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整理東西的習慣?

我是一位寶媽,孩子3歲,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

我們家也有過家裡亂糟糟的情況,但是我都一一解決了,現在孩子慢慢地也會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顧好自己的小領域,並且有他自主意識,比如汽車玩具應該放在哪個位置,愛看的書應該怎麼擺放,這些他都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安排,整體而言是很不錯的。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整理東西的習慣?

那麼,在孩子養成自主整理習慣的過程中,我是怎麼辦到的呢?前段時間剛好看到了高取志津香的《忍住!別插手!》系列叢書中的《整理好身邊的物品》,裡面剛好說到了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整理習慣,裡面的方法跟我實踐的相似,但作者高取志津香講得會更全面、更系統,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整理好身邊的物品》全書採用了大量的圖表、圖形和簡易的語言來表達各種方法和小技巧,即使一看書就打瞌睡的家長們,都是輕鬆地一口氣讀完,還意猶未盡。其中作者高取志津香所介紹到的方法,家長們效仿起來也不是難事,可操作性很強。

這裡,分享3個技巧,幫助家長朋友培養孩子養成整理的習慣:

1、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責任”,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首先是父母的態度,如何看待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使收拾得不好,你是否也能欣然接受,並且溫和引導?

傳統的“保姆式”育兒,就是養育者把孩子的日常所需,包括吃飯、喝水、穿衣等等,孩子能力所及的事情全部包辦,這種情況也經常出現在隔代養育中。保姆式的育兒方法,會讓孩子失去了,本該屬於他自己學習機會,更會讓孩子錯誤理解了,自己應該負擔的責任。

所以,孩子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即使他整理的並不如父母所想,讓孩子參與到日常的生活中,明白整理好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責任。

2、 明確物品收納的位置

其次,就是要創造一個易於整理打掃的環境。讓孩子能通過簡單的1個動作、2個動作,輕鬆地進行收納整理,流暢不費力。

簡單執行的方法如下,也可以舉一反三:比如把經常用、偶爾用、不常用的東西區分開來,分別擺放。

經常用的東西,可以放在顯眼的地方,並且需要輕鬆拿到;

偶爾用的東西,可以放在墊腳夠著,或者蹲下夠著的櫃子裡,並且最好能有擋板或者箱子收納;

不常用的東西,如果有珍藏價值就放在靠裡的位置,沒有收藏意義的最好捨棄。

3、 貼上標籤,讓收納位置一目瞭然

標籤最好是物品的圖片、圖標,張貼在置物櫃上、收納箱外、抽屜外等等顯眼的地方,可以幫助孩子輕鬆完成整理收納。

舉個例子,敞開式的櫃子,每一格可以貼上水果類(如草莓、蘋果、香蕉...)、動物類(大象、貓咪、小狗...)等等圖形,對應的收納箱也可以貼上對應的圖案。這樣,孩子在玩過玩具後,父母可以簡單用問句的對話來提醒孩子進行收拾,比如,大象的箱子是不是可以放回大家的櫃子裡呢?

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第一步從父母放手開始,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