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道德经》中,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技术行者老王


可以理解为一种逆向思维。

曲中求正,黑里求白。因为《道德经》强调阴阳,也就是矛盾

之间相互转化的思想,“将欲擒之,必先纵之。”要想安逸,必先劳作;要想富贵,也要先经历贫贱坎坷。

普通人争取利益都是顺向思维,老子反其道而行之: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最后两句“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就是说,我跟俗人不一样,我想要什么,我从根源上去求索。乐生于苦,白生于黑,“有余”生于“若遗”(缺了才会去争求嘛),所以才会知白守黑,知雄守雌。


巽芳公子


背境信息_事物一分为二原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一”者,太极、宇宙、自然、道、本源(或上帝、造物主);“二”者,二仪、阴阳……;“阴阳”者,天地、动静、虚实、上下、刚柔、进退、伏升、公母、雌雄……;“雌”者,生物中能产生卵细胞的_如雌鸡、雌兔、雌蕊;寓意柔弱、宁静……;指女性及母性动物;反之则“雄”。“知雄守雌”者,其“知”即认识、把握事物之个性状态;其“守”即奉行、遵守、应用事物之共性、统一性、平衡性原理。“知雄守雌”在“和”阴阳二端于“一”,在融“天人合一”之“和文化”中_忌执其一端而偏废另一端。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中“雌”释为宁静、柔弱是错的;又如“道德经”二十八篇“知其雄,守其雌”释为刚强与柔弱也是错误的。此两处“雌、雄”单独使用(老子本意应是合用即有意省略)。故应释为_认识阴阳、认识阴阳的规律规则;守者遵守阴阳的规律规则。

理由:关系论_雌雄是对立统一关系、辩证统一关系、并列关系、并存关系、平衡关系(此处是整体论而非个别论)。借喻手法论_借雌雄表阴阳。笔法论_雌雄在此处合用太俗,并涉嫌不通;独用显神来之笔。思想体系论_阴阳为独立理论,雌雄乃阴阳中一类。知雄必知雌,守雌必守雄;知雄不知雌,守雌不守雄_实为极端,违背对立统一、阴阳平衡规律。故知雄者知雄雌(知阴阳的规律规则),守雌者守雌雄(遵守阴阳的规律规则)_实为老子本意与要旨。


四维正邦


《道德经》是古人的智慧,今天的人解读《道德经》1000个人,有1000种解释,《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我倾向于这样的解读;传说,老子骑着青牛要过函谷关,函谷关管事的不让过说,你必须在这儿,给我著一书才让你过去,老子于是手书五千言,也就是后来的《道德经》,然后骑着青牛走了。后来《道德经》发展成了中国道家的经典著作。“知荣守辱,为天下谷”这段话,就是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原文是这样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据说,老子出生于周朝末年的春秋时期,生活在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了。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藏书吏,职位相当于图书馆长,所以读了很多书,知识渊博。

古文确实很难理解,我也是听老师讲解,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道德经》里边的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解释;知道什么是雄壮,要能够安心于雌柔的状态,甘心处于小溪流水那样的地位。甘守溪谷,人就不会背离道德,从而回归到赤子一样的天真无邪。

比如,今年南方洪水凶猛冲毁了堤坝,抗洪人员就要避开洪峰,等到洪水过后再去重修堤坝。在洪峰到来的时候我们要暂时避让避免损失。这样做我们就不会违背 天理道德,回归纯真的境界。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解释;知道什么是清白的,要能够安心于黑暗和被误解,天下人就会效仿。甘心处于这种状态,人就不会在道德问题上出现错误,回归到一种绵延无尽的状态。

比如,我们在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不要着急去跟人家辩解,要平静的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到事情平静下来,再论是非。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解释;明白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心处于卑下的地位,甘心处于低谷之中。甘守低谷,人的道德就会更加充足,从而回归到混沌之初的淳朴的状态。

比如;身为职员要知道做经理的荣耀,要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守得住卑微的职位,做好本职的工作,等到天时地利都来了的时候,卑微的地位就能改变。

《道德经》是我们自己传统的文化,仅仅5000言,每一个文字里都充满智慧。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品味,传承发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