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是哪裡人?為何《新唐書》說是鄧州南陽人?

楚地漢風


唐宋文壇,有八位獨具特色的文學家,他們用筆墨名傳千古,他們的人生跌宕傳奇,他們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對中國文壇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就是為後世人文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以往我們說起學習唐宋詩詞,一般都會想到李白 杜甫 蘇軾 李清照 辛棄疾,唐宋散文一般都會想到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為唐代有韓愈 柳宗元 宋代有歐陽修 王安石 蘇洵 蘇軾 蘇轍 曾鞏。

最早把這八個人結合在一起的是明代一位文人茅坤,他編了一本書叫《唐宋八大家文鈔》從這裡開始唐宋八大家就作為了一個固定詞組,茅坤當時編唐宋八大家的時候他主要的目的是當時給學習寫作古文的人提供樣板素材,也就是在他看來這八個人他的古文散文寫的非常好,可以當做教材。在當代社會我使用文言文和古文的幾率非常低,所以我們現在談論的八大家已經不是茅坤那個時代的所追求的,我們主要透過文章學習的是他們的品質 人格 思想 道德 境界。

歐陽修 王安石 蘇轍前後擔任過宰相,歐陽修 蘇軾 蘇轍擔任過翰林學士,在宋代翰林學士是三品大員,蘇軾 蘇轍 韓愈 曾鞏擔任過中書舍人,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官員行政的一個縮影,對唐宋八大家大整體上大致梳理了一下。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 思想家 政治家 韓愈,韓愈生於唐代中期,公元768年,韓愈字退之河南孟州人,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柳宗元並稱“韓柳”。韓愈在唐代的影響力要比柳宗元大,主要是他長期活動於唐朝的政治中心長安和洛陽,而柳宗元因為年輕的時候就被貶到偏遠的湖南和廣西,所以它在整體的影響力上比不了韓愈,最關鍵是宋代的大文人蘇軾對韓愈有一個非常精準的評價,我們可以看做是一個蓋棺的定論。“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 而勇奪三軍之帥”第一說他的文,“八代”就是從東漢一直到隋代一共八個朝代六百四十多年的時間所有的文章都趕不上韓愈的,他的文章超越了之前八個朝代的 ,獨樹一幟 蔚為新風。韓愈在唐代舉起了復興儒學大旗,復學儒學裡面的仁義之道,用孔孟之道來治國來重振大唐的雄威, 所以說“道濟天下之溺”,這裡的溺指沉淪。韓愈為了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為了勸誡皇帝直言犯上,在所不惜,可見他的忠誠。當時有的節度使想要謀反朝廷,韓愈以一介書生單刀赴會面陳利害,最後讓想要謀反的潘鎮的節度使的首長幡然悔悟,臣服朝廷。文:一代文宗,道:一代哲學家 思想家,忠:一代忠臣忠貞之士,在軍事上戰事上他也有奇謀。蘇軾對於韓愈的評價無疑是非常全面的。






付凱91458867


若說韓愈,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他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產生重要影響。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一個氣場和存在感均極強的人物。劉禹錫在《祭韓吏部文》中說,作為文壇領袖,他“手持文柄,高視寰海”“三十餘年,聲名塞天。”韓愈確實是不可多得的歷史人才,他的影響使無數帝王將相相形見絀。在中唐的政治舞臺上,他扮演過監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誥、刑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績。但他的主要貢獻是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為文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堅決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故宋人蘇軾對他推崇備至,稱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的豐功偉績。


A怡居


韓愈(768-824),字退之 ,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祖籍河北昌黎 ,世人稱之韓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文貢獻都較大。

一 散文成就

  1. “雜著”或“雜文”,發揮了散文的戰鬥性的功能,不少作品達到了思想藝術完整的統一。如《原毀》揭露了當時一般士大夫詆譭後進之士的根本原因;《師說》則指出師的作用及相師的重要;《雜說四》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比喻賢才難遇知己。
  2. 許多應用文往往借題發揮,感慨議論 或莊或諧,隨事而異。如《送李願歸盤谷序》借隱士李願之嘴,對得意的“士大夫”和官場醜惡,作了盡情的刻畫和揭露。
  3. 敘事文有許多文學性較高的名篇。如《張中丞傳後敘》記述了許遠、張巡、南霽雲等死守睢陽抗賊的事蹟,繪聲繪色,可歌可泣。
  4. 碑文向來出名。如《柳子厚墓誌銘》不僅敘述了柳宗元一生不幸的政治遭遇,還指責了官僚士大夫社會的冷酷無情。
  5. 抒情散文也很成功。如《祭十二郎文》被譽為“祭文中千古絕調”。

二詩歌成就

  1. 詩歌關懷現實。如《汴州亂》、《歸彭城》等。
  2. 描寫自然景物,別具風格。如《山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