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传》中宋代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独具特色。中国很早就开始用粮食酿造酒。酒所具有的麻醉的功能能使人进入一个独特的感官世界,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酒文化。

《水浒传》堪称是一部浸泡在酒中的文学史书。全书无处不在写酒:其人物,个个饮酒;其场面,处处有酒;其故事情节,章章述酒。《水浒传》取材宋事,产生于元末明初,宋代酒业空前繁荣和饮酒之风盛行在其中得以比较全面的阐述,同时,水浒酒文化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水浒传》中按照饮酒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来划分,只要分为两个饮酒的不同群体:王公贵族、梁山英雄们。他们的饮酒都各具特色,不论是在饮酒的场面还是饮酒的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浅谈《水浒传》中宋代的酒文化

酒文化的积淀在《水浒传》中主要是表现在人们往往通过酒精的麻醉作用来暂时忘掉自己烦恼,得到一种暂时的精神解脱也反映出人们追求一种自由快乐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宋代酒业的空前繁荣和饮酒之风盛行

宋朝建立之后,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出现了

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序,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

的繁荣景象。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水利工程的建设,经济重心南移,更是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酒业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宋人周辉《清波杂志》卷六记载:

榷酤创始于汉,至今赖以佐国用。群饮者唯恐其饮不多而课不羡也,为民之蠹,大戾于古。今祭祀、宴飨,馈遗,非酒不行。田亩种秫,三之一供酿财曲蘖,犹不充用。

可知,宋代酿酒业发展迅速。

宋代制曲酿酒方面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有、关制曲酿酒工艺的专著,如朱肱的《北山酒经》、苏轼的《东坡酒经》、林洪的《新丰酒经》等,其中朱肱的《北山酒经》是最系统最完整也是最具有指导意义的酿酒著作,主要总结了历代酿酒的主要理论、制曲技术和酿酒技术。

在宋代,酿酒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现在已经很难统计出宋代时期有多少种酒。酒的清浊和酿酒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酒的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自春至秋,酿成即鬻,谓之小酒,其价自五钱至三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侯夏而出,谓之大酒,自八钱至四十八钱,有二十三等。”可知,大酒的质量高,同时,大酒的价格也高。而且清酒的质量高,清酒中的白酒质量高,品质好。要想酿出质量高的酒,水的品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范大成的《桂海酒志》记载北方金兰酒:“燕西有金兰山,汲其泉以酿。”南方瑞露酒“经抚所前有井清烈,汲以酿,遂有名。”2宋代的名酒大都分布在开封和杭州附近,宋代酒的质量主要还是依赖于酿酒工艺的好坏,酿酒著作的大量出现,不仅总结了前代的经验,也促进着酿酒业的不断进步。

夫酒者,国家之利源。”北宋从建立之初,就在地方上设立了酒务,管理卖酒、收酒课等一些事务。北宋初,酒课是不固定的,直到景德四年“榷酤之法,素有定规,宜令计司立为永式,自今中外不得更议增课,以图恩奖。”定额的酒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据记载,在酒课的实际操作上,一般是取三年或五年之中最高和最低的平均值。

宋代的酿酒业的特点:第一,大中小城市是酿酒的主要区域。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人多,自然对酒的需求量就大。有好的原料才能酿出品质高的酒,而水就是酿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料,大中小城市一般起源于河流沿岸,因此能给酿酒业提供优质便利的水资源,也就促进了宋代酿酒业的发展。第二,宋代的酿酒业一般集中于经济富裕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酿酒业的发展,古代经济富裕的江浙一带和成都地区都是宋代酿酒比较发达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有酿造美酒所需要的独特的气候和优质的水质条件。第三,宋代西北边疆的酿酒业发展迅速

,主要是因为这时期北宋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战争不断,边疆地区驻扎这众多的军队,市场需求量极大。这一时期也导致了大量的商人到西北地区发展酿酒业,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一时期酿酒业的发展。第四,北宋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和岭南地区的名酒不纳酒课,这也反映出了宋代统治者的宅心仁厚,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怀柔政策。这一时期宋代酿酒业的发展趋势是,南方的酿酒业和酿酒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当时的酿酒业和名酒出现了南北比较均衡的局面。


浅谈《水浒传》中宋代的酒文化

人们对酒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需求促使了宋代酒业和酿酒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宋代发达的酿酒业和酿酒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酒,使得宋代的饮酒之风盛行。《水浒传》中的一些情节深刻的刻画了宋人饮酒的社会风尚。《水浒传》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描述,梁山 108 位好汉,每个梁山好汉都爱喝酒,自古以来美酒对于英雄们来说必不可少的。不论是都城的豪华大酒楼,还是坐落在乡间的小酒馆,酒香之气弥漫其中。酒对于刻画水浒中的英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梁山英雄们的饮酒,彰显了全国各地的风俗,并且也体现了长幼的尊卑。《水浒传》中许多精彩的情节都离不开酒的存在。“无酒不英雄”在《水浒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从中体现出了宋代饮酒风气的盛行。

《水浒传》中不同社会阶层的饮酒风貌

  • 宋代帝王的饮酒

帝王指的是宋徽宗,帝王的御宴,场面必然奢华至极,食物结构更加精品上乘。如小说中描写道:

筵开玳瑁,七宝器黄金嵌就;炉列麒麟,百合香龙脑修 成。玻璃盏间琥珀鍾,玛瑙杯联珊瑚斝。赤瑛盘内,高堆麟脯鸾肝;紫玉碟中,满飣驼蹄熊掌。桃花汤洁,缕塞北之黄羊;银丝脍鲜,剖江南之赤鲤。黄金盏满泛香醪,紫霞杯滟浮琼液。宝瓶中金菊对芙蓉,争妍竞秀;玉沼内芳兰和菡萏,荐馥呈芬。翠莲房掩映宝珠榴,锦带羹相称胡麻饭。五俎八簋,百味庶羞。黄橙绿橘,合殿飘香。雪藕冰桃,盈盘沁齿。糖浇就甘甜狮仙,面制成香酥定胜。四方珍果,盘中色色绝新鲜;诸郡佳肴,席上般般皆奇异。方当进酒五巡,正是汤陈三献。教坊司凤鸾韶舞,礼乐司排长伶官。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帝王的饮品主要有:御酒、琼浆玉液、马乳等。从食具上看,只要有黄金七宝器、赤瑛盘、玳瑁碟、玻璃盏、琥珀钟、玛瑙杯、珊瑚斝、紫玉碟。可见,帝王饮食中的饮品、食器都是精致上乘的。常言道:“三世仕宦,方会著衣吃饭”,宋徽宗贵为古代帝王,又是世袭制的天子,况且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创宋朝以来,到宋徽宗已历经了七代,宋徽宗无疑是一位正宗的知味之人。不论是酒质还是饮酒的器具上都是精品上乘的。单是从酒以及器具的命名上就无疑增添了普通酒所无法比拟的吉瑞之气和非凡之感,充斥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彰显了饮酒人的文化品位。

  • 上流贵族的饮酒

小王都尉作为宋代的上流贵族,宴饮的层次自然也是极为上乘的。如小说第二回描述道:

香焚宝鼎,花插金瓶。仙音院竞奏新声,教坊司频逞妙艺。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着瑶池玉液。玳瑁盘堆仙桃异果,玻璃碗供熊掌驼蹄。鳞鳞脍切银丝,细细茶烹玉蕊。红裙舞女,尽随着象板鸾箫;翠袖歌姬,簇捧定龙笙凤管。两行珠翠立阶前,一派笙歌临座上。

这段诗歌描写的小王都尉府的豪华宴饮,饮品有:琼浆玉液、细烹之茶,果品有:仙桃异果。从饮食的层次上来看,小王都尉的饮食和宫廷的饮食史极为相似的。从食具上看,有水晶、玳瑁、玻璃等珍贵材料制成的食具,做工十分的精巧细致。

  • 上流士大夫的饮酒

梁中书,是有名的知府。曾收留杨志在自己麾下做提辖,在《水浒传》中为上流士大夫,大名府被攻陷后,梁中书惊慌出逃。以梁中书为代表的上流士大夫的饮酒独具特色。如小说第十三回描写道: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堂家宴,庆贺端阳。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弦管笙簧,奏一派声清韵美;绮罗珠翠,摆两行舞女歌儿。当筵象板撒红牙,遍体舞裙拖锦绣。逍遣壶中闲日月,遨游身外醉乾坤。

这段诗词,主要描写了梁中书一家在端午之夜的时候庆祝端午的祥和的气氛。此处的家宴虽然看起来写得比较简单,只描述了酒、时新水果、异品菜肴。但是,从品次来看,他们的品次显然很高。一方面,从器具上看,其饮酒用的是“紫霞杯”,那杯中的酒必是上好的酒,而不是乡村酒馆里的普通酒。另一方面,他们家食用的果子是“异果”,决不同于普通百姓人家的果品。

梁中书的社会地位在宋代是很高的。在宋代“中书”是政事堂三省之一,据《宋史·职官志》记载:“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梁中书的社会地位是社会的上层人士,所以以梁中书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的饮酒层次必然也是比较高端的,有档次的。《水浒传》中的洪太尉,同样是上层的士大夫阶层,他去江西的龙虎山请张真人下山祈禳瘟疫时,独自一人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大约走了几个山头,脚酸腿软,就要走不动了,心想:“

我也是朝廷的贵官公子,在京城的生活那么豪重茵而卧,列鼎而食,哪穿过草鞋,遭过这样的罪啊。”又走可几步之后,又开始气喘吁吁了。


浅谈《水浒传》中宋代的酒文化

中国古代的宗法礼乐制度规定严格,每个等级的人所用食具的规格、数量、等级都会有严格的规定。在古代,中书的官职要高于太尉,既然太尉“列鼎而食

”,那梁中书的“鼎”肯定是高于洪太尉。梁中书的宴饮也绝对是高端上层的。

  • 梁山英雄们的饮酒面貌

梁山英雄们酷爱饮酒,无酒不欢。《水浒传》中的描写了很多酒的品种,从种类上来说,主要有浓薄、荤素之分。

从浓薄上来看,有浓酒、薄酒之分。如有浓度较高的透瓶香酒、蓝桥风月酒、茅柴白酒、玉壶春酒、御酒。其中“蓝桥风月酒”,是古代吴府名酒,白酒也就是蒸馏酒。蒸馏酒也因此成为中国酒的一个重要品种。还有浓度较低的浑酒、村酒、社酒、村醪。

从荤素来看,有荤酒、素酒之分。喝酒食荤,酒就是荤酒;喝酒吃素,酒就是素酒。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头脑酒”,这种酒不仅名字独特,制作方法和普通酒也不同,它是一种肉与酒泡制而成的荤酒。《水浒词典》中解释:“一种用肉与杂味混合的荤酒。

《水浒传》中描写的酒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拜师、动员、赏赐、结交和入伙、酒礼、赏月、谢恩、招待、节日庆典、送行、赶路、解闷、贿赂公人、比武、庆贺、会友、以酒立誓、祭奠、接风、劝和、招安、赐死。

由此可见,梁山英雄们的生活是离不开酒的,酒不仅能调节内心的感受,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还能调节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酒贯穿《水浒传》始终,几乎每一回的描述中都少不了“酒”字,在花和尚大闹五台山时有酒的助力作用,武松打虎借助的也是酒的威力。故事情节中的庆功、比武、拜师、会友、解闷、发泄无一能离开酒的存在。明人伯绥氏《梦花馆笔谈》中的记载:“(施耐庵)每当春秋胜日,自携书一卷,一榼,一奚僮载酒后随,登山临水,倾尊狂饮,放怀长吟,超脱潇洒如神仙。”据此推断,施耐庵也对酒酷爱至深。

  • 梁山英雄们饮酒的主要特点

梁山英雄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也体现出了梁山英雄们爽快的性格。在冬天由于气温比较低,喝凉酒必然会使身体不舒服,于是古人在冬天喝酒也有温酒的习惯,温出来的酒,温度适中,喝到体内,会感觉很舒服。《水浒传》中有一段描写道

武松要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武松到了酒店之后借喝酒不断的挑起事端,酒保让夫人舀了酒来放在桶里,温了温,拿到武松面前,武松拿起来,闻了闻,摇了摇头说:“不好”,然后又换了上等的酒来,武松呷了一口,还是不满意,酒保只好忍气吞声,又拿来了一等上色好的酒,烫了一碗,给武松,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

这一温酒的方式,在《水浒传》第九回中也有描述,当陆虞侯来到沧州准备收买牢城营的管营、差拨谋害林冲时,正好在林冲友人李小二店中饮酒商谈此事。跟来的人要了等烫酒用的桶,自己烫酒,喝了几杯后,又要了按酒,客人说:“我们自己可以烫酒,不叫你,你就不用过来,有事,我们再叫你”,当桶里的开水变凉之后,再换上开水。


浅谈《水浒传》中宋代的酒文化

梁山英雄们喝酒时还经常食用一些汤,如第十四回晁盖请雷横喝酒:“一面教庄客安排酒食管待,先把汤来吃。”第二十一回卖汤药的王公道:“押司必然伤酒,且请一盏醒酒二陈汤。”第三十八回宋江、李逵、戴宗三人在琵琶亭上饮酒,“宋江道:‘得些辣鱼汤醒酒最好。’”在古代汉语中,“汤”的本义指沸水,但在《水浒传》中,“汤”的意义范围不仅指沸水,还可指茶、酒等。茶又被称为“茶汤”,黄酒又被称为“黄汤”,“汤药”一般具有治病的功能。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汤饮:一是荤汤。有肉汤、醒酒汤、粉汤。二是素汤。有粥汤、菜汤。三是药汤主要包括梅汤、二陈汤,还有六和汤。梅汤、二陈汤是梁山英雄们及普通百姓人家吃饭时所食用的汤,而六和汤一般是茶馆里或是卖汤药的小贩麦的一种专门的“饮”。汤是元代一种饮料。“梅汤”元代时才出现的,它有治疗中暑、心烦意乱、呕吐不止的作用。“二陈汤”是一种用半夏、陈皮、茯荃、炙甘草等煎成的汤药,它既能醒酒解渴,又能止咳化痰。“六和汤”能治疗因受风、寒、暑、火、湿、燥六气所伤之病,而且功效很大。梁山英雄们喝汤往往与喝酒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饮酒前先喝汤,顺通肠道,能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二是酒后喝汤,主要是为了醒酒,使头脑更加清醒。

《水浒传》酒文化物质形态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酒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在远古的时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已经有了盉、高柄杯等酒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曲糵制酒了。古人爱喝酒,但在唐代之前,古人所喝的酒,都是些榨制酒或漉制酒,这些酒的酒精度数都是比较低的。由谷物原料发酵制成的酒酒精度数较低,一般最高不会超过 20 度,超过 20 度的酒必须时是用蒸馏法制造的。蒸馏酒即是白酒,关于蒸馏法制酒在宋代就有了。《宋史·食货志》(下七)记载宋代造酒分为“大酒”和“小酒”,“大酒”一般是指蒸馏酒。

酒在《水浒传》中贯穿始终,其人物,无一不喝酒;其场面,无一不摆酒;其故事情节,无一不述酒。据统计,大约有六百多场饮酒的场面,并涉及到了酒的种类,酒器、酒肴、饮酒的习俗等,涉及内容广泛,给人一种盛大酒文化盛宴。《水浒传》中不仅男子喝酒,就连妇女像孙二娘、顾大嫂也喝酒,还有就是十几岁的郓哥也找武大郎要酒喝。男女老少,从皇帝、官僚到平民百姓,从市民到农民、渔夫,无一不饮酒,似乎饮酒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宋代酒文化的特点,进而得知宋代人们生活的情景。

  • 酒质

《水浒传》中酒的品质的叙述比较模糊,一般只是说是“上等好酒”或是“村醪浊酒”。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不论是高官大人还是普通百姓饮酒量都很大,可以推断这时候的酒一般是榨制酒,而高官大人一般饮用的“上等好酒”有可能是蒸馏酒。

一般来说,对酒的品质的判断,主要是通过闻酒的气味、喝下去的口感还有就是喝数量一样的酒饮后的醉酒程度来判断。好酒自然是闻起来香气扑鼻,口感顺滑,而且度数比较高。而“村醪浊酒”自然达不到这样美妙的效果。酒质不同,口感自然会有很大差别。《水浒传》中有一节是武松到快活林去打蒋门神,一路走一路喝。施恩问他:“这是个乡村酒店,哥哥还喝吗?”武松回答道:“不管是酸甜苦涩,还是滑辣清香,是酒就要喝三碗。”可以得知酸甜苦涩的必定是酒质一般的酒,而滑辣清香的应该是上等的好酒。后来武松到了蒋门神的酒店,武松要酒喝,连续给他换了两种酒,武松都不满意,最后,直到换上了一等上好的酒,武松才满意。可知,这种上好的酒的度数必然会高于普通的酒。

宋代的榨酒工艺简单,主要有官营和私营两种。“酒务”或“酒库”是当时宋代官府造酒的地方。这种一般来说主要分布在城市,而且规模较大,生产的酒的质量也较高。而民间造酒的规模相对较小,酒质也要逊色一些。《宋史·食货志》(下七)云:“宋榷酤之法:诸州城内皆置务酿,县、镇、乡、间或许民酿而定其岁课,若有遗利,所在多请官酤。三京官造曲,听民纳直以取。


浅谈《水浒传》中宋代的酒文化

《水浒传》中酒有各种各样,有白酒、浑酒;有荤酒、素酒;有皇封御酒,有山野村醪;有鸠酒、药酒,也有蓝桥风月、透瓶香、玉壶春等上等名酒。有浓薄和荤素之分。从浓薄上讲,黄封御酒是供王公贵族享用的,而村野乡民则是饮用淡薄的村醪。从荤素上讲,荤酒就是喝酒吃荤,素酒就是喝酒吃素。同时,还有一种名字奇特,制作方法不同于普通酒的头脑酒,它是一种用酒和肉泡制而成的荤酒。一般来说,乡村的酒度数比较低,梁山英雄们不爱喝,像度数较高的“玉壶春”、“蓝桥风月”、“透瓶香”、“青花瓷酒”等才是梁山英雄们的最爱。皇家的好酒都是浓度较高的烈酒,如朝廷第一次派太尉陈宗善去梁山招安的时候,赐予了他们数十瓶皇家御酒,但结果被换成了村醪水酒,惹的梁山好汉们大骂“太欺负人了,竟把水酒充做御酒给我们喝”,显然两种酒的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式便能识别出来。

  • 酒器

有了酒,才逐渐有了酒器。酒产生以后便与酒器密不可分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酒器的种类和品质也不断地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上。我国的酒器种类之繁多,造型和装饰之精美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不管是贮酒、盛酒还是饮酒都离不开器具,这些器具就被称为酒器。不同的酒自然会用不同的酒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化层面上讲,酒器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产物,那么酒器也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水平和状况。酒器的制作精美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同时反映着不同时代人们的饮食风俗。

从材质上来讲,酒器一般分为天然材料、青铜酒器、玉制酒器、玻璃酒器、陶制酒器、塑料酒器等。酒器从用途上来分,主要分为三类:一、盛酒器。如尊、觚、彝、壶、斝、盉等。二、温酒器。如斝、盉,既是盛酒器也是温酒器。三、饮酒器。如爵、角、觥等。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各地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大多数地区的人们都爱饮酒,于是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酒文化。单从酒器的制作上来说,各地区的人们根据本地区有的材料,结合自身的生活习惯,创造出来了风格迥异但十分精美的酒器,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一般来说,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酒杯大多是用皮革和兽角制作的;东北地区的人们一般是用树皮来制作木制酒器;东南地区特别是海南一代的人们常常用椰壳、海螺壳等制作酒杯;西南地区的人们用竹筒或是禽爪杯饮酒。此外,一般来说,由于地区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北方人和南方人在生活的细节上也是不一样的,北方人一般比较豪爽、大气,于是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酒器相对较大,有些地方的人们甚至常用碗来饮酒,但做工比较粗糙。而南方人的心思一般比较细腻,而且对生活比较讲究,于是南方地区的酒器一般比较小,做工也比较精美。

酒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审美助饮。中国的酒器一般制作都非常精良,做工十分精巧,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具有价值的艺术品,如果再盛上美酒更是增添了几分美感,饮酒者端起这样的酒杯,在饮酒之间必然会享受到一种文化和艺术的陶冶,使饮酒者身心愉悦。二、节饮。中国的酒器主要有斝、杯、爵等,不管是什么样的酒器,都是按照一定的容器来设计制造的,起到了节饮的作 用,使人们在饮酒之余做到心中有数。三、社会礼仪。中国的酒器作为社会礼仪制度的载体。彰显了酒器使用的场合以及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按照社会等级制度的划分,必然在酒器的使用上也是有着明显的划分的。

《水浒传》中在宴饮的场景中用的酒器,如酒杯、酒盏、酒钟等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但是有一些如旋子、注子这样的酒器,人们已不太了解其含义。旋子是宋代用的器具。旋,是一种打酒的器皿,酒店里一般是论瓶卖酒,而游走的小贩一般是以旋卖酒。鲁智深出家后第一次喝酒就是在游走在乡间的酒贩子那里抢来的。鲁智深把旋子用来舀酒喝,也从中体现出了鲁智深对酒的酷爱和急躁的性格特点。《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写阎婆拉宋江吃酒时在楼下烫酒的过程:“婆子一头寻思,一面自在灶前吃了三大锺酒,觉道有些痒麻上来,却又筛了一碗吃。旋了大半旋,倾在注子里,爬上楼来。”小说中还经常提到酒家卖酒时论瓶、论旋、论桶的,也有的或以角计,或以碗计。《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买酒的那家酒店就是以碗计,店家问鲁智深要打多少酒,鲁智深回答道:大碗只管筛来。鲁智深酒量极大,所以对于度数一般的酒也只能是论大碗来喝。而升、角应该是一个最小的饮用单位。


浅谈《水浒传》中宋代的酒文化

宋代时酒器中的“注子”在汉代以前酒器称为“滑稽”。崔浩《汉纪音义》云:“滑稽,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故语言响应无穷者,取象。”今之注子,是其遗法。”唐代李匡乂的《资暇集》卷下记载:“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鎣,而盖、歶、柄皆具。大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 酒肴

《水浒传》中用来佐酒的菜肴,称为“按酒”、“案酒”。在古语中“按”和“案”是通假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按,即下也。”按酒就是下酒,是佐酒的菜肴。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解释说:“梅宛陵诗,好用‘案酒’,俗言‘下酒’也,出陆玑《草木疏》:荇,挼余也。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水上,根在水底,与之深浅。茎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今北方多言‘案酒’。

在宋代对佐酒菜肴,北方人称为“案酒”,南方人则称为“下酒”。与“下酒”相比较,用的比较多却是“案酒”。如:第三回中潘家酒楼:“菜蔬果品案酒”;第七回中开封府樊楼酒店:“希奇果子案酒”;第三十八回中靠江的琵琶亭酒馆:“菜蔬果品海鲜按酒之类”;第三十九回中江州浔阳楼酒店:“菜蔬时新果品按酒”;第三十八回中靠江的琵琶亭酒馆:“菜蔬果品海鲜按酒之类”等。


浅谈《水浒传》中宋代的酒文化

从以上的案酒食物中可以看出,宋人挑选下酒菜时,多是以新鲜的水果作为菜肴中的上品。在今天来看,这种把时新果品作为下酒菜并异常看中的习俗,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水浒传》中却有所反映。小说中也多是以果品作为案酒。案酒食品不仅多次出现在酒店里,在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如宋江在阎婆惜家,“且说阎婆下楼来,先去灶前点起个灯,灶里见成烧着一国脚汤,再凑上些柴头。拿了些碎银子,出巷口买得些时新果子,鲜鱼嫩鸡肥鲊之类,归到家中,都把盘子盛了。

”再如武大郎为了迎接武松的到来,“正在楼上说话未了,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放在厨下,走上楼来,叫道:‘大嫂,你下来安排。’”宋代的市民生活中,果品作为下酒的食物,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事情。同时案酒中经常被提到的食品中除了果品外,还有鲜鱼、肥鲊、嫩鸡等。但是普通一般人享受不到这么好的待遇,一般来讲,一盘牛肉就是十分好的下酒菜了。英雄们酷爱牛肉与尚武有一定的关系。如宋代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东武赵恬季和之子十七总干,壮岁梦吞一牛,自是膂力过人百倍。”在大多数宋人的心目中,仍把鲜鱼、酿鹅、肥鲊、嫩鸡等作为十分美味的食品。酿鹅是一种腌制品。《水浒传》中多次写到人们吃鹅。其中最有名的是施恩送武松熟鹅的故事:施恩得知武松要被发配到恩州,就弄了两件棉衣还有两只煮熟的蒸鹅送给武松,武松边走边吃,很快就把两只蒸鹅吃尽了。武松养足了力气,以致后来干出了血溅鸳鸯楼的大事。

《水浒传》蕴含了丰富的酒文化研究资料,在饮酒习俗礼仪、饮酒器具、饮酒场所、酒令娱乐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十分准确和详实的资料,对于探索宋代酒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在酒的浸染下,我们才能更加传神地去解读水浒英雄们,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