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到底有多牛?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宋太祖趙匡胤:“世宗待我太好了,我這帶兵打仗的能耐,都是跟他這些年東征西討練就出來的,我這為人處世的一定之規,也是受他影響才樹立起來的,我怎能忍心篡他的位?”

“唉,話又說回來,老天為何對我如此不公!歷朝歷代那些手握重兵,達到能夠奪權程度的人,其身前多有個暴虐無仁、百姓唾罵的暴君,那般處境反了也就反了。為何獨獨輪到我時,身前卻是個雄才大略、深受百姓愛戴的英武明主?我若反他豈不走到了仁義的對立面,如何能向天下子民交代,又憑藉什麼把皇位代代相傳?”

“唉,畢竟眼前的“獵物”不是一般的金錢、美女能衡量的,而是天下的主人、皇帝的寶座,無論如何也還是得要的。至於對不住世宗的地方,就讓我們趙氏家族千秋萬代來供養你柴氏吧!”

“唉,皇帝寶座要歸要,但這拿過來的方式還需好好斟酌斟酌。要不還是交給手底下那幫人去做吧,我自己若頂上一個不仁不義的帽子,又如何能治理國家使百姓信服呢?如若我弟此舉成功,黃袍穿我身上且不再被別人拿了去,哪怕我百年之後,皇位在我弟這一支代代相傳,那起碼也是我趙家人。就這麼定了!今晚背熟明日所用臺詞便需早早睡去,在此我事先向世宗後人發下誓言,只要天下在我趙家手裡一天,定保你全族安享榮華、永鎮天南!”


柴榮到底有多牛?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前面這幾段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前一晚的自言自語,是我替他編的,不知各位看官讀完了覺得能有幾分相符。裡面的世宗,就是趙匡胤的老領導、當時小皇帝的父親——後周世宗柴榮。

五代十國算得上中國封建歷史上最亂的時期,遍地是政權也就算了,每一個政權還幾年就換一茬皇帝。舉個例子,趙匡胤出生那一年是:後唐天成二年、南吳順義七年、乾貞元年、吳越寶正二年、閩天成二年、于闐同慶十六年、契丹天顯二年、南漢白龍三年、荊南天成二年、東丹國甘露二年、馬楚天成二年、大長和天應元年等等。在趙匡胤僅有49年的一生中,就身處過後唐、後漢、後周及北宋四個朝代,且這裡面後周還是較穩定的一個,他要是身處南方,就得以兩位數來計算了。


柴榮到底有多牛?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這麼亂的世道里,蹦出個年輕人叫柴榮,他可能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後世稱假名而不稱真名的人。因為你在看一些歷史人物介紹的時候,如果他曾經改過名,通常會這樣介紹:“某某,原名某某”,也就是說後人會以他改完之後的名字來稱呼他。但柴榮不一樣,家道中落從小就被過繼給了自己的親姑父郭威,於是便跟著改了姓叫郭榮,終其一生他都這麼稱呼自己。而後人非要給他叫柴榮,因為柴榮出生的柴家子孫後代,一直是兩宋除皇家以外的第一大家族,因此老百姓還是覺得叫柴榮順口。


柴榮到底有多牛?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柴榮剛登基的時候,問過專門管占卜的官員,“朕壽命幾何?”這官員很是謙虛,說自己不能看太長遠的事情,以自己的法力,最多也就能看到未來三十年,也就是說柴榮再活30年是沒問題的。當時的柴榮只有33歲,按照古人的壽命能活63也還不錯,柴榮很高興,來了一句千古名言:“三十年夠了,我用十年征戰四方一統天下,再用十年改革弊政,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最後十年達到太平盛世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就這一句話,道破了年紀輕輕的雄心壯志,還有為國為民的偉大形象,他後來也是這麼做的。不過那個算命的算得有些出入,此後柴榮只活了六年,而在位僅僅六年的柴榮,一直在踐行他的第一個“十年計劃”。僅這六年差一點統一全國,南方掃得差不多,北方當初被石敬堂割出去的燕雲十六州,被他收回了兩個州,最重要的幽州他馬上就要準備攻打了,結果突然病逝了。要是真給他十年,看來他所立下的那個“小目標”,對他來說還真沒啥難度。


柴榮到底有多牛?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他這六年裡不僅東征西討,而且還在邊防、刑律、田賦、城建、曆法、禮樂等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嘗試。也就是說他在外親征期間,根本不存在後方混亂、百姓民不聊生、苛捐雜稅之類的骯髒事物,而是天下百姓都對其敬仰有加。這要得益於他的經歷,早年剛過繼給他姑父的時候,為了補貼家用,年紀輕輕的柴榮就開始在河北與江南之間販賣茶葉,賺取了鉅額的利潤,可以說其本身就是一個經商奇才。後來跟隨姑父郭威棄商從軍,軍事天才又得以表現出來,等到他繼位後一邊打仗,國家治理的還那麼好就不足為奇了。也難怪兩宋期間,百姓一直把柴榮供為財神。

也就是說柴榮用六年的時間差不多完成了他的第一個“十年計劃”,而且期間第二個“十年計劃”不僅已經啟動,而且開始全面見成效。上天如果再給他二十年時間,或許就能迎來他所說的三十年後的太平盛世,因為趙匡胤在位十七年,加上柴榮這六年,也就才二十三年的時間,天下就已經和平安定、百姓富足了。


柴榮到底有多牛?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我們不能評價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對與錯,因為這已經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了。柴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候,抓緊趕回了都城,將自己的兒子封王立儲,並把原先的禁軍統領撤職,換成了趙匡胤。要知道這支禁軍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保衛皇宮的一小撮,而是經常被柴榮帶出去並精心打造的當時全國最強軍事力量,是對周邊國家的核心威懾。把這支軍隊交給趙匡胤,內含了託孤的意味。趙匡胤本人也深知這一點,自己也害怕辜負柴榮對他的信任,但是在封建時王朝最大的誘惑,也就是皇位面前,他還是屈服了。


柴榮到底有多牛?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不過黃袍加身後,趙匡胤一生都在幹三件事。第一是“自保”,開篇說過五代十國皇帝換得太勤,柴榮也僅僅是後周的第二代君主而已,能傳三代再滅亡的王朝在那時還算是比較穩定的。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誕生了一種拿篡權奪位不當回事的慣性,趙匡胤為防止這種慣性,先是杯酒釋兵權,然後通過一系列改革讓為文官幾乎掌握一切,當然包括軍隊;第二件事就是繼承柴榮沒有完成的遺願,南征北戰天下一統,這一點在他和他的弟弟一起努力下,完成了一部分;第三個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就是不斷的叮嚀、囑咐、教育自己的家族子孫,一定要善待柴氏家族的後人,讓他們永享榮華富貴。可見柴榮不僅在軍事才能和遠大志向方面深深的影響了趙匡胤,而且從為人的品格上也讓篡權後的趙匡胤永遠揹負著一種難以磨滅的愧疚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