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運用魚的“趨溫性”,走出常空軍的困境

各位釣友最近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情況:一天當中就只有個別時間和晚上有口,剩下的基本是空悠悠?仔細閱讀,幫你走出空軍的困境。

沒錯,其實是溫度的影響。大家都知道魚是變溫動物,生存環境越接近赤道,溫度對它們的影響更甚。

巧妙運用魚的“趨溫性”,走出常空軍的困境

那麼一天當中,水溫是怎麼變化的呢?

首先講個常識,水的比熱容比較高,所以無風條件下,水的溫度變化非常平緩。我就著重針對底釣做個拆解。

早上,由於陽光照射的原因,水錶及西岸的溫度會先升高。這時候有的釣友會說了,釣浮就對了,其實不然。冷熱會形成對流,水面會向水底形成“壓力”,促使水下側面平移,造成溫差,所以這時候在東岸會出現非常一個有趣的畫面,水面更冷,水底稍溫,這個現象是由於水的冷熱對流引起的。所以,聰明的釣友會發現一個規律,但凡作釣西面的,釣浮口比較好,底釣比較差。

那麼選擇哪裡底釣會好一些呢?

沒錯,儘量靠近東岸。為什麼?難道不是越靠近西面會好嗎?這時候要講個事兒了,這個季節的溫度普標較低,水已經會有刺骨的感覺了。魚經過夜晚進食後會進入近似休眠的狀態(需求證的釣友可以找個養殖塘,就觀察太陽初升還沒感覺到溫度的時間點,魚在水底的活動情況),當魚感受到溫度變化的時候,除去羅非等熱帶魚,一般是會向先前適應的水溫游去,所以東岸一般早上底釣會比浮釣的口來的好,當然,這個有時間段,且不得存在類似樹蔭等干擾因素。

越靠近中午,整體水面越趨於平緩,唯一差異就是水錶與水底的溫度差異。這時候全水域會有一小段的時間段存在底釣有口。南方天氣,一但感覺不到水裡面傳來的透指涼意,魚就會下底去了。東八區一般是在早上10-12點底釣會全水域有口,但是慢慢的,魚還是會上浮。過了午後,下午底釣基本沒什麼口了,不管任何水域,都會起風,這是由於溫差引起的,一直到2點過後,水面會間歇性起風,也是溫差。這時候魚基本是在上半層泳層,底釣的口是真少的可憐,這時候如果不會釣浮,不如休息一段時間,起來活動活動筋骨,看點書,到了下午4點後再進行作釣,中午實在想釣的話就釣浮吧,不是這個泳層溫度高,是變化相對穩定,要溫度高,水面溫度最高,為啥魚不是都貼近水面?趨溫性,不單單是高溫,也有溫度穩定的考量。當然,這番言論是在南方適用,北方我還沒作釣過,不能定論,釣友可以去求證。

到了晚上,一般是指太陽下山後,首次起妖風並平息後開始考慮作釣。為什麼?晚上的時候水面會由於地面比熱容較低,教先降低溫度,形成冷熱對流,起風。起風后會帶走水面的溫度,不管是從魚的應激反應還是趨溫性考量,魚都會下底。所以晚上為什麼底釣魚口好,就是這個原因,至少,溫差變化太大,魚是適應不了的。

巧妙運用魚的“趨溫性”,走出常空軍的困境

那麼黑坑環境是怎麼變化的呢?

其實我是不願意講黑坑的,黑坑受人的影響特別大,很多常識性問題,包括自然環境的理論在黑坑裡面都是不適應的。舉個例子,臨近中午的時候底釣是有口的,老闆開個打氧機,魚就全上浮了。為什麼?原因是水底渾了,魚待不住,應激性上浮,這時候基本是底釣沒口,浮釣也沒口,而且很可能是全天不開口。

很多黑坑的高手都在強調黑坑釣位的重要性,這話是真理。再怎麼強大的釣法、餌料等等,可能不如一個屁股坐的正,來的舒暢。撇去釣位偏塘情況不說,其實溫差跟魚情跟野釣環境變化不會有太大差異,唯一的差異是,深水區全天有口。這時候有釣友就炸胡了,你不是說白天只有溫差變化大,魚上浮嗎?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沒錯,但是還有其他因素要考量,比如:黑坑的水質。由於黑坑基本都是死水肥水,溫差變化再大,也就那樣子,這時候考慮溶氧量就至關重要了!白天的時候,不管東西面,只要水深夠,你全天都有口。當然,這個是在不偏塘的情況下。東面西面口的差異,這時候更多的是取決於偏塘情況。

巧妙運用魚的“趨溫性”,走出常空軍的困境

有沒有什麼簡易辦法可以辦法判斷魚的上浮情況?

釣魚人,除去一個經驗,剩下的就是技巧了。我也順帶分享個小技巧,但是不是絕對,只能說適用相當部分的水情。而且講這個問題的時候本身就是個坑,但是我還是得說,無他,分享交流罷了。

就下午三點後而言,如果我們手指插入水中,感覺到刺骨的冰涼, 那麼拜託!去淺水區,釣浮最理想。實在淺的話就找個一米左右的水深底釣吧,一是溫度相對合適,二是魚相對會有安全感。當然,也可以釣遠,但是底釣的口會比較少。這時候泳層搜索又不太理想,基本上也只有鯽魚和鯉魚會開口,這兩種魚上浮抬頭的概率都不高,但是可以釣離底,比如離底5-15公分。

如果用手指入手沒有刺骨感,但是手心入水還是有明顯的涼意,那麼魚基本是離底的,類似於羅非也是還有開口的可能。

但如果我們手心入水,能感覺到一絲絲的溫度,或者說沒有感覺到冷意,那不好意思,底釣的你要空軍了。魚基本都是在半水了,甚至是有的魚直接抬頭了。原因:底部相對較冷,半水的泳層是魚最舒適的活動區域,也就是魚趨溫性的另一種理解,最佳生存水溫,而且這種水溫適合浮游生物生長,這就涉及到另一個水生物習性問題,這裡不闡述了。

總結:魚的趨溫性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溫度高了,魚就喜歡去,要全面去理解溫度的變化,掌握變化的趨勢並熟悉魚的天性、習性等問題,我們就能做到事半功倍,雖然不一定能爆護,至少不至於慣性空軍。

最後,還是那句話,喜歡的,感覺有用的,請幫忙留言、點贊、收藏與轉發,讓更多的釣魚人看到。

又切我子線,分享最真實的作釣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