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化 造就兩個優秀民族

經典文化 造就兩個優秀民族

世界上有兩個民族被公認為是最有智慧的,即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


世界上猶太人的數量僅約1000多萬,但是,在世界政治、藝術、科學和思想各領域,十個領導性的人物中就有一個是猶太人或猶太后裔。1892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這個獎可以說是由猶太人所壟斷,因為有32%的得獎人是猶太人。

猶太人這麼獨創性的思考是從哪裡生成的呢?也許從他們徹底普及的終生民族經典教育制度中可以覓得答案。


經典文化 造就兩個優秀民族


猶太人認為,如果幼時沒有創建起記憶力和民族精神思想基礎的話,今後就沒有辦法學習其他事物,很難有所成就。孩子還在襁褓中時,經典學習就已開始。父親會在每天固定的時間讀經典給搖籃中的嬰兒,並且每次讀完後都在嬰兒稚嫩的嘴唇上抹上蜂蜜,讓孩子知道讀書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孩子3歲開始學習希伯來語,背誦祈禱文;到了5歲,就開始背誦《聖經》、摩西律法;到了7歲則學習《聖經舊約》剩下的部分,而且還要接觸《塔木德經》的基礎知識;在滿13歲接受成人典之前,要學完所有猶太教法典的基礎經文和聖著。學習的方法就是配合著旋律,反覆朗誦,直至背誦。


經典文化 造就兩個優秀民族


猶太人早上的祈禱書大約有150頁,每天早上都必須要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人都能達到背誦。不僅是孩子,猶太成人學習經典也是一生必做的事。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在大街上想僱一輛馬車。他發現不遠處正好有一排猶太人的馬車在停著。走近一看,馬正在吃草,卻找不到車伕。他就問路邊一個小孩:“車伕哪去了?”小孩說:“在車伕俱樂部吧。”於是,這個人就來到街道深處的猶太人車伕俱樂部,看到在狹窄的屋子裡面,車伕們都在學習《塔木德經》。雖然是車伕,但他們一有時間就學習聖書,這就是傳統猶太人的寫照。


經典文化 造就兩個優秀民族


記憶力是一個人的基礎能力。一旦記憶容量變大了,大腦就有能力不斷地儲存新的信息。信息的來源越是豐富,就越能生成優秀的發明及獨創性的思考。優秀的發明或發現只能從自身貯藏的優秀知識和智慧來啟發和創造。記憶力強,信息的來源就更加豐富,就越能生成優秀的發明及獨創性的思考。而且對經典的記憶還涵蓋、啟迪著深層的民族精神能量。猶太人之所以有很多天才,是他們這種教育方法最直接的結果。

猶太人把學習經典的方法稱作“重複”。通過反反覆覆地讀、說、聽,最終將經典內容記下。這種韌性在猶太人中普遍地存在著。在這種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子女,即使不聰明,也會不斷地通過練習和複習來達到對某種學問或事物的理解。正是這種努力進取的熱情使猶太人比別的民族明顯高出一籌。


經典文化 造就兩個優秀民族


中華民族長期領先於人類文明,以其悠久博大的民族文化系統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歷史上大家林立,其文化底蘊及各項發明創造令今人瞠目。考察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啟蒙教育,和猶太民族有驚人的一致性。從皇家教太子到民間育人,從讀書考官到尋常百姓“耕讀傳家”,正是一種以記憶為主的啟蒙讀誦開智教育方法。兒童啟蒙,只是讓他誦讀最好的書——經典,所謂“同一本書”。只背誦,不講解。反覆背誦,直到滾瓜爛熟,從中隨便挑一句,都能立即背出。讀一本,背一本,背熟一本。幾本書背完了,“記憶工程”基礎就構建成了。同時經典中內容的薰陶滋養,為畢生儲備了用之不竭的處事智慧和行為準則。訓練出十萬字以上的記憶力,過去人一般只需要三四年時間,在13歲以前就完成了。其後主要是自學、遊學、交友而學。學記雲“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悅服,而遠者懷之。”


經典文化 造就兩個優秀民族


在中國古代,這是最普遍的教育方法。但在近現代引進西方教育觀念後,便將朗誦、背誦經典視為食古不化的傳統積弊拋棄掉了,而津津樂道於“知識的理解、實用、生活化”等等。一概主張:教材的選編要遵循科學的原則,兒童理解的能懂的才教;教育目標遵循實用原則,兒童生活上有需要才教;教學方法順應興趣原則,兒童有興趣的才教。於是在幼兒時期只讓孩子學小動物,小學讀小學生一讀就懂的書,中學讀中學生一讀就懂的書。這看起來十分“科學”,其結果是:在兒童記憶力的黃金年齡裡,記憶力沒有得到開發;在學經典和學小羊“咩咩咩”一樣容易的時候,讓孩子只學了小羊叫。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中,被訓練成了“中人”,不會讀書,沒有主導精神,沒有奠基智慧。


經典文化 造就兩個優秀民族


中華民族與猶太民族,都在自己的文明成長中,發現和使用了相同的經典教育方法,不同的是,猶太人至今仍使用著,我們卻認為那是老古董,給拋棄掉了。近幾十年中國教育暴露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得不回頭向祖宗的智慧尋求方案。

梁啟超曰: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民族精神和文化必須從兒童培養。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個道理不僅適於猶太人、中國人,也適用於全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