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光芒下的俠義人生

中國家喻戶曉的歷史牛人

詩仙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與杜甫一起被後世學者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直至今日李白依舊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小學生在課堂上背誦著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玩《王者榮耀》,我們用“青蓮劍仙”打怪摧塔,在ktv我們還可以唱一下“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等等。

詩仙光芒下的俠義人生

鮮為人知的是才高八斗的李大詩人從小就有一顆“遊俠”的心

唐朝前期,大唐帝國國力強盛,四夷臣服,民間尚武之風極盛。居無定所,以行俠仗義為己任的“遊俠”,深受青少年崇拜。在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下,李白自幼習武,拜大唐第一劍客裴旻為師。和有燕趙之風的俠士交朋友,騎駿馬,挎寶劍,路見不平,行俠仗義,親手乾死好幾個人(“憶惜少年,結交趙與燕。好劍術,喜任俠,手刃數人”)。

詩仙光芒下的俠義人生

鬧出了人命,李白在家鄉待不下去了,只能“跑路”。公元725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始奔向更廣闊的天地去追尋自己的大俠夢。出蜀後,李白與自己的“好基友”吳指南一道遊山玩水好不快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李白與吳指南路過岳陽時,與當地的“黑惡勢力”發生衝突,吳指南不幸命喪洞庭湖畔。更加糟糕的是,到了深夜竟有餓虎出現,李白為保好友屍身周全,毅然拔劍勇鬥餓虎。

詩仙光芒下的俠義人生

安葬完好友,李白繼續仗劍走天涯。後來李白到長安幹了兩年公務員,享受了一把大唐有史以來最高規格的服務(“龍巾拭吐,御史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詩仙光芒下的俠義人生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王朝一時“狼煙四起,刀兵滾滾”。此時隱居廬山的李白,為了天下黎民蒼生,應徵入伍,加入永王李璘的軍隊。然而李白的軍旅生涯並不像他夢想中“百戰沙場碎鐵衣,突營射殺呼延將”那樣。李璘這老小子不想著消滅叛軍,匡扶李唐江山。反而不聽他老哥唐肅宗的號令,妄圖自立,被唐肅宗派兵剿滅。連累著李白也被流放夜郎,萬幸在發配途中得到赦免。李白大喜之下作出了“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千古佳句。

詩仙光芒下的俠義人生

公元761年,李白聽聞太尉李光弼屯軍臨淮準備討伐“安史叛軍”。此時已是六十歲高齡的李白,辭別妻兒,動身投奔軍中,無奈於途中染病,抱憾而歸。並於次年在當塗“仙逝”,結束了他那豪放不羈的一生。

詩仙光芒下的俠義人生

如果李白在天有靈的話,估計後世人對他文學上的萬千讚美,也抵不上一聲“李大俠”來的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