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政信信託的融資方進行風險評估?2019信託項目詳細讀二

一、當地政府財政狀況


不管是你的錢借給政府還是企業還是你家親戚,按照一個正常的思維邏輯來看,你需要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況、信用記錄、財務狀況等等一系列的情況才會借給他錢。信託產品也是一樣。

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

首先,分析當地財政狀況是對地方平臺公司融資項目進行風險評估的第一步。

平臺公司的特性決定了其還款能力很大程度上還是以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這裡,投資者主要通過相關政府網站和百度搜索來完成;例如百度直接搜索“XX市2019年公共財政收入”

一般會找到上年度的財政收支情況,運氣好的話也會找到三年以上的財政收支情況。不過數據大多比較粗略,也沒有詳細的分類,能獲取的數據大概有包括一般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其中一般預算收入主要來源於工商稅收和其他稅種,比較具有穩定性,也是當地財政實力的重要體現,深入一點,就要分析下當地的產業結構是否單一,是否稅收依賴一些產能過剩(煤炭、鋼鐵)或者受政策性影響較大的行業(房地產)。

而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就是土地出讓收入,這部分收入受當地土地市場的影響,穩定性較差。基金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比例較高,原則上在風險判斷時就需要考慮項目存續期間當地可供出讓的土地儲備、土地供求情況等信息(這個不太適合投資者去自行判斷,一般可以忽略不計)由於土地出讓收入受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較大,所以在判斷當地財政實力時,信託公司通常主要考慮一般預算收入,以此為標準設置一定準入的門檻,比如中融信託的准入標準是本級一般預算收入超過30億的區域才可准入,某些信託公司是40億以上。

債務率和負債率

之後需要分析當地政府支出和負債情況,主要需要關注的比例有:債務率和負債率,這兩個數據如果沒有盡調報告的話,一般很難獲取,在這裡投資者可以通過一些輔助途徑,對當地政府債務有個大概認識,比如統計一下當地主要的平臺公司通過信託融資、發債的情況,如果是近期發過債的主體就更好了,搜一下債券發行說明書,裡面會有大把你想要的資料;再結合當地財政收入進行對比,大致估算一下財政償債的壓力。

在地方政府債務數據不透明的情況下,信託公司對項目的選擇就傾向於熟悉區域的公司。如果在某個地方開展過業務,對當地情況比較瞭解,在判斷風險時,至少在獲取資料方面會比較順利;而對於初次涉及的地區,面臨的困難就比較多,風控把握的傾向就可能會從嚴,一般情況下,都需要當地財政局對政府承擔的債務餘額進行蓋章確認。(補充一下:關於這兩個比率的計算方式:債務率=政府負債餘額/地方政府綜合可安財力;負債率=政府債務餘額/GDP,更進一步來講,有的推介材料經常誤導投資者,推介中只寫明財政總收入以及GDP,而絕口不提一般預算收入,債務率和負債率,其實財政總收入通常都是全口徑的財政收入,其中一部分是不屬於地方政府的,也就是看著很好,其實沒用的典範 。

如何對政信信託的融資方進行風險評估?2019信託項目詳細讀二


二、平臺公司的結合實力


平臺公司的綜合實力並不僅僅是指其資產情況,還包括平臺公司的級別、股東和負責人協調財政資金的能力,具體可以從股東結構、資產結構、主營業務、金融機構負債情況多方面判斷。

平臺公司的股東結構

平臺公司的股東結構基本決定了該平臺公司的級別,是省級、省會城市級、地市級、區級還是縣級。級別越高,再融資能力越強,協調財政資金還款的能力也越強,當然一般省級和省會級很少通過信託融資(至少是集合信託),所以一般常見的都是百強縣(區)水準的地方政府

通常政府直接作為出資人的平臺公司,都屬於當地重要的平臺公司,實力較強,還款也會比較有保障。自2011年銀監會對地方融資平臺實行名單制管理之後,將相當一部分平臺公司都納入到《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全口徑融資統計表》中,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每季度填報更新。對於向統計表中的平臺公司發放貸款提供融資的行為,銀監會設置了較多的合規要求,包括現金流、資產負債率、貸款投向、項目資本金等。有些平臺公司為了規避監管,就通過新設子公司的方式,借殼融資。這些公司基本上屬於小平臺公司,資產大部分是東拼西湊,遇到問題了很可能直接被政府拋棄,因為機會成本太低。

平臺公司的資產結構

一般在資產負債表裡需要關注的科目有:貨幣資金存貨(土地、開發成本)、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有時候掛在這裡)、應收賬款(這個是確認基礎債權的佐證,即是政府欠款是否真實存在)、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

土地資產一般是平臺公司的主要資產。在分析土地資產時,需要特別注意平臺公司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得土地,出讓還是劃撥,有無合法程序。如果是出讓地,是否經過招拍掛,是否簽署土地出讓合同並繳納土地出讓金,是否有相應的收據,這些都是信託項目人員在盡調時應該做到的地方。如果是劃撥地,有無相關政府部門的批覆文件,劃撥土地指定用途是什麼。

四部委2012年463號文已經明確要求地方政府將土地注入融資平臺公司必須經過法定的出讓或劃撥程序,並明確禁止地方政府將儲備土地作為資產注入融資平臺公司和授權融資平臺公司承擔土地儲備職能和進行土地儲備融資。但是實踐中,為了降低平臺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仍然存在地方政府將相當一部分沒有經過合法程序,尤其是儲備土地和劃撥用地注入平臺公司(甚至在某些信託項目風控措施中公然出現以儲備用地作抵押的情況),所以作為投資者,在沒有辦法去識別土地抵押是否合法合規的情況下,不要盲目地相信土地抵押的風控效力。

而即使是出讓用地,平臺公司也存在和政府協商後,在沒有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辦理土地使用憑證,對於投資者來講是無法去甄別的,這就要具體看信託公司的盡調能力,從嚴格意義來說,未經法定程序而注入平臺公司的土地都不能算是平臺公司的資產,平臺公司對其也沒有完全的處置權,政府可以隨時以程序瑕疵為由收回。

應收賬款也是平臺公司佔比比較多的一部分資產。平臺公司一般承擔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任務,與政府之間存在大量的應收賬款。盡調時需要關注應收賬款形成的原因,有無相關協議、政府批覆支持,付款條件,以及項目存續期間的付款金額和時間節點,以判斷該部分資產是否真實合法,是否存在其他瑕疵。

平臺公司的負債與再融資能力

有些比較詳細的推介資料,會披露融資主體的負債結構,負債情況,一般來說,負債以中長期(發債,銀行貸款)為主的最好,說明短期(信託期限內)償債壓力不大,這個需要具體投資者自己去統計,比如可以通過盡調報告網上搜索通過信託融資的成立日期和到期日,大致估算下該筆信託融資到期前大概需要償還的債務是否較多。

如果是發過債的那就更好了,首先是評級,發債規模,票面利率都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其次債券發行說明書是一個很詳細的東西(加強版的盡調報告),其中包含了融資主體的截至發債日期的各類數據,包括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等,有耐心的話可以去看看,有時間的話會仔細看看這一塊,尤其是近期的發債說明書,裡面有很多有效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在沒有盡調報告的情況下判斷融資主體的基本情況。

再融資能力是個雙刃劍,有的投資者一看到融資過多就嚇到了,其實反過來想,為什麼這麼多信託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都願意給他融資,而不是找那種一看就不人問津的地方融資平臺,所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這個主要是在現金流量表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來統計每年的融資額度和融資能力,以此作為假設來推斷未來信託期限內融資方的再融資能力,加上其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入是否能覆蓋到期的債務和日常支出;這個是個技術活,大家會看就行了,一般信託公司的盡調報告中都會有類似的現金測算,所以不要一看到融資較多的地方政府就規避,還是要用數據來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