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聪明的朋友圈,都在做减法

#原创随笔#

布丁:聪明的朋友圈,都在做减法


01 朋友圈的好友,都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昨天加班到晚上十点,想要刷刷朋友圈放松一下,结果连着刷到5条广告,好不容易刷到一条朋友自己的动态,竟然是小花在抱怨自己的婆婆没有给她带孩子,朋友圈成了她的吐槽圈,每天要发20条来直播自己悲惨的生活。

朋友圈再也不是之前那个建立亲密关系的圈子了,好怀念微信刚出来那几年,朋友圈各种秀自拍,秀恩爱,秀美食,秀生活,现在的朋友圈已经成为线上交易平台。

不是朋友圈变了,而是我们加了太多不是朋友的人。

奇葩说里的姜思达,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有一天他突然想试试如果关闭朋友圈会发生什么事儿,他本以为会得出什么有趣儿的结论,结果他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我不去看别人的动态,也没有人注意到我已经不发了”。甚至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他发现远离了那些动态,自己的生活变得清净而又真实。

我们都曾是姜思达,想从朋友圈的动态中了解别人,又想通过发动态来表达自己。等到最后才发现。那些披着华丽外衣的朋友圈,裹挟着一个又一个不被重视的灵魂。

02.朋友圈的发布,都是认真挑拣的仅谁可见

以前,我通讯录的每一个人都会给他们起一个暖心的备注,到了休息的日子去一个一个留言说心里话,而现在的社交变得快捷且没有人情味,二维码扫一扫就多的一个朋友,只不过是躺在通讯录里五花八门的头像。

而我每发一条朋友圈,都要斟酌再三,发加班要屏蔽家人,发抱怨要屏蔽领导,发照片要屏蔽不认识的人

通讯录有600多人,但是真正想要分享生活琐碎的,不过就20左右。

当代年轻人,越社交,越孤独。

在之前的节目中,汪涵曾坦言“当朋友圈超过100人时,我就觉得拥挤,就要把没有意义的都删掉。”而被他删掉的人就包括陈坤、范冰冰等 “大咖”, 保留下来的包括他的老师和家人。

心理学有个词叫“重要他人”, 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人格形成以及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对自己具有重要影响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亲人,可以是朋友,而不是一个你认为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机会的“资源“。

所以,找到你的重要他人,首先要学会选择舍弃。聪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减法。

如同佐佐木典士在《简单的生活》中写道:

你的时间有限,请不要为杂物而活。

03.朋友圈的文案,都有精心掩饰的痕迹

“朋友圈滤镜”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一个难以忽视的部分。有人在精心经营自己的人设,有人在肆意掩盖事实的真相。

小哇是我朋友圈里少有的文艺青年,他总是会分享几本小众的书,配上没喝完的咖啡,不然就是去看小众民谣歌手的演唱会,配上几句落寞的心情。我虽然很难理解他的用意,但是总会觉得他的朋友圈很惊艳。

前几天见面聊天,我却发现想象和现实的差别,我讨论起他分享过的书,他说毫无印象,讨论起他喜欢的民谣歌手,他却嗤之以鼻。

“要不是免费的票,我才不会去看“

尽管生活一地鸡毛,他仍然在朋友圈用力表演着有意义的人生。这是一个成年人心照不宣的事实:

那些五光十色的朋友圈,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炫耀,倒不如说是对自己的安慰。

许多年前看过一句话,无比赞同。“Blog to live , don't live to blog.”

即“用朋友圈去记录生活,别为了记录去活在朋友圈。”

小丽是我高中同学,一次她发了一条失恋的朋友圈,配图是前任把她拉黑的截图。那个男人我也认识,虽然平时觉得他很老实,但是看到这样的“恶劣行径“之后,我着实开始讨厌他,有时候见了面,都要瞪他一眼。

过了差不多一年,我才知道他们的关系错在小丽,她不仅早就脚踏两只船,在被揭穿之后,还动手打了前男友。

在这个“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早已无限模糊的当下,我们越来越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当然明白,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但对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我越来越不能通过社交媒体的这一个个小窗口,认识我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了。

04. 朋友圈的消息,重要的都会私聊给你

新来的实习生小麦和我吐槽,她一个不错的闺蜜,昨天把她拉黑了,原因竟然是闺蜜喜得贵子在朋友圈发了满月的邀请,而小麦因为刚开始实习太忙没有看到朋友圈,因此错过了满月。我听了就觉得荒唐,如果是真的朋友,她又怎会不去私聊你告诉这个好消息。

古语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能陪你哭陪你笑,陪你荣辱得失,而不会只是因为一条简单的朋友圈而与你不再联系。

记得李健去参加一个节目时,曾透露自己平时只用02年的诺基亚手机,本以为歌手是最需要观察生活的那一类人,他却说“真正的生活,在闹市,在田野”。高晓松也在自己的访谈中讲过有关朴树的一件事,他们平时不怎么联系,有一次他向朴树借钱,朴树只回了两个字“账号”,接着他就收到了15万的转账。

放弃了无效的社交,留下时间真正的享受生活,李健才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失去了朋友圈,却收获了真朋友,高晓松才能够在困难时得到朋友的救助。

真正的朋友其实并不是靠朋友圈来联系的。有人说,越长大越孤单,其实真的是这样。倒不是说碰到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是交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走上社会之后你就会发现,成年人的交往,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为了利益,为了人脉。越来越多的锦上添花,却再难有雪中送炭。

我有几个朋友,当我有了困难,她们总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却从来不会为你的每条朋友圈点赞。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高山流水,知己两三人足以。

交朋友靠的是心,而不是朋友圈。

05

蔡康永说,我们要恭喜那些离开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应对真实的生活,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生活应该有肉眼可见的真实,朋友应该是高山流水的契合

你的人生,开始做减法的时候,正是增值的开始

与君共勉

(本文作者:布丁;发表自:欣文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