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在交通高速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利用硬路肩

導 語

在公路交通流量較大時,常出現行車道擁堵嚴重,硬路肩空閒的情況。硬路肩具備多種功能屬性,實際中對於硬路肩也存在不同方面的需求,在一定條件下,是否可以考慮更靈活地使用硬路肩呢?

道路橫斷面每個細節都影響重大,值得反覆推敲。為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合理需求,近幾年來,一些標準逐步優化調整,譬如中央分隔帶不再僵化規定尺寸,允許加寬、縮窄,或者增加路側淨區等,都能有效地滿足安全需求。硬路肩是道路橫斷面的組成部分,同樣需要深入瞭解其屬性、具備的實際使用功能,以確保用較小的成本實現對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承諾,也能提高社會效率。目前關於硬路肩使用功能規定單一,名稱也存在硬路肩、應急車道、緊急停車帶等相互割裂的說法。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硬路肩的作用

一、應結合實際考慮合理使用硬路肩多維度功能

硬路肩是道路結構採用的名稱,圖1為路面結構示意圖,其中就包含了硬路肩。狹義所稱的硬路肩

,指路面以下部分,保護行車道不被破壞、確保自身穩固,除了在工程上使用以外,其他領域鮮少使用,可稱其為工程屬性。廣義所稱硬路肩,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硬路肩,包含路面以下和以上部分。

探討:在交通高速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利用硬路肩

圖1:路面結構示意圖

硬路肩包含的路面以上空間,體現出硬路肩的功能屬性。不同行業領域的專業人員對硬路肩的使用有不同認識,對設計者而言,硬路肩是用來保護車道,讓雨水排到離車道更遠的地方,避免雨水滲入並破壞車道的設施;對管理者而言,硬路肩提供避險空間,遇到緊急情況,車輛可以停在硬路肩上,避免二次事故;對維護工人而言,可以利用硬路肩停車,臨時堆放維護工具,或者在災害天氣下臨時堆放清除的垃圾。

實際使用中,在一、二級公路,如果硬路肩寬度接近一條車道的寬度,會出現各種不同使用情況。譬如,在一些城鄉結合部或者農村的道路上,硬路肩可供非機動車、行人使用,變成非機動車道,或者設置公交站,方便居民上下車。在一些經常發生擁堵的地區,或者春節、國慶等節假日客貨流量集中的高峰期,高速公路、快速路的硬路肩還可以作為車道通行,緩解車輛排隊時間。

由此看來,實際使用中對於硬路肩會存在不同方面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否可以把硬路肩所具備的非機動車道、應急使用、特定時間使用等這些功能理解為一個供管理者選取的“菜單”,根據實際需求“點菜”,靈活地使用硬路肩其中某項或某幾項功能,而非一成不變呢?

早期高速公路、快速路剛開通的階段,流量不大,硬路肩僅做應急使用是合理的。不過,這樣形成的慣例並非一直合理,要隨著土地使用、經濟發展的變化而有所作為。譬如,當高速公路、快速路主要服務對象變為短途通勤客流,每天高峰期間行車道擁堵嚴重,而硬路肩仍然空閒,類似這種情況,是否可以思考硬路肩轉為車道的可能性呢

二、不同領域對硬路肩使用功能有不同界定

由於硬路肩具有多種功能屬性,這也使得交通管理、工程技術、城鄉建設等不同行業領域

有條件根據自身需求去規定硬路肩的使用。這樣的規定理論上是合理的,但實際執行時經常會出現難以滿足各地不同需求的現象;且互相之間缺乏銜接,不夠全面對於硬路肩使用功能的界定存在一定分歧需要形成共識

1、交通管理角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提到“路肩”和“應急車道”兩個名稱,不過沒有明確含義,在實際使用中,也有不同規定。在第八十二條中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不得有下列行為:倒車、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帶掉頭或者在車道內停車;在匝道、加速車道或者減速車道上超車;騎、軋車行道分界線或者在路肩上行駛;非緊急情況時在應急車道行駛或者停車;試車或者學習駕駛機動車。"

2、工程技術角度

公路設計相關規範有多個條款提到了硬路肩,有從工程角度描述的,譬如結構、尺寸;也有從功能角度描述的,譬如緊急停車用、可為慢車道、內設右側路緣帶等,不過,並沒查到提及路肩與應急車道關係的條款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中第2.0.10條規定“硬路肩(hard shoulder)與行車道相連,具有一定路面強度的帶狀部分。主要用於:為行車提供側向餘寬,為路面結構提供橫向保護,為故障車輛緊急停車提供全部或者部分寬度等。”

《公路路線設計規範》(JTG D20-2017)中第6.1.3條規定“一級公路在慢行車輛較多時,可利用右側硬路肩(寬度不足時應加寬)設置慢車道……二級公路在慢行車輛較多時,可根據需要採用加寬硬路肩的方式設置慢車道”;第6.4.1條規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應在右側硬路肩寬度內設右側路緣帶……”及“二級公路的硬路肩可供非汽車交通使用……”。

3、城鄉建設角度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37 - 2012)在5.3.1條、5.3.7條、5.4.1條、12.2.3條提及路肩或者硬路肩,主要描述了其工程屬性;在5.3.2條、5.3.6條、13.3.3條提到了作為應急車道的功能屬性。在第5.3.6條裡解釋了這些概念的關係,與交通管理角度的相關規定有一定銜接,但與《城市快速路設計規程》(CJJ129-2009)的規定稍有不同,結合目前快速路使用中的具體情況將“連續或不連續停車帶”的定義,延伸為“應急車道”的概念,其作用不單是停車,交通擁堵時也可作為交管、消防、救護等特殊車輛通行的車道,因此將原規定的2.5m寬度調整為3.0m。

三、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硬路肩多維度的功能

上文所述對硬路肩使用功能的規定,從各自領域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但是對於硬路肩這樣有多個功能維度的設施,缺乏相互關係的遞推解釋,難以理解,也約束了實際使用中多樣化的需求,造成基層管理出現種種衝突和問題。在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長的當下,會出現其他車道擁堵,硬路肩閒置;或者右轉排隊過長,拓寬沒有空間,諸如此類的矛盾。因此,

對硬路肩多樣化功能的探討具有實際意義

從管理角度而言,開放硬路肩,可能出現安全問題、增加風險,但在流量增大的情況下,限制硬路肩功能的使用,不一定就是保證安全的唯一方法。當下,尋求平衡發展、便民和安全間關係的方法,是值得探索的議題。不妨先來看看其他國家硬路肩的使用情況

1、美國硬路肩使用情況

目前,美國對於硬路肩使用功能有類似菜單一樣的規定,也有開放使用硬路肩的實際案例。

(1)對於硬路肩使用功能的規定

美國2018年版的《公路與城市道路幾何設計》(AASHTO, 7th Edition)提到:路肩是道路的組成部分,與行車道連接在一起,供停車和緊急情況使用,並作為底基層、基層和麵層的橫向支撐。

路肩主要有以下幾點用途

為因機械故障、輪胎洩氣或其它緊急情況而需要停車的車輛提供場地。

為駕駛員偶爾需要查看地圖、休息或其它原因而停車提供場地。

為避免可能的事故或減輕事故嚴重性提供場地。

通過充足的路肩寬度而產生開闊感,提高行車舒適度和避免駕駛上的緊張。

在挖方路段有助於改善視距,進而增進安全。

有些路肩的形式增進了公路的美學效果。

增大公路的通行能力,促進車輛勻速行駛。

為除雪、備料等養護操作提供場地。

為設置標誌和護欄提供橫向淨距。

可將暴雨水流排洩到路面之外,減少路面附近的滲水,減輕對路面的破壞。

為路面提供結構上的支撐。

為行人和自行車提供場地,為公共汽車停靠提供場地,為車輛偶然佔道提供場地,為施工期車輛繞道提供場地。

(2)開放使用硬路肩的相關研究

FHWA《高速公路硬路肩通行使用指南》(FHWA-HOP-15-023,2016)裡,總結分析了歐洲和美國的開放硬路肩使用實踐之後的情況。在經過了60個月的部分時段開放使用硬路肩實踐,英國M42高速公路每月的交通事故從3.17起降到了2.25起,德國Hessen州和荷蘭也出現了類似的結果。結合美國明尼蘇達州I-35W公路和弗吉尼亞州I-66公路的實踐,

這本報告認為,通過開放使用硬路肩,可以減少擁堵、抵消交通事故的增加。同時,結合各類數據,對使用部分時段開放硬路肩的高速公路進行了事故預測,從預測結果來看,流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事故是下降的(見圖2)。

探討:在交通高速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利用硬路肩

圖2:部分時段開放硬路肩供通行,事故概率變化情況預測(單位:百分比)

不過,實現硬路肩部分時間開放通行功能相較硬路肩緊急停車或者應急車輛通行通道等其他功能更難以管理、操作,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更多,例如,要保證該硬路肩寬度要達到普通行車道的最小寬度,如不足,則縮小所有車道寬度借給硬路肩(見圖3),同時需要非常複雜的計算和工程改造,也需要嚴密的觀測和總結。

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一份報告(Mami Jennifer Ogawa,2017)裡認為,硬路肩開放通行至少需要三個步驟(見圖4):正常通行、檢查硬路肩情況準備開放和開放。期間有多個ITS系統配合,並給駕駛人足夠的時間,關閉硬路肩通行也有類似必要的步驟。在出入口附近,也要配套更為複雜的工程措施,形成駕駛人可以清晰理解的出入區間。

探討:在交通高速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利用硬路肩

圖3:偏移或縮窄行車道形成可以通行的硬路肩(A5公路Hessen州,德國,2007,圖中灰色虛線為調整車道寬度前標線的位置)

探討:在交通高速發展階段如何更好地利用硬路肩

圖4:硬路肩開放通行的步驟

這些複雜的專業工作,雖然會花費一些經費,不過,與新建一條道路相比要經濟很多。依賴巨大投資解決問題並不專業,只依賴投資來解決需求也並不是可持續的做法,只有技術上的精耕細作才是我們面對類似硬路肩難題應有的專業態度。

2、實現硬路肩使用功能因需而變應考慮的要點

因需而變在實踐中比較難以把握,但從國外的實踐情況可以看出,有條件的開放使用硬路肩有一定可行性。那麼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是否有開放使用硬路肩的可能性呢?

對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而言,硬路肩提供的空間並無轉為非機動車道或者慢車道的可能性,否則會和主流使用者的安全衝突。因此,其使用功能可選擇菜單裡,還剩下應急使用、緊急停車、特殊車輛使用、特定時間使用等選項。但在現有相關規定裡,硬路肩只能用於應急使用、緊急停車兩項這和我國對高、快速路理解的歷史侷限性有關。早期的高、快速路,流量不大,車輛速度較快,將硬路肩留給應急、緊急停車是合理的。不過,這十幾年來,頻頻出現高、快速路擁堵的情況,尤其在大城市周邊的高、快速路,經常出現車輛斷斷續續行駛的現象,這需要我們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同時,通過實踐尋求更為可行的方法來解決,而非一味跌落在路堵就修新路,然後再堵的惡性循環裡。

高、快速路上發生事故等緊急情況,保障救援車輛、人員及時到達是剛性需求,但並非只有留空硬路肩這一種實現方式。在高、快速路上將硬路肩設為應急車道,即把救援的及時性作為主要需求,在一些缺乏平行道路的路網裡,高速公路留出硬路肩作為救援通道是必要的,不僅要有,且要與救援裝備匹配,硬路肩要確保救援裝備快速順利通行。但在一些大城市周邊,有豐富的地方路網可相互連通,硬路肩作為救援通道的必要性就沒有那麼強,不過,救援的時間指標並不能因為沒有硬路肩就增大,仍然需要有細緻的研究和實際演練來保證救援時間只會縮小不會增大。

更何況,現有救援需求,和硬路肩並沒有形成推導關係。一些技術標準規範規定高速公路的硬路肩最窄只有1.5m寬,而城市快速路可以沒有硬路肩,這本身就無法滿足救援車輛通行的需求。救援本身是一個更為寬泛的體系工作,其涉及的領域比硬路肩功能使用更為眾多,硬路肩只是救援路徑的一個組成部分,救援需要有整體考慮,並做好預案,若只是僵化的理解法規標準,套用規定而留空硬路肩,這樣形式上的合規並無意義,也造成對社會資源極大的浪費。

硬路肩用還是不用,是個難題,風險都會存在。道路使用者需要的安全、簡單、好用,往往需要背後管理者付出諸多艱辛,更需要付出智慧才有可能做到,但這正是為人民服務的價值所在。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交通工程師 郭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