,最廣泛最大量的是城市的各類地下管網系統。“新基建”的實施,也必將進一步加速城市地下管網數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的進程,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重要的公共安全保障。但在城市管網建設和發展歷史過程中,不同權屬部門的生產數據、運營數據、管理數據等處於數據孤島狀態。新基建將是一次難得的契機,將打通數據間的壁壘,建設城市管網大數據中心,進一步加速地下綜合管網數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的進程。否則,如果城市的“肢體”和“感官”都還不健全,就算有“大腦”也無法實現真正的智慧。

而排水管網承擔著城市居民生產生活汙水、城市雨水的收集與排放,對維持城市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新基建”工作的不斷深入,為我國城市排水管網、汙水處理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019年,三部委印發《關於印發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要求:“依法建立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實現管網信息化、賬冊化管理。落實排水管網週期性檢測評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基於GIS系統的動態更新機制,逐步建立以5—10年為一個排查週期的長效機制和費用保障機制”,地方政府進一步落實政策激發了城市排水管網、汙水處理市場的活力。

三、大可為

城市排水管線是城市一切汙水、雨水排放的通道,是現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設施,據測算每一平方公里的建設區面積,大概就有15到20公里的排水管線,可謂數量驚人,因此一個城市的地下排水管線佈局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環境好壞的問題,也與汙水能否得到及時處理有很大關係。由於受歷史發展過程、人們認識能力、規劃管理水平、投資強度的侷限,排水行業主管部門的確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疑難問題,如城市排水管網附屬設施家底及健康狀況不清楚、排汙企業的偷排漏排、排口水質不達標、汙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城市黑臭水體和被動粗放式管養等。

針對排水管網的日常監管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要解決排水管網“在哪裡”的問題,通過管線普查獲取管線的位置、埋深、管徑等基礎數據;其次,要搞清楚排水管網“怎麼樣”的問題,運用CCTV檢測、聲吶等技術進行管網檢測,評估地下管線的健康狀況;最後,要解決管網缺陷“如何治”的問題,針對管線的缺陷如何進行修復。

1、 排水管線普查所要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城市排水管線“家底不清”、事故頻發等問題,通過排水管線普查,獲得排水管道位置、管徑、連接關係、汙水井管內底標高、排水管材質、管道走向、管道構築物或附屬物等信息,對未普查的區域進行全面普查,對已普查的區域進行修補測及數據更新升級,完善排水管線信息數據庫,為排水管理工作提供詳盡可靠的基礎資料,實現“還清舊賬,不欠新賬,排除安全隱患,統籌規範管理”的目標。在城市汙水治理中,為保障城市排水管網設施正常運行,促進城市水環境改善,除了需要對城市排水管線普查之外還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雨、汙混接要清楚

很多城市排水管線普查僅僅侷限於綜合管線普查的範疇,忽略了居民區、廠區內部的排水管線普查,沒有從源頭解決雨水、汙水分類問題。在居民區、廠區等有雨汙水排放的地方,對接入的管道進行分類,要從根源頭上查清楚。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2)排水戶要查明

通過明確排水戶的排水出路,建立排水戶檔案資料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對錯排情況進行整改並加以防範。登記建築物的雨水立管、汙水立管以及混合水立管,核實化糞池、隔油池等預處理設施,核查排水、排汙許可,查清排水行為。對建築小區排查排水區內排水戶基本信息、排水許可證辦理情況、排水口數量和位置、用水量、排放的主要汙染物指標和濃度等。對排水戶周邊的管道進行排查,核實管道是否到位、排水戶是否按照要求與管道連接。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3)排放口過多要調查

 由於歷史原因及人們認識的侷限性,我國大部分城市在排水管線鋪設、設計過程中,並未考慮到未來環境汙染及汙水處理的問題,造成排放口的隨意性,排放口多且沒有規律。現場調查採集排放口的規格、座標、高程,在排水管線普查的基礎上對排水口分類確認。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4)汙水流量要統計

根據汙水的排放口分別對其流量做統計,以便確定設計改造後管道的口徑大小,計算汙水處理站的最佳區域及其規模大小。

(5)汙水水質要檢驗

採集排水口、混接點水樣,使用專業設備進行水質檢驗。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2、 排水管線檢測確定管道健康狀況

鑑於城市排水管道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在西方發達國家,對城市地下水排水管道的普查和檢測平均5年進行一次。國內各大城市逐步認識到排水管道檢測的重要性,已開始對管道進行系統性地檢測。

針對城市排水管網各種不同的實際工況,通過封堵、導流和降水等措施,藉助QV潛望鏡檢測、CCTV視頻檢測、聲納檢測等多種技術手段,查找排水系統隱藏或被覆蓋的檢修井或去向不明管段,查找和確定非法排放汙水的源頭及接駁口,對管路淤積、排水不暢等原因進行調查,對管道的腐蝕、破損、接口錯位、淤積、汙水洩漏汙染等進行檢測,對管道結構缺陷和管道功能進行評估,提供檢測報告並給出管道修復建議。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3、 對排水管線的缺陷進行修復

排水管網如同人一樣生了病就需要進行治療,為儘早讓“生病”的管網恢復健康就需要對其進行修復。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中排水管道的修復都是採用開挖後重新埋管的方法,隨著城市化的進展,城市地下管線錯綜複雜,城市道路的負荷越來越嚴重,使得地下管線在修復的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技術問題。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完善,非開挖鋪管、修管和換管技術以其不影響後交通,鋪管速度快、效率高,無環境破壞,不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等一系列的優點越來越受到地下管道行業管理部門的青睞。

通過根據管道內存在的各種結構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確定修復施工方案,目前採用非開挖修復技術分為非開挖整體修復和局部修復技術,對於需要整體修復的採用石漿噴塗整體修復技術和浸漬玻璃纖維光固(或熱固)整體修復技術;對需要局部修復的採用樹脂固化修復技術、不鏽鋼套桶修復技術、石漿噴塗局部修復技術和浸漬玻璃纖維光固(或熱固)局部修復技術。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4、 智慧排水信息化建設

藉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源-網-廠-站-口”一體化監管體系,實現針對排水管理的地上地下一體化、網格管理精細化、檔案管理信息化、維修養護標準化、監管手段智能化。智慧排水一體化解決方案包括物聯網服務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綜合監管平臺、全移動排水管家APP等四大基礎平臺和業務平臺。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智慧排水總體架構圖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智慧排水大數據分析平臺

四、 在行動

金迪企業集團所有業務圍繞“地下管線服務”展開,通過普查全面掌握城鎮排水管網建設情況,查明排水戶以及排水管道覆蓋、功能和混接狀況,為排水管網修復和改造、雨汙混接改造、汙水處理和提質增效提供依據,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同時,提供數據建設、物聯網監測和信息化系統的智慧排水解決方案,實現“源-網-廠-站-口”的一體化監管。

1、 蘇州高新區排水管網檢測、雨汙混接調查項目

為積極貫徹落實蘇州市《關於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汙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和《高新區清水工程三年行動實施計劃》兩個文件精神,完成高新區公共市政雨、汙水管網功能性、結構性檢查,建立GIS管網信息化系統,對管網堵塞、錯接、破損、滲漏等問題及時開展修復,確保輸送系統完整完好,大幅度減少外水進水量和汙水外滲,打造“人水和諧、生態優先,實現城鄉水環境質量提升”的生態文明建設總目標,高新區管委會決定開展高新區排水管網檢測、雨汙混接調查項目。

2019年10月28日,蘇州高新區排水管網檢測、雨汙混接調查項目正式開工。獅山、楓橋、經開、滸關、科技城等五個片區同步開展作業,230餘人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中。蘇州高新區排水管網檢測、雨汙混接調查項目作為今年高新區的重點項目,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關注。項目計劃完成雨水、汙水近2000公里的普查工作。工作內容包括城區內雨水、汙水管網修補測、管道QV、CCTV清淤檢測、排口調查、排水戶調查、管道健康狀況評估、雨汙混接調查、管道緊急搶修、管線信息化系統建設等。項目的順利開工,預示著高新區公共市政雨、汙水管網健康狀況將會真實、具體、詳盡的展現出來,為下一步管網維護、改造提供基礎數據和依據。最終實現雨汙分流、確保管道健康運行、保護周邊生態環境、合理開發、積極推動城市健康發展,打造“人水和諧、生態優先,實現城鄉水環境質量提升”的生態文明建設總目標。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2、定遠地下管線信息系統與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智慧管網)建設

定遠地下管線信息系統與安全運行監測系統的建設,其核心目標是在“智慧管網”的總體框架下,面向管網規劃、建設、監測、運維管理的全過程,進行開發建設,實現對城市各類管線數據的管理、審批、分析、查詢、輸出和更新,實現管網運行狀態監管,保障管網安全運行。以科學、準確、權威的管網信息打造便捷、實用、智能的科學規劃決策模式,實現管網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新基建 新機遇,排水管網大有可為


五、 結束語

“黑臭在水裡,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技術支撐+政策利好已為汙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的實現創造了條件。抓住“新基建”為城市排水管網提升改造帶來的新的歷史機遇,以一流的技術和服務能力,全面貫徹落實《關於印發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要求,圍繞城市內澇、黑臭水體兩大難題,我們將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