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僑親為南安捐資超1700萬!惠及一中、僑光、南光……

我在中國不是為了賺錢,我只想回來為家鄉做點貢獻。

——謝振酬

這位僑親為南安捐資超1700萬!惠及一中、僑光、南光……

謝振酬

1934年12月出生於南安市金淘鎮東門村。年幼時,隨母親南渡印尼,尋找父親。在印尼,經過10年的建築學徒磨鍊,24歲的謝振酬學成出師,從事建築業經營。憑藉堅強意志、勤儉節約,謝振酬在風口浪尖中拼搏,他的事業如日中天,一步步走向成功。

事業有成後,他積極捐資,為家鄉解困救急,為表彰他對家鄉公益事業的貢獻,福建省人民政府為他立碑彰揚。


“我不是為了賺錢,我只想回來為家鄉做點貢獻”

謝振酬情繫故土 累計捐獻1700多萬元解困救急


幼年家庭貧困,遠渡南洋尋找父親,在海外辛苦打拼成就一番事業。謹記父親夙願,“為家鄉人民做點貢獻”的念頭一直迴盪在他心間。為家鄉教育事業發展,他主動捐資並號召廣大愛國僑親慷慨解囊;為村民腳下能走好路,他不僅獨資建路,還動員家人無償加入;為學校建設,他在彌留之際還在憂心……他就是金淘鎮東門村愛國僑親謝振酬。


捐資建設家鄉小學中學


雖在海外闖蕩,但謝振酬始終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故土和親人,恆以父母遺訓自勉,心中總是翻湧著報效故鄉的宏願。

1976年,謝振酬首次回到魂牽夢縈的東門“烏籃血跡”,得到家鄉父老鄉親的熱烈歡迎。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春風吹拂神州大地,謝振酬立即捐款為家鄉修建水泥路、祖祠、水庫、水壩、建設村委會址和橋樑等。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又捐建南安市科技大樓、南安一中教學樓、南安僑光中學電教樓和體育場、近思小學、近思第二小學、甄陶中心小學、南光中學等。

在位於金淘鎮的南光中學辦學歷程中,僑親鄉賢一路同行。漫步南光中學,教學大樓、實驗樓、電化教學樓、行政辦公樓、教師住宅樓、學生宿舍樓、食堂膳廳等9幢功能各異的大樓拔地而起,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環形運動場、籃球場坐落其中,相映成趣。校園內茸草吐翠,綠樹含黛,花香縷縷,書聲琅琅。

這位僑親為南安捐資超1700萬!惠及一中、僑光、南光……

近思小學內有一座以謝振酬先生母親命名的“好音樓”。

“謝振酬是南光中學的創辦發起人之一。”南光中學校長劉智遠介紹,南光中學是一所由海內外鄉賢發起、海外僑胞集資近700萬港元於1988年創建的初中校。校園面積4.5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在眾多僑親的鼎力相助下,東門村撥讓土地,首期工程於1986年開始建設,學校於1988年投入使用。

隨後眾僑親又加大力度建設學校第二期工程,其中謝振酬分別捐建教學樓與宿舍樓各一座。不僅如此,海外僑親在學校建成後還捐巨資設立教育基金,將每年的收益用於學校的獎教獎學。

與南光中學毗鄰的近思小學,同樣留下了謝振酬重視教育、捐資助學的痕跡。近思小學成立於1915年,到20世紀90年代已經歷70多年風雨,學校日漸破舊,現有教學設備已跟不上當前發展需求。在同鄉親聊天中,謝振酬瞭解到近思小學的困境,隨即表示,“學校一定要翻建,學生才能有安全的地方接受好的教育。錢的事情我們來準備”。

這位僑親為南安捐資超1700萬!惠及一中、僑光、南光……

與南光中學毗鄰的近思小學。

為了翻建近思小學,謝振酬回鄉後特地拜訪老朋友謝榮書,邀請他擔任近思小學籌建組負責人,負責學校翻建事宜。“謝振酬這個人話不多,但他很關心家鄉教育公益事業。”如今已91歲高齡的謝榮偉回憶道,當時謝振酬負責聯繫眾多海外僑親,倡導大家出資翻建校舍。

為了保證學校建設資金,謝振酬不辭勞累,親自坐飛機、懷揣海外僑親一筆一筆捐出的錢款,回到家鄉。當時近思小學翻建校舍僑親捐款共220多萬元,謝振酬就捐了110多萬元。

近半個世紀,謝振酬為家鄉人民無私捐獻了1700多萬元,幫家鄉解困救急,時雨可比,不圖報答。年逾花甲的他淡泊名利,不求顯赫的社會頭銜,只是一味熱心於家鄉的公益事業。他的盛舉在家鄉父老中廣為傳頌,同時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頌揚,為表彰他對家鄉公益事業的貢獻,福建省人民政府為他立碑彰揚。


為家鄉做貢獻不能有絲毫馬虎


在金淘鎮東門村,只要提起謝振酬,當地群眾無不交口稱讚,爭相傳頌他樂善好施、情滿桑梓的動人事蹟。

“這條過圳水泥路已使用快30年了,道路沒有開裂,表面完整,可見當時建設的質量之好。”在東門村村道,來往車輛不息,村民謝先生告訴記者,過圳水泥路是他走過的村道中質量最好的。

1993年前,這裡是一條小路,僅手扶板車可通行。一遇下雨天,道路泥濘不堪,難以行走。當時,謝振酬回到家鄉,村民們與其坐在家中聊天,有村民想到破爛的村道,提議道:“振酬先生可否修一條道路?”

對家鄉、村民要求有求必應的謝振酬在詳細瞭解村莊道路情況後,當即表示要捐資建設一條水泥道路,方便村民出行。“能幫助村民、村莊做點好事,哥哥很高興。但他希望既然做好事,就要好好做,不能馬虎。”當時,謝振酬也鼓動妹妹謝向紅、妹婿陳霖霖一起做好事,加入過圳水泥路的建設,不要一分工錢。

“既然承諾要修建一條水泥道路,就要保證質量高,要讓群眾高興,讓他們通行順暢。”為不負謝振酬囑託,陳霖霖親自督工,建設所需的石子都嚴格按要求,符合標準的、質量好的才可以;親自帶著司機開著車,跑到三明大田購買優質的水泥。

現場,陳霖霖拿著秒錶,嚴格把控水泥攪拌時間,“達到一定攪拌時間的水泥才能充分融合,不易開裂”。在修路過程中,謝振酬及其家人的作為贏得群眾的讚賞。1993年,過圳水泥路正式通行,讓周邊1000多名村民出行不再是一身土。

在家人眼中,謝振酬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回鄉做了哪些事、捐了哪些項目,家人都不甚清楚,他也從未在家人面前主動提起。“哥哥話很少,但他對家鄉的感情非常深厚。”謝向紅說,2008年,謝振酬彌留之際,在病房裡仍憂心南光中學操場建設事情。

曾經有人當面對謝振酬說:“中國現在發展形勢這麼好,你回來投資房地產生意,可以賺大錢的。”對此,謝振酬回答道:“我在中國不是為了賺錢,我只想回來為家鄉做點貢獻。”


記者:莊曉麗 黃奕群

通訊員:林穎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