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画师的画中,藏着的秘密

画师,画家的别称。在中国古代,一般特指宫廷画师,专为皇室作画。既有张僧繇、阎立本、刘松年这样的名家,也有郎世宁这样的洋画师。它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皇帝引领着审美潮充。在宋朝,宫廷画师达到空前的规模,这是中国画传统笔墨形式以及文化内涵是最值得称道的时期。

茶,宋代士大夫等上层建筑阶层对茶的热衷,以点茶法的饮茶方式,逐步扩广斗茶形式的茶事活动,进而风靡全国。

刘松年,号清波,南宋宫廷画师。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 擅画人物、山水,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在刘松年的画作中,茶事活动的是一支重要系列。让我们通过刘松年的古画中,品味出宋朝茶道文化。

一 撵茶图

宫廷画师的画中,藏着的秘密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图中描绘宋代文人雅士的茶会场景,在宋代的茶事活动,常见有赏书观画等文艺雅事。

画中左下方一人坐在矮几上,转动茶磨磨茶;左上方的方桌有一人,右手拿水瓶,左手持茶盏。桌子上放着筛茶的茶箩、放茶的茶盒、喝茶的茶盏与盏托、盛茶的茶匙、 搅拌击打茶汤的茶筅等。桌旁左侧有一个正在煮水的风炉,风炉上放置着茶釜;方桌右旁是水瓮,上面盖着盖子。画面右侧有三人,一个桌案,旁边一僧二士。桌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砚,一僧伏案执笔,或书或画;一士人坐在僧人的对面观赏,一戴帽士人双手持卷轴,坐在旁侧欣赏僧人。刘松年为宫廷画家,脱帽士人应为皇族,带帽士人应为官员,生动场面复原了宋代文人品茶、赏画的茶事活动。

二 博古图

宫廷画师的画中,藏着的秘密

南宋.刘松年.博古图

此图描绘文人品茶雅集、鉴赏古玩。松林下,案上置有不同的器皿古董。中间戴帽者,应为朝廷官员,邀请文人朋友来到自己的官邸雅集聚会、鉴赏古玩。有两位女士,可能自己一妻一妾帮忙招待,也可能是当时类似李清照类的女文人,也收到雅集邀请聚会。鉴赏古玩者,有的细细端详、有的欣然所悟、有的默默揣摩,有的交流信息,神情不一。

重点是远处一个侍女,她正用扇子扇火煮水。旁边的桌案上,有宋代流行的点茶法,所用的水瓶、茶盘等器具。松树、山石、鉴宝、煮茶交相辉映,人们鉴定古玩之余,来上一杯茶,交流心得,雅集盛会。

三.斗茶图

宫廷画师的画中,藏着的秘密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

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是当时文人雅士极为推崇的生活方式。图中的并不是文人之间的斗茶,而是民间的鉴茶活动。古柏松树下,茶贩四人相遇,各自拿出压箱底的好茶,斗试较量,画面传神。左侧两人,一人身挎雨伞、提壶倒茶,另一人在扇风用茶釜煮水,扭头回望、侧耳倾听;右侧的两人身挎雨伞、手握茶杯。

三个手握茶杯之人,饮茶之余应该在交流心得,煮水之人似在洗耳倾听。最为精妙的是对于茶担和茶具的精妙绘制。茶担上置有茶炉、茶壶、蒲扇、茶盏、茶托、茶罐、茶盒等器物。宋代点茶,贵用茶筅,而图中没有茶筅,人物直接持壶注水。可见茶贩所用器具,并非宋代的点茶方式的斗茶用具。所以这里的斗茶,不是点茶式的斗茶,而是在评价茶叶品质。市井贩茶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 茗园赌市图

宫廷画师的画中,藏着的秘密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画中描绘了民间的集市中,或茶贩、或百姓在市井斗茶的情形。画面左边有五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煮水、斗茶的器具。其中四人围成一圈手持茶杯,有说有笑。有的人正在注水,有的人正在享用茶水,有的人刚刚把茶喝完了,有的人正在用袖子擦拭嘴角;而最边上的一人,收拾器物正要离场,似乎又不舍离去。边往回走,边回望向四人,好像斗茶,输掉阵来,正在不高兴的回家。

在画面的右侧,有一个男人搭着茶担,似在吆喝、又似在为旁边斗茶的人叫好。茶担上担着茶杯、壶具等物件,担子一头的上面,贴着「上等江茶」的字贴。画卷最右侧有一妇女领着一个孩子,边走边回头,应该是在观看左侧斗茶的众人,听着他们之间的交流。她右手提着汤瓶,左手捧着盛有茶盒、茶盏、茶托、茶匙、茶筅的茶盘,正是点茶法所有器具。

江茶,是宋代对江南所产茶叶的统称,多为散茶。做法是先将散茶磨成茶粉,然后在煮水、点饮。“江茶”的字帖、茶盒、茶盏、茶筅等茶具,正好呼应宋代流行的品饮方式--点茶法。

上面四副古画,表现出士大夫和百姓两个阶层,迥然不同的茶事活动,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认知。在士大夫阶层的茶事活动中,茶更像是一种载体,茶事活动,往往伴有书画、鉴宝、诗词歌赋等雅事,品茶大于斗茶,更多的是形而上的精神交流;而在民间,茶是茶事活动的绝对主角,斗茶是一种比赛游戏,又是茶贩之间品鉴、切磋茶叶品质的方式,更加实际。

须知高意别,同此对梅花,不管是士大夫的茶品雅事,还是贩夫走卒的市井风情,从笔墨中看出宋人尚茶风尚、茶道文化,早已融入了宋代各个阶层的生活中。

注:

1. 点茶法:是宋代 饮茶、斗茶所用的方法。将茶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茶筛分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待用。水烧开后,微沸初漾时,冲点碗中的茶。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汤花。汤花呈现出美丽颜色之后,将茶盏置于漆器或同材质茶托之上,以汤花的美感作为评价优劣标准。北宋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其中的“三味手”指的就是点茶高手。

2.斗茶:比赛茶的优劣,又称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一种雅事,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此项活动尤以宋朝为盛,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

3. 茶道,品赏茶的美感之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兴于唐朝、盛与两宋。

参考资料: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南宋.刘松年.《博古图》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