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宋城文化研究工作報告


鉅鹿宋城文化研究工作報告


鉅鹿宋城文化研究工作報告

趙懷波 王占強

2.學術影響。大量宋瓷源源不斷出土終於引起文化部門的注意。

1920年至1921年,天津博物院先後兩次派李祥耆、張厚璜來鉅鹿對故城遺址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調查,並將收購的帶有題字的73件瓷器輯錄為《鉅鹿宋器叢錄》一書(第一編),於1923年出版。

1921年7月,國立歷史博物館也派裘善元等人前來對古城遺址進行調查,在三明寺舊址附近發掘,希望找到三明寺的遺址,結果發現了兩個民宅,出土瓷器、銅器、錢幣、鐵器、木製傢俱、算珠等214件文物。發掘報告“鉅鹿宋代故城發掘記略”,1926年發表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第一期。

考古學家衛聚賢、閻文儒、俞偉超等學者對鉅鹿宋城給予高度關注,分別在《中國考古小史》《中國考古學史》《考古學是什麼》等著作中對鉅鹿宋城的史學價值給予高度評價。

美國堪薩斯美術館前副館長梁獻章在《鉅鹿縣記》一文中,對鉅鹿宋城的發現及出土文物等情況做了一次簡要總結。

美國堪薩斯大學瑪格麗特·卡尼·謝博士,1983-1984年專程來中國對鉅鹿宋城進行了為期17個月的研究。此後,相繼走訪調查了南京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波斯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等世界各大文物收藏機構,於1989年完成了《鉅鹿—北宋的陶瓷遺產》博士論文。

不少學者對鉅鹿宋城出土文物及其價值專門撰文予以研究,國學大師王國維撰寫了《宋鉅鹿故城所出三木尺拓本跋》一文。

日本學者長谷部樂爾、倉橋藤治郎、小山富士夫、米諾·蓑豐等,分別著有《陶瓷大系》《鉅鹿出土陶》《宋磁》《泥土和畫筆的自由揮灑》。“鉅鹿陶”從此在國際學術界流行至今。

(三)鉅鹿宋城的史學和考古學價值

1.鉅鹿宋城被譽為“東方龐貝”。由於鉅鹿宋城是因黃河決堤被瞬間淤埋,當時的建築形制,街道佈局,生產、生活的各種用具,甚至當時的生活場景等,都原汁原味地封存於3—6米深的地下,沒有遭到後世戰亂、城池重建等人為破壞。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宋代縣城遺址。

梁啟超先生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若政府稍有紀綱,社會稍有智識者,能於初發現時封存之,古屋之構造,悉勿許毀傷,而盡收其遺物,設一博物館於 鉅鹿,斯亦一小邦卑矣”(邦渒即龐貝,編者注)。

著名考古學家閻文儒在《中國考古學史》中明確評價鉅鹿故城遺址“等於是羅馬的龐培城實在有繼續發掘的必要。”

瑞典漢學家尼爾斯在《宋代瓷片》一書中說,鉅鹿宋城“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東方文明的赫庫蘭尼姆和龐貝。”日本學者長谷部樂爾也指出,鉅鹿和龐貝有類似的命運。美國學者勞倫斯直接用“中國龐貝”指代鉅鹿宋城。

2.鉅鹿宋城考古是中國城市考古的肇端。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俞偉超“第一次考古發掘......是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搞的,主持人是金石學家,挖的是鉅鹿宋故城,時間在1921年7月”。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劉鳳君認為:“1921年間,河北鉅鹿時常有宋代瓷器出土,北平歷史博物館派裘善元前往其地從事調查和發掘,發現宋代窯址,得宋代瓷器甚多。首開科學調查發掘古代遺址的田野工作。 ”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