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人類壽命差異並非只由基因決定,環境或才是關鍵影響因素

“時光派“用心科普抗衰老知識,想了解更多就馬上關注吧~

本文作者:@馬猴 亞利桑那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

2013年9月1日,當代最重要的遺傳學學者之一,Trudy Mackay和她的團隊以果蠅為模型,展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壽命基因研究,試圖把所有和壽命有關的基因全都扒個底朝天。2020年3月5日,Mackay團隊公開了這項耗時近7年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雖然基因差不多鑑別全了,但是這些基因影響壽命的方式,和大家此前所預想的完全不同[1]。

前沿:人類壽命差異並非只由基因決定,環境或才是關鍵影響因素

這項研究於2020年3月5日發表在科研期刊《PLOS Biology》上

這項研究的初衷是探索基因、環境和性別這三個變量對果蠅壽命的影響。為了讓三者能夠順利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在18°(低溫)、25°(室溫)和28°(高溫)三種不同的溫度環境下(溫度是對果蠅壽命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之一)養育了70209只不同性別,攜帶有不同基因變異的果蠅,並且逐一記錄了這些果蠅的壽命。通過這種方式,輔以極其複雜的統計運算,研究人員從果蠅中成功的鑑別出了1008種對壽命有影響的基因

好消息是,這些基因中有663種與人類同源,換句話說,它們對果蠅壽命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套用在人類身上。在對其中的15種基因進行簡單的功能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基因的主要功能涉及神經發育,維護認知功能和運動能力。

前沿:人類壽命差異並非只由基因決定,環境或才是關鍵影響因素

接下來就是壞消息了,後續的數據分析顯示,這些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從程度到方向,全都取決於具體的環境。同一種基因,在低溫環境裡有延壽效果,但放進高溫環境裡就會大幅削減果蠅的壽命,而且反之亦然。

不僅僅是環境,性別也一樣。同一個基因能讓雌性果蠅長命百歲,而攜帶它的雄性果蠅就註定要早早歸西,同理,雄性果蠅的"長壽基因"對雌性果蠅來說也是不幸的根源。

前沿:人類壽命差異並非只由基因決定,環境或才是關鍵影響因素

更絕望的是,同一種基因對於壽命還能打出環境和性別的"組合拳":一種基因,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特定的性別有延壽效果,換一種環境和性別的組合,可能延壽效果變弱了,也可能直接就變成反效果了。總而言之,與此前大家預想的特定基因直接決定壽命完全不同,這項研究顯示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具有高度的情景依賴性(context-dependent)。


時光派點評


是不是看的一頭霧水?這篇文章確實從內容到結論都對讀者極其的不友好,不僅絕大多數的篇幅都用來描述讓人頭疼的統計運算方式,而且整個研究的思路朝向也帶著一種莫名的違和感。但是沒關係,接下來筆者帶著大家換個角度來重新思考一遍。

這項研究的思路和結果顯得出人意料的原因,在於我們已經默認接受了一種名為"突變累計"的衰老遺傳學理論。它認為基因對壽命的影響源自於有害的突變,在生長的過程中這些有害突變不斷積累,形成了衰老和病理,最終導致壽命的終結。

這一理論容易被錯誤的理解為,基因的作用都是固定的,長壽基因只要沒有受損或者表達受到限制,就一定會幫助果蠅長壽。

前沿:人類壽命差異並非只由基因決定,環境或才是關鍵影響因素

但這項研究結果支持的恰恰是與這種錯誤理解直接對立的"拮抗性多效"理論(antagonistic pleiotrophy)。這條理論認為,同一種基因所表現出來的功能,只在特定的情況下對生命體有益

,比如一種基因能使果蠅更多的產熱,那自然就能使攜帶它的果蠅在低溫環境下更好的生存,在高溫環境中早夭,而且由於產熱會消耗大量的營養資源,這會加重雌性果蠅在生成卵子時的生存負擔,對雄性果蠅則幾乎沒有影響。

帶著這種思路回頭重新看看這項研究,會不會覺得一切都合理了很多?不過這也引申出一個現在生活中的小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簡易基因檢測,只需要一點唾液或者血液樣本,就能告訴你自己有沒有"長壽"基因、"能喝酒"基因、"睡覺香"基因等等?想想"拮抗性多效"理論,想想這項研究的結果,再想想這種測試的內容,你覺得它靠譜嗎?基因型與表現形式的關係比我們期望的更加複雜,想要了解自己會不會長壽,單單是一張寫滿基因序列的報告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或收藏,如果有什麼想法或意見,我們評論區一起討論哦~

前沿:人類壽命差異並非只由基因決定,環境或才是關鍵影響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