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歷史的真實,想象的傳奇,與《清平樂》中天才的虛構

北宋年間,最著名的宮廷傳聞,後來演繹成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狸貓換太子》。這部傳奇通過一代又一代說書藝人,戲曲大家的傳承,演變成了宋仁宗時代包青天斷案如神的代表作。

這部傳奇最初的歷史原型到底是怎樣的? 為什麼會演變成如此驚心動魄的傳奇? 如今正在熱播的《清平樂》又是怎樣在傳奇與真實之間取捨,來重新敘述這個故事的? 這就是今天要和你討論的三個緊密相關的話題。

1、歷史的真實

公元1010年(北宋大中祥符三年),曾經有過五個兒子,但都不幸夭亡的宋真宗終於在這一年迎來第六個兒子(六哥,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清平樂》的主角)的誕生。

歷史的真實很簡單:趙禎一共有三位母親,生母李氏,養母劉氏(大娘娘)和養母楊氏(小娘娘)。

李氏是一名普通宮女, 《宋史》記載:初入宮,為章獻太后(劉氏)侍兒,莊重寡言,真宗以為司寢。趙禎剛一出生便被劉氏抱養,所以他一直以為生母是大娘娘。

李氏一生,從來沒有機會和親生兒子相認。李氏去世的時候,劉氏聽從了當時的宰相的建議,決定用最高規格為李氏辦葬禮,其實是擔心總有一天知道真相的宋仁宗要秋後算賬。

養母劉氏,《宋史》記載: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未。她的人生目標,可不是當個皇后或者太后, 治國理政才她的志向。像劉氏這樣一個對工作狂熱的人,哪有時間照料孩子,就把這件工作交給了好姐妹楊氏。

2、想象的傳奇

北宋南宋滅亡之後, 經過民間藝人在元、明、清三朝的的長期演繹,這個簡單乏味的故事最終變成了幾乎家喻戶曉的傳奇。這個傳奇的最終版本被記錄在了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第一回至第十九回中。幾百年來,這個傳奇的核心內容經歷了三次大的版本迭代和無數的小修小補。

第一個版本:元代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這個版本的核心人物是虛構出來的宮女寇承御和內侍陳琳, 用黃封妝盒救出要被刺死的太子。這時,狸貓還沒出現,這個案子也沒引起包青天大人的注意。

第二個版本:明代成化年間,出現了一本彈詞《新刊全相說唱足本仁宗認母傳》。包公作為一名新的角色出現了,故事從李氏被陷害之後流落陳州,遇到包公報案。最終, 斷案如神的包公查出真相,讓李妃與仁宗母子相認。在這個故事裡,包公成了主角。

第三個版本:清代長篇公案小說《三俠五義》問世,這本小說成了這個故事的集大成者。更多富有想象力的細節被加入,狸貓作為一個重要的配角,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各位主角當然也悉數出場,只有宋仁宗一直作為受害者的小配角,沒有改變過。從此之後,《狸貓換太子》就成了各種地方戲曲中長盛不衰的保留劇目。


狸貓換太子:歷史的真實,想象的傳奇,與《清平樂》中天才的虛構

剪紙藝術:狸貓換太子

通過這三大版本的故事核心內容的變遷,我們清楚地看到歷史真實最終被歷代民間藝人和文人們演繹成了成為與歷史本來面目大不相同的傳說。雖然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但由於內容的生動,反而為大眾津津樂道,歷久不衰,誰還會關心幾百年前歷史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3、究竟是誰告訴了宋仁宗他的身世?

其實你一定會問:究竟是誰第一個告訴了宋仁宗他的身世呢?

歷史上有兩種記載。第一種按王銍《默記》,是楊太后(小娘娘)告訴仁宗的。第二種按邵伯溫《邵氏見聞錄》的記載,透露仁宗身世的人是皇叔趙元儼。但這兩種記載,從時間上來說,都是在垂簾聽政的劉太后去世後,仁宗親政方才知曉的。


狸貓換太子:歷史的真實,想象的傳奇,與《清平樂》中天才的虛構

《清平樂》中的趙元儼

熱播的《清平樂》中李氏和劉太后的基本人設還是符合歷史真實的,最大的改動在於把趙元儼透露仁宗身世的時間往前推了好幾年,這才引出了第一集從頭到尾所有戲劇衝突。

從寫字都無法平息內心平靜的宋仁宗一出場,到追問乳母自己生母的過去。接著仁宗一大早就策馬奔出皇宮到皇陵去見生母,這才引出了晏殊與宋仁宗在涼亭的一場激烈辯論。


狸貓換太子:歷史的真實,想象的傳奇,與《清平樂》中天才的虛構

《清平樂》中的晏殊

晏殊不愧是大才,曉以利害,勸說皇帝不要去見生母,保持現狀。這是第一集中最精彩的戲劇高潮。 扮演晏殊的“呂秀才”展示了深厚的表演功底, 把大宋名臣也是著名的詞人晏殊刻畫地惟妙惟肖。

宋仁宗掃興而歸後,又想起了八大王趙元儼的話,連晚飯都吃不下。終於,看了大半集劇情的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還是八大王透露了皇帝的身世。

這是《清平樂》開頭的成功之處,在情節基於歷史事實的情況下,巧妙並且合理的讓宋仁宗儘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合理地產生觀眾愛看的戲劇衝突,讓人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