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多項成果助力長征五號B首飛!航天學院院旗遨遊太空

5月5日18時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從長征五號首飛,到長征五號B首飛,哈爾濱工業大學多項技術成果應用其中,為助力長五成功飛行貢獻了力量。此外,在此次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還搭載了哈工大航天學院院旗。此刻,籤滿哈工大航天學院師生簽名的院旗正伴隨新一代載人飛船遨遊太空。

哈工大多項成果助力長征五號B首飛!航天學院院旗遨遊太空

解決長征五號二級發動機艙內熱防護難題

哈工大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赫曉東教授團隊承擔的“發動機氣瓶熱防護”項目,成功研製出一種輕質高效柔性絕熱複合防護結構,獲得航天產品准入資質,具備量產能力。該柔性絕熱複合防護結構應用於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二級發動機,3次助力長征五號成功飛天。發動機氣瓶組件及氣瓶支架均採用該柔性熱防護結構,在長達30分鐘的輻射傳熱和羽流形成的對流傳熱耦合工況下,發動機氣瓶殼體的表面溫升不超過35℃,解決了長征五號二級發動機艙內熱防護難題。

有效解決超薄異形管焊接變形難題

長征五號氫氧發動機噴管延伸段由300多根變截面薄壁方管螺旋纏繞排布焊接而成,焊縫長度超過1700米。手工焊接存在焊接質量穩定性差、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哈工大材料學院陳彥賓教授研究團隊開展了近10年的技術攻關,提出了密排焊道錯位焊接控制變形的方法,有效地解決超薄異形管焊接變形的難題;開發出了九軸聯動機器人自動化集成技術及裝備,實現了過程參數及工藝裝備的精密控制。團隊先後研製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器人自動化焊接裝備,實現了氫氧發動機管束式噴管延伸段的自動化生產,生產週期縮短一半以上。

解決極端工況下阻尼減振難題

金屬橡膠技術是解決航空航天領域高真空、大溫差、強輻射等極端工況下阻尼減振等技術難題的專用技術。哈工大機電學院金屬橡膠技術研究所姜洪源教授團隊為長征五號解決了高真空、大溫差、強輻射等極端工況下阻尼減振難題。研究所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瞄準技術瓶頸,製備了滿足不同工況和不同結構需求的金屬橡膠構件,部分金屬橡膠元件成功替代了重要裝備上的進口元器件,並在嫦娥三號著陸器等任務中得到成功應用。

為新一代大推力氫氧火箭發動機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哈工大機電學院王黎欽教授團隊承擔了長征五號火箭芯級和上面級發動機低溫重載渦輪泵用陶瓷軸承的預研和工程樣機技術攻關任務,這是國內首次在液氫渦輪泵上採用高速重載低溫自潤滑陶瓷軸承。團隊攻克了陶瓷軸承超低溫匹配性設計技術等核心技術和工藝,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發動機軸承的關鍵指標,建立了相應的技術規範,為新一代大推力氫氧火箭發動機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為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的預研、方案改進、長程試車和技術定型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我國更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研製提供了先進技術基礎。

為長征五號扮靚妝容

除了提供技術支撐,青年教師朱磊設計團隊還為長征五號設計l ogo扮靚妝容。據介紹,長五系列火箭l ogo方案的概念創意源自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圖案,整體展現出一個動感的“5”的形象——象徵著“長五”火箭尋求包括性能、可靠性、經濟性和安全環保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優化。在全箭塗裝的整體色彩處理上,紅色的長五l ogo與國旗相互呼應,在整箭大面積白色基調的基礎上建立了以紅色為主導的視覺印象,強化了中國元素的主導地位。

吉星 張妍 梁英爽 記者 衣春翔

來源:黑龍江日報

刺激!哈爾濱未來三天20℃+,然後你需要找出秋褲!

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最新消息!

哈爾濱警方在72小時內快速破獲全市首起盜竊疫情防控物資案件

注意!哈爾濱市道里區這個區域將停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