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影片从搬家开始,最初映入眼帘的是新家的情境。在阵阵鞭炮声中,崭新的大楼下是人们忙忙碌碌、却欢欢喜喜的搬家场景。小孩子跑着说到“爸爸,我的电脑?慢点”一句话交代了整个的时代大背景,这个是现代化的21世纪。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冯先生头戴一顶黄色的帽子,里面一身红色的衣服,外穿卡其色(偏灰色)的外套,脚上穿的是布鞋,这种布鞋的款式是我爷爷奶奶那辈流行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搬家队的头儿问怎么称呼,他答到“都叫我冯先生”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了。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这是哪儿啊”“走错了吧”“我怎么糊涂了,这是哪啊”冯先生对高楼耸立的陌生环境惊恐的表情,畏缩在车里拘谨的动作,甚至还探出车窗去看这个“新世界”,他与这个新时代格格不入。

“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冯先生作为地道的北京人却因为城市拆迁改造而迷路在这座他长大的城市里,本地人变成外地人,搬家工人对冯先生这个迷路的老北京人的嘲讽,也包含了现代化进程下传统文明的失落。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汽车拐进一片瓦砾废墟前,墙上写着拆字,低矮破败的院落和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冯先生一下精神了许多,特地正了正帽子,说“到这里我就认识了,顺着这儿下去就是”看到这搬家队员是懵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冯先生比划着说:“这是我们家影背,这是我们家院子,两进的院子。”并且绘声绘色地向大家描绘了一个古香古色、带着浓郁传统气息的家的景象。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除了一棵大槐树别的只有一片黄土,但是冯先生的记忆力对百花深处胡同对曾经居住的院子甚至家里物件的摆设都印象深刻。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一场虚拟的搬家表演开始了,紫檀的衣橱、精致的鱼缸、古董的灯座,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搬抬家具,上下台阶,并表现出很吃力的模样。在这里,导演通过一个虚拟化、或许是带些欺骗性质的模拟戏将虚幻和现实融合在一起,在新旧明显的对照中又创造了一个想象中的美好。此时,囿于经验的观众还只会将这种荒诞归结为冯先生滑稽可笑的疯癫上。冯先生找到了他们家屋檐下面铃铛里的那个铛子,然后逢人就说“下雨的时候叮叮当当的可好听了”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搬家队开车走的时候,冯先生告诉他们前面有条沟,还是自己后来盖上的,车轮还真压到了沟里,刨土的时候挖出来了冯先生说的铃铛,冯先生把铛子挂上去,铃铛果真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声音,巡着声音看过去好像真的百花深处胡同又出现了。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这时,原本只是因为功利原因而进行表演的工人们也开始迷惑了,冯先生的“疯”似乎并不完全,而所谓的“虚”也并非完全的虚。真实和虚幻在这一刻合而为一,虚拟的鱼缸里出现了水的声响,原本作为一个背景实体而存在的光秃秃的老槐树通过定格焦点的渐渐虚化变幻成一幅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的立体构图,进而再幻化成一幅虽然有些粗糙却不失宁静和谐的中国水墨画。而那土坡中曾经掩埋着的破碎铃铛的美妙乐声也在夕阳的废墟中变得清晰而温暖。

十分钟年华老去——“百花深处”

冯先生也在这落日中朝着自己心中的“百花深处”跑去,故事也就这样淡然落幕了。《百花深处》也在短短的十分钟里表现了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以及对于过往细腻而繁杂的怀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