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戴口罩跑步導致猝死,疫情期間運動到底要不要戴口罩?

沉默是金25630


在目前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是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區域情況下,在室外運動時不應該戴口罩。最近,發生了兩起中學生上體育課跑步過程中暈厥猝死事件。新冠病毒沒奪去孩子的生命,不科學的方法卻做到了。

4月24日,河南周口15歲男生在體育課跑步中仰面摔倒猝死,送到醫院後不治身亡。

4月30日,湖南長沙湘郡未來實驗中學初三學生,1000米體考測試時不幸猝死。

兩位猝死學生的共同特點都是戴著口罩跑步,由此不少網友驚呼:難道戴口罩運動容易導致猝死?

一、什麼是猝死

猝死是指平素身體健康或者表面上看起來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猝死可以說是一類最可怕的疾病,遠甚於腫瘤、艾滋病。很多猝死的人甚至沒來得及留下最後一句話就溘然長逝。

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到有人猝死的消息,感嘆猝死的人這麼多!實際上猝死人數遠不止這些。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180萬人死於猝死,平均每分鐘有3~4人因猝死而離開人世。

二、猝死的病因

猝死的病因有心源性猝死及非心源性猝死

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佔75%。年輕人以遺傳性心律失常綜合徵、心肌炎、心肌病多見,中老年人則以冠心病為主。年紀越大,心源性猝死佔比越大。

非心源性猝死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肺梗死、支氣管哮喘,急性腦血管病(如腦出血),主動脈夾層,嚴重的電解質紊亂等。

三、佩戴口罩運動的危害

佩戴口罩並不會直接導致猝死的發生,但是佩戴口罩後,會導致呼吸阻力增大,部分人員出現呼吸困難。

運動時,全身需氧量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呼吸及心跳均增快,從而鍛鍊我們的心肺功能,使其更加強健。

如果運動時戴著口罩,此時需要更多的氣體交換,而國內華中科技大同濟醫學院的學者們曾發表論文,通氣流量越大,戴口罩時吸氣阻力越大。

同時由口罩增加的呼吸阻力對我們的影響將會更大,呼吸困難症狀更為明顯,容易出現缺氧、胸悶等不適。

而缺氧及運動,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誘因。因此,也可以說,這兩個孩子的離去雖非直接由戴口罩跑步引起,孩子多存在自身潛在的疾病,但猝死與戴口罩跑步之間並非沒有絲毫聯繫。

因此,筆者在此呼籲:室外運動時,適當保持彼此距離,不應戴口罩。否則,可能病毒沒有擊敗我們,不科學的戴口罩卻擊敗了我們!

參考文獻:

1、王昕妍,史廷明,盧瑋,等. 常用N95型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阻力與過濾效率及影響因素[J].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2015,33(1):3-6.

2、楊 鵬,張 奕,石偉先,等.醫務人員配戴口罩預防呼吸道感染效果評價的整體隨機臨床試驗研究[J].國際病毒學雜誌,2011,18(3):65-70.


王成大夫


剛剛開學沒幾天,一個令人悲痛的噩耗傳來了,4月14日下午5點左右,浙江溫州市某實驗中學九年級七班劉某,在參加學校體育課1500米跑步時暈倒在了操場上,學校第一時間送往當地醫院搶救,但令人遺憾的是孩子最終未能救活。

據悉,當天該校組織了初三年級11個班的學生,同時在操場進行1500米跑步訓練,這名學生是在跑完後突然暈倒的,學校立即將該生送往當地醫院,從學生倒地到120來到現場急救,中間大概間隔了十幾分鍾時間,但最終還是沒能挽救回來。剛剛開學第二天,就傳來這樣的噩耗,不禁讓人唏噓:“躲過了疫情躲不過這一劫”15歲的花季少年,生命才剛剛開始,實在令人扼腕嘆息!同學們惋惜: “學長人真的好好,突然就沒了”

隨後,一位同校的家長髮了朋友圈,連發四問,質問學校:

1)一直身體健康的小孩,死亡前發生了什麼?

2)學校面對小孩時,在黃金四分鐘裡做了什麼?

3)學校的監控模糊。存在大量死角,導致1和2問題得不到解答;

4)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前,在家呆了三個月的學生,學校有無必要為了成績,過早的開展高密集型和有強度的體育鍛煉?



隨後“1500米是否運動量過大”、“缺乏鍛鍊”、“體育網課”等關鍵詞引起了網友熱議。

就連體育老師也覺得很不合適:“1500?那麼久沒鍛鍊,來就上這麼大強度?作為一個體育老師的我個人覺得欠妥...可惜了一個花朵,但也客觀反映了當代學生的體制有待提高”

“不知道學校怎麼想的,三個月居家就算堅持運動,那也很有限好啊,哪能一上來就1500m的強度???都得慢慢加的呀。。。唉,可憐的孩子。



巧合的是,這件事情發生之後,4月16日下午,浙江省教育廳就宣佈了取消2020年中考體育測試,體育分不計入中考總分。不免讓人揣測是不是跟這件事有關。

疫情、開學、1500米長跑推動了這件事情的發酵,到底是長時間不鍛鍊,作息不規律導致的結果,還是一下子運動量過大,孩子受不了?有專家說,溫州16歲男學生死亡事件,屬於一個典型的 運動性猝死 ,如果孩子沒有先天性心臟病,沒有其它特殊疾病史,這種運動後的猝死,應該屬於一個身體素質低下,“超量”運動誘發的一個心臟驟停。一時間,運動性猝死的話題再次走入爸媽的視線,這已經不是第一例學生運動猝死了。


校園裡如何急救?

急救設備、急救知識、急救意識缺一不可中國新聞週刊曾報道,“我國的急救成功率一直是個位數,並無明顯增長,其中重要原因就在於大部分人急救知識缺乏以及公共場所急救設備缺乏。”

上面的悲劇,也暴露了校園急救的諸多問題,比如師生沒有急救意識和知識,甚至校醫也不具備專業的急救資質,更別談急救設備了。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雖然我們無法提前防備,但也不是束手無策,急救設備、急救知識和急救意識缺一不可。先來說下,我們 每個人都能掌握 並且可以 救命的技能 —— 心肺復甦術 詳細方法如下:

1)確認環境安全

這一步主要是看一下週圍的環境是否安全,先把自身和患者置於一個安全的地方才能實施心肺復甦。不要一上來就開始搶救,一定不能慌,要確保周圍環境足夠安全。

2)判斷病人意識

輕拍患者肩部,並大聲呼喊患者,比如:“喂,你怎麼了,快醒醒。。。”如果患者沒有意識,第一時間撥打120,要指定一個人打,千萬不要重複打。

3)擺正患者位置

這一步很重要。將患者雙手舉過頭,雙腿放平,右腿搭在坐腿上,一手托住後腦勺,一手扶住盆骨,使患者平穩的向左轉身,成仰臥位。

讓患者平躺在堅固的地方,頭下不要墊衣服或者其他東西,保證呼吸順暢,如果患者嘔吐,將其頭部偏向一側。

4)檢查呼吸

觸摸患者的頸部動脈,觀察胸部輪廓起伏,如果沒有呼吸,要立即實施胸外按壓。

5)胸外按壓

胸外按壓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是按壓 30 次,人工呼吸 2 次,按 30:2 的比例持續交替進行(按壓位置是胸骨下半段)。按壓的速度約每秒按壓2次,手一直要緊貼胸部。1分鐘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搶救成功率可達90%;4分鐘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成功率降至50%;10分鐘以上開始搶救,患者的死亡率幾乎為100%;每延誤1分鐘成功率下降10%!

6)開放氣道和人工通氣

清理患者口鼻異物,保證其呼吸道通暢。

然後迅速進行人工呼吸,操作時需要捏住鼻子,抬高下巴,包住患者的嘴吹氣,吹到胸部隆起為準。


現在很多城市都有提供除顫儀的服務,下面是操作步驟:進入微信——點擊 “支付” ——點擊 “城市服務” —— “看病就醫” 裡面找到 “急救服務” ,點擊進入,就有了對應地區的急救服務公眾號,裡面就有 “AED查詢”。下面是實操圖,可以按照這個看一下自己所在的地區有沒有這個功能。但一般來說,大家第一時間都會直接打120,他們也會自帶除顫儀。向右滑動,查看下一張。

只希望,我們每個人永遠都用不到這些急救技能,所以在平時生活中就要加強身體素質管理,尤其是家有中小學的爸媽們,一定要督促孩子以下幾點:

怎麼在平時預防運動猝死

1)不要再熬夜

“熬夜”,堪稱運動猝死第一大殺手。運動型猝死最主要的作用機制是,運動後引發的惡性心律失常導致死亡,“熬夜”尤其對心臟影響最大。在國內,看到最多就是青年人加班熬夜猝死的,很少有報道青少年熬夜的,但其實,在青少年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睡眠不足!去年3月,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了《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顯示62.9%的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正常來說,6至12週歲孩子的睡眠時長應該在9至10小時,13至17週歲的青少年睡眠時長應在8至9小時。而調查卻顯示:13至17週歲的青少年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的佔比達

81.2%,而6至12週歲孩子的這一比例則為32.2%。排在“睡眠神偷”排行榜第一的就是課業壓力,其次是電視、手機、電腦等藍光產品。不要以為青少年熬夜沒什麼,熬夜除了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易衝動、發脾氣以外,長期熬夜不僅很難補回來,對心臟會有很大影響,心跳加速、心慌、四肢無力等老年疾病都有可能找上青少年。

2018年,轟動一時的35歲大學教授,因長期熬夜不幸去世。他是別人口中的“運動達人”,但也沒逃過猝死的噩運。

原因就是長期熬夜,睡眠不夠,生活不規律,長年累月,身體終於吃不消了。

2)適度鍛鍊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鍛鍊更是難上加難。雖然網課也有體育課,但通常是這個狀態: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家裡床上停課,想讓孩子動一動,基本不可能。

所以,至少要培養孩子一個運動習慣,比如游泳、慢跑、打羽毛球、或者網球,乒乓球等,專家研究表明:“體育鍛煉是很有效的減壓方式。體育鍛煉過程中,新陳代謝加快,心率和血液流速會提高,可以讓大腦從疲勞狀態中解脫出來。”經常鍛鍊可促使人體內產生內啡肽,這是人身體中一種激素,俗稱為

“快樂因子”。 它可以緩解壓力,讓人保持平和心態,使人精神振奮,學習效率會提高。

因此,爸媽們可以合理制定一個運動計劃,保證孩子每天足夠的運動時間。現在大部分中小學都要開學了,如果學校有安排體育活動,爸媽們一定要注意了,提前給孩子在家安排一些小的鍛鍊,才能適應學校的節奏。

3)健康飲食

前幾日,鍾南山和張文宏兩位專家在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早餐食譜。先來看鐘南山的早餐: 兩個橙子、一個雞蛋、加了芝士的麵包片、一碗加了全麥餅乾的牛奶、一大碗紅豆粥,“鍾南山還笑稱,“兩個橙子,挺貴的。早餐吃這麼多,所以我每天的精神都很好。”

他建議,早餐大概佔全天攝入熱量的30%以上,中午佔40%,以肉、魚、禽、蛋、豆類為主,晚餐一般吃得少,攝入熱量佔全天的30%就夠了,以穀類食物為主。“食不過飽”

則是鍾南山的另一條飲食原則。張文宏也建議,早上一定要給孩子吃好,不能吃粥,要吃 雞蛋、牛奶 。道理和鍾南山一樣,早上一定要吃好, 營養要全面

尤其是是 晚飯不宜過飽,少葷腥、多素食 ,很多同學午餐在學校食堂吃,難免吃的不爽,晚上就想大吃一頓。時間長了不僅體重增加很多,而且晚上學習的時候會更容易犯困,效率很差,對腸胃也不好。所以晚上爸媽們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其次,少 喝飲料、少吃糖類食物,多吃水果,青少年時期要保證鈣的攝入量。

總結9個字就是: 少熬夜、管住嘴,邁開腿 。長期堅持,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大家認為剛開學就讓學生跑1500米合適嗎?此次猝死學校要負多大責任?


Java實用技術


據報道,近日連續發生兩起初中生開學後“戴口罩”跑步猝死的事件。

一起發生在4月14日,浙江溫州一名16歲男生復課第二天參加1500米跑,倒地猝死。

另一起發生在4月24日的河南省周口市,一名15歲初三學生與同學一起在操場跑步過程中倒地猝死。

而根據監控視頻,該生僅跑了兩、三分鐘,並不存在“劇烈和過勞”問題。

由於現在仍處在疫情期間,學生開學後還帶著口罩,於是乎很多人都把這種猝死歸咎於“戴口罩跑步”。

事實上,這種猝死與戴口罩,甚至與跑步都沒有關係。

道理很簡單,往年媒體也不斷報告有學生“體育課”猝死的消息,那時的學生沒有戴口罩嘛。

還有人又“老生常談”地說,“現在的學生體質太差了”。

這種“老生常談”也是長期存在於多數人心中的錯誤認識。

體會差跟猝死更沒有半點關係。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

年紀輕輕的“健康”學生為什麼會突然死亡呢?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健康”,而不是真正的健康。

導致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約90%的猝死是因為心跳驟停。

因此,幾乎可以說,猝死就幾乎等於說是心跳驟停/心源性猝死。

而心跳驟停不過是心臟病發作的一種形式。

可以說,

但凡心跳驟停,都發生在有心臟病的人;

沒有心臟病的人,幾乎不會發生心跳驟停。

就前者而言,雖然有些發生心跳驟停的人從來沒有心臟病發作史,一直被視作“健康人”。但是,這些人並不是真正的健康人,只是心臟病比較隱匿,沒有發作過,有沒被認識到而已。

發生在年輕人的心源性猝死中,約一半沒有心臟病史,心臟病首次發作就是心跳驟停。

就後者而言,沒有心臟病的人,僅在嚴重的環境高溫或低溫,嚴重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等極少數極端狀況才會發生心跳驟停。

完全沒有心臟病的人,在一般的生活狀態(包括劇烈運動和情緒變化等被很多人認為可以導致猝死情況)都不會發生心跳驟停/心源性猝死。

因此,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根本不需要擔這種心。

說句“大不敬”的話,年輕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幾乎是命中註定的,而發生的時間、地點幾乎是隨機的。

有沒有辦法預防呢?

幾乎沒有。

除非是像參加專業運動訓練比賽的人,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包括12導聯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可以發現其中少數隱匿的心臟病而可以提前進行一些預防。比如,避免諸如劇烈運動,劇烈情緒變化等,必要時可以植入按需型心臟起搏器,特別是發生過心跳驟停、室性心動過速等嚴重心律失常的人。

即使這樣,也僅能檢出少數隱匿的心臟病。

比如,像NBA、世界五大足球聯賽等頂尖職業比賽賽場上,這些精英運動員都經歷過多少有經驗的專業醫生的體檢,很多隱匿的心臟病不一樣不能被檢查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