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滸傳》中宋代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獨具特色。中國很早就開始用糧食釀造酒。酒所具有的麻醉的功能能使人進入一個獨特的感官世界,並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酒文化。

《水滸傳》堪稱是一部浸泡在酒中的文學史書。全書無處不在寫酒:其人物,個個飲酒;其場面,處處有酒;其故事情節,章章述酒。《水滸傳》取材宋事,產生於元末明初,宋代酒業空前繁榮和飲酒之風盛行在其中得以比較全面的闡述,同時,水滸酒文化的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水滸傳》中按照飲酒人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來劃分,只要分為兩個飲酒的不同群體:王公貴族、梁山英雄們。他們的飲酒都各具特色,不論是在飲酒的場面還是飲酒的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獨有的特色。


淺談《水滸傳》中宋代的酒文化

酒文化的積澱在《水滸傳》中主要是表現在人們往往通過酒精的麻醉作用來暫時忘掉自己煩惱,得到一種暫時的精神解脫也反映出人們追求一種自由快樂的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宋代酒業的空前繁榮和飲酒之風盛行

宋朝建立之後,社會處於相對穩定的時期,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並出現了

能知時宜,不違先後之序,則相繼以生成,相資以利用,種無虛日,收無虛月,一歲所資,綿綿相繼。

的繁榮景象。南宋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的勞動力,水利工程的建設,經濟重心南移,更是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繁榮景象。這一時期酒業發展進入了繁榮時期,宋人周輝《清波雜誌》卷六記載:

榷酤創始於漢,至今賴以佐國用。群飲者唯恐其飲不多而課不羨也,為民之蠹,大戾於古。今祭祀、宴饗,饋遺,非酒不行。田畝種秫,三之一供釀財麴櫱,猶不充用。

可知,宋代釀酒業發展迅速。

宋代制曲釀酒方面的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表現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大批有、關制曲釀酒工藝的專著,如朱肱的《北山酒經》、蘇軾的《東坡酒經》、林洪的《新豐酒經》等,其中朱肱的《北山酒經》是最系統最完整也是最具有指導意義的釀酒著作,主要總結了歷代釀酒的主要理論、制曲技術和釀酒技術。

在宋代,釀酒製造業的發展已經十分成熟,現在已經很難統計出宋代時期有多少種酒。酒的清濁和釀酒時間的長短是判斷酒的質量好壞的重要依據。“自春至秋,釀成即鬻,謂之小酒,其價自五錢至三十錢,有二十六等;臘釀蒸鬻,侯夏而出,謂之大酒,自八錢至四十八錢,有二十三等。”可知,大酒的質量高,同時,大酒的價格也高。而且清酒的質量高,清酒中的白酒質量高,品質好。要想釀出質量高的酒,水的品質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如範大成的《桂海酒志》記載北方金蘭酒:“燕西有金蘭山,汲其泉以釀。”南方瑞露酒“經撫所前有井清烈,汲以釀,遂有名。”2宋代的名酒大都分佈在開封和杭州附近,宋代酒的質量主要還是依賴於釀酒工藝的好壞,釀酒著作的大量出現,不僅總結了前代的經驗,也促進著釀酒業的不斷進步。

夫酒者,國家之利源。”北宋從建立之初,就在地方上設立了酒務,管理賣酒、收酒課等一些事務。北宋初,酒課是不固定的,直到景德四年“榷酤之法,素有定規,宜令計司立為永式,自今中外不得更議增課,以圖恩獎。”定額的酒課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據記載,在酒課的實際操作上,一般是取三年或五年之中最高和最低的平均值。

宋代的釀酒業的特點:第一,大中小城市是釀酒的主要區域。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人多,自然對酒的需求量就大。有好的原料才能釀出品質高的酒,而水就是釀酒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料,大中小城市一般起源於河流沿岸,因此能給釀酒業提供優質便利的水資源,也就促進了宋代釀酒業的發展。第二,宋代的釀酒業一般集中於經濟富裕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釀酒業的發展,古代經濟富裕的江浙一帶和成都地區都是宋代釀酒比較發達的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有釀造美酒所需要的獨特的氣候和優質的水質條件。第三,宋代西北邊疆的釀酒業發展迅速

,主要是因為這時期北宋和邊疆少數民族之間戰爭不斷,邊疆地區駐紮這眾多的軍隊,市場需求量極大。這一時期也導致了大量的商人到西北地區發展釀酒業,客觀上也促進了這一時期釀酒業的發展。第四,北宋時期少數民族地區和嶺南地區的名酒不納酒課,這也反映出了宋代統治者的宅心仁厚,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懷柔政策。這一時期宋代釀酒業的發展趨勢是,南方的釀酒業和釀酒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使當時的釀酒業和名酒出現了南北比較均衡的局面。


淺談《水滸傳》中宋代的酒文化

人們對酒的數量和質量的不斷需求促使了宋代酒業和釀酒技術的不斷進步,同時宋代發達的釀酒業和釀酒技術為人們提供了優質的酒,使得宋代的飲酒之風盛行。《水滸傳》中的一些情節深刻的刻畫了宋人飲酒的社會風尚。《水滸傳》中有許多關於酒的描述,梁山 108 位好漢,每個梁山好漢都愛喝酒,自古以來美酒對於英雄們來說必不可少的。不論是都城的豪華大酒樓,還是坐落在鄉間的小酒館,酒香之氣瀰漫其中。酒對於刻畫水滸中的英雄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梁山英雄們的飲酒,彰顯了全國各地的風俗,並且也體現了長幼的尊卑。《水滸傳》中許多精彩的情節都離不開酒的存在。“無酒不英雄”在《水滸傳》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也從中體現出了宋代飲酒風氣的盛行。

《水滸傳》中不同社會階層的飲酒風貌

  • 宋代帝王的飲酒

帝王指的是宋徽宗,帝王的御宴,場面必然奢華至極,食物結構更加精品上乘。如小說中描寫道:

筵開玳瑁,七寶器黃金嵌就;爐列麒麟,百合香龍腦修 成。玻璃盞間琥珀鍾,瑪瑙杯聯珊瑚斝。赤瑛盤內,高堆麟脯鸞肝;紫玉碟中,滿飣駝蹄熊掌。桃花湯潔,縷塞北之黃羊;銀絲膾鮮,剖江南之赤鯉。黃金盞滿泛香醪,紫霞杯灩浮瓊液。寶瓶中金菊對芙蓉,爭妍競秀;玉沼內芳蘭和菡萏,薦馥呈芬。翠蓮房掩映寶珠榴,錦帶羹相稱胡麻飯。五俎八簋,百味庶羞。黃橙綠橘,合殿飄香。雪藕冰桃,盈盤沁齒。糖澆就甘甜獅仙,面製成香酥定勝。四方珍果,盤中色色絕新鮮;諸郡佳餚,席上般般皆奇異。方當進酒五巡,正是湯陳三獻。教坊司鳳鸞韶舞,禮樂司排長伶官。

從中我們可以得知,帝王的飲品主要有:御酒、瓊漿玉液、馬乳等。從食具上看,只要有黃金七寶器、赤瑛盤、玳瑁碟、玻璃盞、琥珀鍾、瑪瑙杯、珊瑚斝、紫玉碟。可見,帝王飲食中的飲品、食器都是精緻上乘的。常言道:“三世仕宦,方會著衣吃飯”,宋徽宗貴為古代帝王,又是世襲制的天子,況且從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開創宋朝以來,到宋徽宗已歷經了七代,宋徽宗無疑是一位正宗的知味之人。不論是酒質還是飲酒的器具上都是精品上乘的。單是從酒以及器具的命名上就無疑增添了普通酒所無法比擬的吉瑞之氣和非凡之感,充斥著一種神秘的氣息,彰顯了飲酒人的文化品位。

  • 上流貴族的飲酒

小王都尉作為宋代的上流貴族,宴飲的層次自然也是極為上乘的。如小說第二回描述道:

香焚寶鼎,花插金瓶。仙音院競奏新聲,教坊司頻逞妙藝。水晶壺內,盡都是紫府瓊漿;琥珀杯中,滿泛著瑤池玉液。玳瑁盤堆仙桃異果,玻璃碗供熊掌駝蹄。鱗鱗膾切銀絲,細細茶烹玉蕊。紅裙舞女,盡隨著象板鸞簫;翠袖歌姬,簇捧定龍笙鳳管。兩行珠翠立階前,一派笙歌臨座上。

這段詩歌描寫的小王都尉府的豪華宴飲,飲品有:瓊漿玉液、細烹之茶,果品有:仙桃異果。從飲食的層次上來看,小王都尉的飲食和宮廷的飲食史極為相似的。從食具上看,有水晶、玳瑁、玻璃等珍貴材料製成的食具,做工十分的精巧細緻。

  • 上流士大夫的飲酒

梁中書,是有名的知府。曾收留楊志在自己麾下做提轄,在《水滸傳》中為上流士大夫,大名府被攻陷後,梁中書驚慌出逃。以梁中書為代表的上流士大夫的飲酒獨具特色。如小說第十三回描寫道:

不覺光陰迅速,又早春盡夏來,時逢端午,蕤賓節至。梁中書與蔡夫人在堂家宴,慶賀端陽。但見:盆栽綠艾,瓶插紅榴。水晶簾卷蝦鬚,錦繡屏開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異品,果獻時新。弦管笙簧,奏一派聲清韻美;綺羅珠翠,擺兩行舞女歌兒。當筵象板撒紅牙,遍體舞裙拖錦繡。逍遣壺中閒日月,遨遊身外醉乾坤。

這段詩詞,主要描寫了梁中書一家在端午之夜的時候慶祝端午的祥和的氣氛。此處的家宴雖然看起來寫得比較簡單,只描述了酒、時新水果、異品菜餚。但是,從品次來看,他們的品次顯然很高。一方面,從器具上看,其飲酒用的是“紫霞杯”,那杯中的酒必是上好的酒,而不是鄉村酒館裡的普通酒。另一方面,他們家食用的果子是“異果”,決不同於普通百姓人家的果品。

梁中書的社會地位在宋代是很高的。在宋代“中書”是政事堂三省之一,據《宋史·職官志》記載:“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梁中書的社會地位是社會的上層人士,所以以梁中書為代表的士大夫階層的飲酒層次必然也是比較高端的,有檔次的。《水滸傳》中的洪太尉,同樣是上層的士大夫階層,他去江西的龍虎山請張真人下山祈禳瘟疫時,獨自一人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大約走了幾個山頭,腳痠腿軟,就要走不動了,心想:“

我也是朝廷的貴官公子,在京城的生活那麼豪重茵而臥,列鼎而食,哪穿過草鞋,遭過這樣的罪啊。”又走可幾步之後,又開始氣喘吁吁了。


淺談《水滸傳》中宋代的酒文化

中國古代的宗法禮樂制度規定嚴格,每個等級的人所用食具的規格、數量、等級都會有嚴格的規定。在古代,中書的官職要高於太尉,既然太尉“列鼎而食

”,那梁中書的“鼎”肯定是高於洪太尉。梁中書的宴飲也絕對是高端上層的。

  • 梁山英雄們的飲酒面貌

梁山英雄們酷愛飲酒,無酒不歡。《水滸傳》中的描寫了很多酒的品種,從種類上來說,主要有濃薄、葷素之分。

從濃薄上來看,有濃酒、薄酒之分。如有濃度較高的透瓶香酒、藍橋風月酒、茅柴白酒、玉壺春酒、御酒。其中“藍橋風月酒”,是古代吳府名酒,白酒也就是蒸餾酒。蒸餾酒也因此成為中國酒的一個重要品種。還有濃度較低的渾酒、村酒、社酒、村醪。

從葷素來看,有葷酒、素酒之分。喝酒食葷,酒就是葷酒;喝酒吃素,酒就是素酒。此外,還有一種叫做“頭腦酒”,這種酒不僅名字獨特,製作方法和普通酒也不同,它是一種肉與酒泡製而成的葷酒。《水滸詞典》中解釋:“一種用肉與雜味混合的葷酒。

《水滸傳》中描寫的酒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拜師、動員、賞賜、結交和入夥、酒禮、賞月、謝恩、招待、節日慶典、送行、趕路、解悶、賄賂公人、比武、慶賀、會友、以酒立誓、祭奠、接風、勸和、招安、賜死。

由此可見,梁山英雄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酒的,酒不僅能調節內心的感受,藉以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同時還能調節人際關係,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美好。

酒貫穿《水滸傳》始終,幾乎每一回的描述中都少不了“酒”字,在花和尚大鬧五臺山時有酒的助力作用,武松打虎藉助的也是酒的威力。故事情節中的慶功、比武、拜師、會友、解悶、發洩無一能離開酒的存在。明人伯綏氏《夢花館筆談》中的記載:“(施耐庵)每當春秋勝日,自攜書一卷,一榼,一奚僮載酒後隨,登山臨水,傾尊狂飲,放懷長吟,超脫瀟灑如神仙。”據此推斷,施耐庵也對酒酷愛至深。

  • 梁山英雄們飲酒的主要特點

梁山英雄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也體現出了梁山英雄們爽快的性格。在冬天由於氣溫比較低,喝涼酒必然會使身體不舒服,於是古人在冬天喝酒也有溫酒的習慣,溫出來的酒,溫度適中,喝到體內,會感覺很舒服。《水滸傳》中有一段描寫道

武松要幫施恩奪回快活林酒店,武松到了酒店之後借喝酒不斷的挑起事端,酒保讓夫人舀了酒來放在桶裡,溫了溫,拿到武松面前,武松拿起來,聞了聞,搖了搖頭說:“不好”,然後又換了上等的酒來,武松呷了一口,還是不滿意,酒保只好忍氣吞聲,又拿來了一等上色好的酒,燙了一碗,給武松,武松吃了道:“這酒略有些意思。

這一溫酒的方式,在《水滸傳》第九回中也有描述,當陸虞侯來到滄州準備收買牢城營的管營、差撥謀害林沖時,正好在林沖友人李小二店中飲酒商談此事。跟來的人要了等燙酒用的桶,自己燙酒,喝了幾杯後,又要了按酒,客人說:“我們自己可以燙酒,不叫你,你就不用過來,有事,我們再叫你”,當桶裡的開水變涼之後,再換上開水。


淺談《水滸傳》中宋代的酒文化

梁山英雄們喝酒時還經常食用一些湯,如第十四回晁蓋請雷橫喝酒:“一面教莊客安排酒食管待,先把湯來吃。”第二十一回賣湯藥的王公道:“押司必然傷酒,且請一盞醒酒二陳湯。”第三十八回宋江、李逵、戴宗三人在琵琶亭上飲酒,“宋江道:‘得些辣魚湯醒酒最好。’”在古代漢語中,“湯”的本義指沸水,但在《水滸傳》中,“湯”的意義範圍不僅指沸水,還可指茶、酒等。茶又被稱為“茶湯”,黃酒又被稱為“黃湯”,“湯藥”一般具有治病的功能。一般來說,主要有三種湯飲:一是葷湯。有肉湯、醒酒湯、粉湯。二是素湯。有粥湯、菜湯。三是藥湯主要包括梅湯、二陳湯,還有六和湯。梅湯、二陳湯是梁山英雄們及普通百姓人家吃飯時所食用的湯,而六和湯一般是茶館裡或是賣湯藥的小販麥的一種專門的“飲”。湯是元代一種飲料。“梅湯”元代時才出現的,它有治療中暑、心煩意亂、嘔吐不止的作用。“二陳湯”是一種用半夏、陳皮、茯荃、炙甘草等煎成的湯藥,它既能醒酒解渴,又能止咳化痰。“六和湯”能治療因受風、寒、暑、火、溼、燥六氣所傷之病,而且功效很大。梁山英雄們喝湯往往與喝酒有著密切的關係。一是飲酒前先喝湯,順通腸道,能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二是酒後喝湯,主要是為了醒酒,使頭腦更加清醒。

《水滸傳》酒文化物質形態的具體體現

中國的酒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在遠古的時期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就已經有了盉、高柄杯等酒器。商周時期人們已經開始利用曲糵制酒了。古人愛喝酒,但在唐代之前,古人所喝的酒,都是些榨制酒或漉制酒,這些酒的酒精度數都是比較低的。由穀物原料發酵製成的酒酒精度數較低,一般最高不會超過 20 度,超過 20 度的酒必須時是用蒸餾法制造的。蒸餾酒即是白酒,關於蒸餾法制酒在宋代就有了。《宋史·食貨志》(下七)記載宋代造酒分為“大酒”和“小酒”,“大酒”一般是指蒸餾酒。

酒在《水滸傳》中貫穿始終,其人物,無一不喝酒;其場面,無一不擺酒;其故事情節,無一不述酒。據統計,大約有六百多場飲酒的場面,並涉及到了酒的種類,酒器、酒餚、飲酒的習俗等,涉及內容廣泛,給人一種盛大酒文化盛宴。《水滸傳》中不僅男子喝酒,就連婦女像孫二孃、顧大嫂也喝酒,還有就是十幾歲的鄆哥也找武大郎要酒喝。男女老少,從皇帝、官僚到平民百姓,從市民到農民、漁夫,無一不飲酒,似乎飲酒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這些描寫,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宋代酒文化的特點,進而得知宋代人們生活的情景。

  • 酒質

《水滸傳》中酒的品質的敘述比較模糊,一般只是說是“上等好酒”或是“村醪濁酒”。小說中描寫的人物,不論是高官大人還是普通百姓飲酒量都很大,可以推斷這時候的酒一般是榨制酒,而高官大人一般飲用的“上等好酒”有可能是蒸餾酒。

一般來說,對酒的品質的判斷,主要是通過聞酒的氣味、喝下去的口感還有就是喝數量一樣的酒飲後的醉酒程度來判斷。好酒自然是聞起來香氣撲鼻,口感順滑,而且度數比較高。而“村醪濁酒”自然達不到這樣美妙的效果。酒質不同,口感自然會有很大差別。《水滸傳》中有一節是武松到快活林去打蔣門神,一路走一路喝。施恩問他:“這是個鄉村酒店,哥哥還喝嗎?”武松回答道:“不管是酸甜苦澀,還是滑辣清香,是酒就要喝三碗。”可以得知酸甜苦澀的必定是酒質一般的酒,而滑辣清香的應該是上等的好酒。後來武松到了蔣門神的酒店,武松要酒喝,連續給他換了兩種酒,武松都不滿意,最後,直到換上了一等上好的酒,武松才滿意。可知,這種上好的酒的度數必然會高於普通的酒。

宋代的榨酒工藝簡單,主要有官營和私營兩種。“酒務”或“酒庫”是當時宋代官府造酒的地方。這種一般來說主要分佈在城市,而且規模較大,生產的酒的質量也較高。而民間造酒的規模相對較小,酒質也要遜色一些。《宋史·食貨志》(下七)雲:“宋榷酤之法:諸州城內皆置務釀,縣、鎮、鄉、間或許民釀而定其歲課,若有遺利,所在多請官酤。三京官造麴,聽民納直以取。


淺談《水滸傳》中宋代的酒文化

《水滸傳》中酒有各種各樣,有白酒、渾酒;有葷酒、素酒;有皇封御酒,有山野村醪;有鳩酒、藥酒,也有藍橋風月、透瓶香、玉壺春等上等名酒。有濃薄和葷素之分。從濃薄上講,黃封御酒是供王公貴族享用的,而村野鄉民則是飲用淡薄的村醪。從葷素上講,葷酒就是喝酒吃葷,素酒就是喝酒吃素。同時,還有一種名字奇特,製作方法不同於普通酒的頭腦酒,它是一種用酒和肉泡製而成的葷酒。一般來說,鄉村的酒度數比較低,梁山英雄們不愛喝,像度數較高的“玉壺春”、“藍橋風月”、“透瓶香”、“青花瓷酒”等才是梁山英雄們的最愛。皇家的好酒都是濃度較高的烈酒,如朝廷第一次派太尉陳宗善去梁山招安的時候,賜予了他們數十瓶皇家御酒,但結果被換成了村醪水酒,惹的梁山好漢們大罵“太欺負人了,竟把水酒充做御酒給我們喝”,顯然兩種酒的口感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式便能識別出來。

  • 酒器

有了酒,才逐漸有了酒器。酒產生以後便與酒器密不可分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酒器的種類和品質也不斷地提升到了新的層次上。我國的酒器種類之繁多,造型和裝飾之精美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不管是貯酒、盛酒還是飲酒都離不開器具,這些器具就被稱為酒器。不同的酒自然會用不同的酒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酒器本身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文化層面上講,酒器是一定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產物,那麼酒器也是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水平和狀況。酒器的製作精美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同時反映著不同時代人們的飲食風俗。

從材質上來講,酒器一般分為天然材料、青銅酒器、玉製酒器、玻璃酒器、陶製酒器、塑料酒器等。酒器從用途上來分,主要分為三類:一、盛酒器。如尊、觚、彝、壺、斝、盉等。二、溫酒器。如斝、盉,既是盛酒器也是溫酒器。三、飲酒器。如爵、角、觥等。

我國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各地有著自己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社會風俗。大多數地區的人們都愛飲酒,於是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酒文化。單從酒器的製作上來說,各地區的人們根據本地區有的材料,結合自身的生活習慣,創造出來了風格迥異但十分精美的酒器,充分體現了中國勞動人們的勤勞和智慧。一般來說,北方的遊牧民族的酒杯大多是用皮革和獸角製作的;東北地區的人們一般是用樹皮來製作木製酒器;東南地區特別是海南一代的人們常常用椰殼、海螺殼等製作酒杯;西南地區的人們用竹筒或是禽爪杯飲酒。此外,一般來說,由於地區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北方人和南方人在生活的細節上也是不一樣的,北方人一般比較豪爽、大氣,於是北方特別是東北地區的酒器相對較大,有些地方的人們甚至常用碗來飲酒,但做工比較粗糙。而南方人的心思一般比較細膩,而且對生活比較講究,於是南方地區的酒器一般比較小,做工也比較精美。

酒器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審美助飲。中國的酒器一般製作都非常精良,做工十分精巧,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具有價值的藝術品,如果再盛上美酒更是增添了幾分美感,飲酒者端起這樣的酒杯,在飲酒之間必然會享受到一種文化和藝術的陶冶,使飲酒者身心愉悅。二、節飲。中國的酒器主要有斝、杯、爵等,不管是什麼樣的酒器,都是按照一定的容器來設計製造的,起到了節飲的作 用,使人們在飲酒之餘做到心中有數。三、社會禮儀。中國的酒器作為社會禮儀制度的載體。彰顯了酒器使用的場合以及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按照社會等級制度的劃分,必然在酒器的使用上也是有著明顯的劃分的。

《水滸傳》中在宴飲的場景中用的酒器,如酒杯、酒盞、酒鍾等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用到,但是有一些如旋子、注子這樣的酒器,人們已不太瞭解其含義。旋子是宋代用的器具。旋,是一種打酒的器皿,酒店裡一般是論瓶賣酒,而遊走的小販一般是以旋賣酒。魯智深出家後第一次喝酒就是在遊走在鄉間的酒販子那裡搶來的。魯智深把旋子用來舀酒喝,也從中體現出了魯智深對酒的酷愛和急躁的性格特點。《水滸傳》第二十一回寫閻婆拉宋江吃酒時在樓下燙酒的過程:“婆子一頭尋思,一面自在灶前吃了三大鍾酒,覺道有些癢麻上來,卻又篩了一碗吃。旋了大半旋,傾在注子裡,爬上樓來。”小說中還經常提到酒家賣酒時論瓶、論旋、論桶的,也有的或以角計,或以碗計。《水滸傳》第四回魯智深買酒的那家酒店就是以碗計,店家問魯智深要打多少酒,魯智深回答道:大碗只管篩來。魯智深酒量極大,所以對於度數一般的酒也只能是論大碗來喝。而升、角應該是一個最小的飲用單位。


淺談《水滸傳》中宋代的酒文化

宋代時酒器中的“注子”在漢代以前酒器稱為“滑稽”。崔浩《漢紀音義》雲:“滑稽,酒器也,轉註吐酒,終日不已,故語言響應無窮者,取象。”今之注子,是其遺法。”唐代李匡乂的《資暇集》卷下記載:“元和初,酌酒猶用樽杓……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鎣,而蓋、歶、柄皆具。大和九年後,中貴人惡其名同鄭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異,目之曰‘偏提’。

  • 酒餚

《水滸傳》中用來佐酒的菜餚,稱為“按酒”、“案酒”。在古語中“按”和“案”是通假字。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按,即下也。”按酒就是下酒,是佐酒的菜餚。宋代陸游的《老學庵筆記》中解釋說:“梅宛陵詩,好用‘案酒’,俗言‘下酒’也,出陸璣《草木疏》:荇,挼餘也。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浮水上,根在水底,與之深淺。莖大如釵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今北方多言‘案酒’。

在宋代對佐酒菜餚,北方人稱為“案酒”,南方人則稱為“下酒”。與“下酒”相比較,用的比較多卻是“案酒”。如:第三回中潘家酒樓:“菜蔬果品案酒”;第七回中開封府樊樓酒店:“希奇果子案酒”;第三十八回中靠江的琵琶亭酒館:“菜蔬果品海鮮按酒之類”;第三十九回中江州潯陽樓酒店:“菜蔬時新果品按酒”;第三十八回中靠江的琵琶亭酒館:“菜蔬果品海鮮按酒之類”等。


淺談《水滸傳》中宋代的酒文化

從以上的案酒食物中可以看出,宋人挑選下酒菜時,多是以新鮮的水果作為菜餚中的上品。在今天來看,這種把時新果品作為下酒菜並異常看中的習俗,已經不復存在了。在《水滸傳》中卻有所反映。小說中也多是以果品作為案酒。案酒食品不僅多次出現在酒店裡,在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如宋江在閻婆惜家,“且說閻婆下樓來,先去灶前點起個燈,灶裡見成燒著一國腳湯,再湊上些柴頭。拿了些碎銀子,出巷口買得些時新果子,鮮魚嫩雞肥鮓之類,歸到家中,都把盤子盛了。

”再如武大郎為了迎接武松的到來,“正在樓上說話未了,武大買了些酒肉果品歸來,放在廚下,走上樓來,叫道:‘大嫂,你下來安排。’”宋代的市民生活中,果品作為下酒的食物,是一種極為普遍的事情。同時案酒中經常被提到的食品中除了果品外,還有鮮魚、肥鮓、嫩雞等。但是普通一般人享受不到這麼好的待遇,一般來講,一盤牛肉就是十分好的下酒菜了。英雄們酷愛牛肉與尚武有一定的關係。如宋代洪邁的《夷堅志》中記載:“東武趙恬季和之子十七總幹,壯歲夢吞一牛,自是膂力過人百倍。”在大多數宋人的心目中,仍把鮮魚、釀鵝、肥鮓、嫩雞等作為十分美味的食品。釀鵝是一種醃製品。《水滸傳》中多次寫到人們吃鵝。其中最有名的是施恩送武松熟鵝的故事:施恩得知武松要被髮配到恩州,就弄了兩件棉衣還有兩隻煮熟的蒸鵝送給武松,武松邊走邊吃,很快就把兩隻蒸鵝吃盡了。武松養足了力氣,以致後來幹出了血濺鴛鴦樓的大事。

《水滸傳》蘊含了豐富的酒文化研究資料,在飲酒習俗禮儀、飲酒器具、飲酒場所、酒令娛樂等方面為人們提供了十分準確和詳實的資料,對於探索宋代酒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在酒的浸染下,我們才能更加傳神地去解讀水滸英雄們,才能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