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存在東廠西廠嗎?

用戶1204662864985227


東廠和西廠是明朝的兩個特務機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是連錦衣衛都害怕的兩大機構。

根據《明史·成祖三》記載 ,“是年,始設東廠,命中官剌事。”

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決定設立一個稱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的新官署,並一反太祖關於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命所寵信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由司禮監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筆太監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

東廠不僅在機構及人員配置上更加精幹合理,而且在偵緝行動上制訂了相當嚴密的制度。

如每月初一東廠都要集中佈置當月的偵緝工作,廠役在東廠內抽籤決定所負責的地盤。

在文獻記載中可以發現,東廠的工作種類都有特殊的名稱。例如監視朝中各部官員會審大獄及錦衣衛拷訊罪犯者名為“聽記”,在各處地方官府訪緝者名為“坐記”,還有某位官員有何舉措,或某城門捕得要犯,胥吏記錄上報東廠者名為“打事件”。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一、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聽審。二、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

東廠監視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學者等各種政治力量,並有權將監視結果直接向皇帝彙報。依據監視得到的情報,對於那些地位較低的政治反對派,不經司法審判,東廠可以直接逮捕、審訊;而對於擔任政府高級官員或者有皇室貴族身份的反對派,東廠在得到皇帝的授權後也能夠對其執行逮捕、審訊。

最開始的時候,東廠和錦衣衛有著明確的區分,東區負責偵緝抓人,而錦衣衛則負責審訊犯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明朝的末年,東廠擁有了自己的監獄,擁有了審訊處決犯人的權利。東廠的權力已經超越錦衣衛之上,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的廠公都要下跪磕頭。

東廠的權力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是擁有庭審:全朝廷會審的大案,錦衣衛和北鎮撫司要拷問眾犯的時候,東廠的人都要派人去參與會審。

第二是擁有監督權: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的人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

第三是調控權:一些重要的衙門文件如兵部的各種兵報等,東廠都要派人查看。

第四是擁有著偵緝權:東廠的偵緝範圍可以覆蓋的全國,連當時的附屬國朝鮮都有東廠的分支機構,連普通的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鹽的價格東廠也可以參與至其中,舉國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

第五是擁有舉報權:東廠一旦獲得了重要的情報,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而錦衣衛必須採用奏章的形式進行彙報。

東廠建立初期客觀上有反腐敗的效果,極大的加強了皇權。但是後期,統轄權移到宦官手裡,其權力在錦衣衛之上。東廠為宦官專權提供了條件,他們可以越過正常的官僚機構,進行特務活動,人為製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方便宦官剷除異己。

明代大太監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都曾統領東廠。

有野史記載,魏忠賢時期,有四人夜裡在密室飲酒,其中一個人喝醉了,謾罵魏忠賢,另外三個人嚇得不敢出聲。那個人還未罵完,東廠番子將四人押到魏忠賢的住所,立即將罵的人處寸磔,而慰勞另外三個人金子,三個都被嚇得魂飛魄散不敢動。

由此可以看出,東廠遍佈在全國的爪牙之多,行事之跋扈,本來是加強皇權統治的工具,最後卻淪為宦官專政的工具,不可謂不諷刺!

那當初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設置這樣一個機構呢?

第一個原因是,鞏固其統治地位。

成祖朱棣奪位不正,他並非正統繼位,而是通過發動戰爭奪取的政權,名不正言不順。朱棣進入南京城,馬上殺掉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建文舊臣。朱棣曾令方孝孺幫其寫詔書,方孝孺不同意,並在大庭廣眾之下吼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所以,他急需一個特務機構來幫他刺探情報,剷除異己,但是錦衣衛是朱元璋和朱允炆用剩下來的,他對這些人也不信任。

所以,他得另起爐灶,重新建立一個特務機構為他自己服務。

而朱棣起家的時候,宮裡的宦官幫了他的大忙,所以他覺得這幫太監心裡是向著他的,而且太監是貼身伺候他的,他可以隨時下達指令和聽取彙報,工作起來也方便。

所以,他就把這個機構全權交給太監負責。

第二個原因是,壓制敵對勢力,監視百官。

為了威懾那些不法的官員,皇帝需要更強大的力量,並且必須直接聽從他的命令。

皇帝看似至高無上,但他的敵人很多,皇子有可能謀害皇帝,大臣有可能擅權奪權,甚至地方都有可能擁兵自立。

朱棣設置東廠是為了監視和威懾官員,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之後,宦官權力的觸角甚至可以深入到各個州府縣,甚至還能擁有軍權。

史料記載“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

朱棣的統治得以穩固,百官臣服,創立永樂盛世,而其一手締造的東廠則遺臭萬年,一起起冤假錯案都因此而起,明代宦官也被刻上了最殘忍陰毒的烙印。

第三個原因是,制衡錦衣衛

朱元璋取消了錦衣衛的編制,而朱棣上位後很快就再次開立,錦衣衛和東廠號稱“廠衛”。錦衣衛的主要職責是保護皇帝安全,設置出行禮儀,刺探百官情報等等。在永樂十八年之前,朱棣用來殺戮建文舊臣的工具,主要是錦衣衛。

不過,錦衣衛的頭領紀綱因為後期權力過大,他甚至打造了數萬兵器,欲圖謀不軌,在宦官的舉報下,紀綱的陰謀才被揭開,陰毒的紀綱也沒有什麼好下場,被凌遲處死。

此事之後,朱棣更加缺乏安全感,一個沒有權力約束的組織是要不得的,所以朱棣設立了東廠。

東廠的權力不斷做大,東廠提督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狀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西廠的出現。

西廠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稱,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用太監汪直為提督,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

後因遭反對,被迫撤銷。正德元年短暫復開五年後又被撤銷。

西廠的成員和東廠一樣都是由錦衣衛中選拔出來,憲宗欽定西廠所領緹騎(即錦衣衛校尉)的人數要比東廠多 一倍,又把東廠與錦衣衛的職權包攬起來,它的職權比東廠和錦衣衛更大。

而西廠的職務是偵查民臣的言行,並可以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西廠又把監獄以及法庭混為一體,而且可隨 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請。

西廠的成立是非常偶然的,成化十二年(1476年),先是京城內出設立西廠的明憲宗朱見深

現了“妖狐夜出” 的神秘案件,接著又有一個妖道李子龍以旁門左道蠱惑人心。

當時李子龍以“左道”馳名一時,在朝中有極多的親信。

在親信的幫助之下,李子龍悄無聲息地深入內宮,還到萬歲山等地,幾乎到了皇帝寢宮門口,才被錦衣衛逮住 了。雖未明其真正之意,但據傳李子龍意欲弒君。

當時二十餘歲的成化帝朱見深得知此事後,認為到處都佈滿危險,錦衣衛和東廠都靠不住了,他更加想了解宮 外的民臣動向,於是令宦官汪直從錦衣衛中選人喬裝成平民,出宮伺察。

汪直抓住了這個機會,到處捕風捉影,蒐羅了不少所謂的“秘密消息”報告給了憲宗。

憲宗認為這些消息很有價值,對汪直的表現也十分滿意,要他繼續做下去。

西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而且朱見深才告訴汪直,東廠和錦衣衛都歸西廠管。

汪直一下子站到了權力金字塔的頂端,他為了一己私慾,捏造各種“謀逆大案”,各種栽贓陷害,逼得滿朝文 武“人心洶洶,各懷疑慮”,內閣大學士商輅及同僚萬安、劉珝、劉吉上疏,歷數汪直的十大罪狀,要求憲宗 革除西廠,廢黜汪直,如此才能安天意、回人心。

憲宗收到奏章後為之震驚,於是撤銷西廠,遣散了西廠的人員。

但沒有西廠的日子總讓憲宗覺得沒有安全感,一個奸臣戴縉在得知皇帝心思後,主動上書,大肆吹捧汪直。憲 宗大喜,立刻恢復西廠,廢與開之間,只相隔一個月。汪直復出後,更加嚴酷地辦案,戴縉也得以升職。

汪直後因監軍遼東有功,總領京兵精銳“十二團營”,開明代禁軍掌於內臣之先河。

後與憲宗逐漸疏遠,失去寵信,被東廠提督尚銘等人彈劾,貶往南京。從此汪直和西廠一起退出歷史舞臺。

到了憲宗的孫子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明武宗朱厚照

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正德元年(1506年),西廠 復開,由太監谷大用領導。

好笑的是,西廠與東廠雖然都受劉瑾的指揮,但兩者之間不是互相合作,而是爭權奪利,互相拆臺。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劉瑾又自建了一個內行廠,由本人直接統領,其職能與東、西兩廠一樣,但偵緝範圍更大,甚至包括東西廠和錦衣衛。一時間,錦衣衛、東西廠、內行廠四大特務機構平存,緹騎四出,天下騷動。

正德五年,劉瑾倒臺,明武宗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西廠作為一個臨時產品,就這樣在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錦衣衛、東西廠、內行廠,都是鞏固皇權的產物,是中央集權制度下的產物,卻被宦官作為滿足私慾的利器,從而導致了明朝的滅亡,不知朱元璋泉下有知,該多麼震怒。

大明宮門口那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務”的貼牌,已經在大明朝風雨飄搖的政局中,零落破敗了!


走在歷史邊緣的三三


明朝的東廠、西廠,既不從事生產活動,也不研製工業產品。它們跟錦衣衛、內行廠一樣,是大明皇帝設立的特務機關。

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愛操心的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廢除了宰相制度後,他直接管控的事務就更多了,朱元璋恨不得生出千頭萬臂,把天下的事包圓都幹了。

朱元璋同時也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除了馬皇后,讓他放心的人沒幾個。不管對誰,他都要防一手。就連宋濂這種公認的君子賢臣,他也要派人監視著。

無奈,手大捂不過天來,放心也好,不放心也好,事情總要有人做,怎麼做?監視著文武百官來做。當然,對於監視的人也未必然放心,那就再安排人對監視者進行監視。

說實在的,物極必反,這種層層監控的機制已經顯得有些變態,最終會失掉人心的。

東廠西廠的特務們聽命於皇權,是屬於遊離在政體之外的特權階級,因此牛的邪乎,比禿尾巴狗還橫,搞得官不聊生,民怨沸騰。

大明朝最後玩完了,這些廠公們自然有不小的責任,但問題的根子還是出在上面,那些特務只是打工的,受命於人,混碗飯吃,謀個前程罷了。


微山秋水


明朝東廠和西廠的由來: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到了明朝,對國家領導人的保衛更為嚴密。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引進了現代警衛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

在尚未稱帝時,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便建立了自己的直屬警衛團——“侍衛上直親軍拱衛司”,稱帝后次年又擴編為“親軍都督府”。

朱棣設了“東廠”,這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秘密組織,廠主都是皇帝寵信的太監。朱見深(明憲宗)當皇帝時又設立了“西廠”。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與東廠一樣,是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機構。

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皇帝,另一方面是為了監督百官,說白了就是特務機構,所以說權利是相當的大,要是被東西廠盯上的人準沒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