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有人說:“清華教授陳寅恪說了,華佗是印度人。”我心裡一咯噔。陳教授大名如雷貫耳,史學、文學、哲學,隨便一個領域都是大師級的人物,怎麼可能有這個結論?抱著學習的態度,我找到這篇原文《三國志曹衝華佗傳與佛教故事》,仔細拜讀了幾遍。發現陳教授只是懷疑華佗醫術有誇大跡象,並沒有懷疑華佗的國籍。倒是文中的另一個結論,讓我目瞪狗呆。曹衝稱象的典故是假的。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陳寅恪論文剪影

曹衝稱象,是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勵志故事,激勵著我們多思考,多學習。看到這個結論,瞬間感覺崩潰了。我們小時候的偶像竟然是個假貨?我要為自己的智商討個說法。於是我又仔細看了陳教授的這篇論文,證明“曹衝稱象”是假,陳教授列出了四個論據。我分別質疑了一下。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曹衝稱象郵票

陳教授的論據一。

何義門黃焯以倉舒死於建安十三年前,知其事為妄飾。(《三國志曹衝華佗傳與佛教故事》)

何義門是何焯,清代著名學者;黃焯是國學大師黃侃的侄子,語言學家。倉舒是曹衝的字。何焯和黃焯都認為曹衝稱象是假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孫權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才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然後交趾太守士燮歸附,送給孫權大象做見面禮,孫權才有可能得到大象,送給曹操。而建安十三年(208年),曹衝就死了。這樣一來時間就對不上了。

這個結論看似鐵證如山,但是這個“鐵證”的前提是,大象只有交州才有。三國時期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部和中部、廣東雷州半島和廣西南部。現在看來,野生大象只有我國雲南才有。(動物園的不算)三國時期顯然不是這樣的,這個待會再說。

這兩位以此為依據,得出結論:210年以後,孫權才有可能得到大象,獻給孫權,孫權再進貢給曹操。而這時,曹衝都死兩年了。

實際上:曹衝能見到大象。

而實際上,當時不但孫權的吳國境內有大象,就是曹操所在的地方,都有可能有大象,只不過不常見。公元196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並定為許都,改了年號建安,這就是建安元年。從此劉家天下實際上就姓了曹。而聰明伶俐的曹衝,就是這一年出生的。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孫權像

公元200年,孫策被人刺殺身亡,孫權匆忙上位。這時的江東並不是很穩定,孫權急需來自朝廷的支持,落個名正言順,哪怕只是個名。曹操做個順水人情,封孫權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為了表示感謝,孫權自然會投桃報李。大象在北方是個稀罕物件,但在東吳地界還是好找的。於是派人送給曹操一隻大象作為回報。時間上肯定是越快越好,大象不是很難找,大約在當年,大象應該就送到曹操的許昌了。這是曹衝正好五歲。

鄧哀王衝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三國志·魏志·鄧哀王衝傳》)

陳教授的論據二。

但象為南方之獸,非曹氏境內所能有,不得不取其事與孫權貢獻事混成一談,以文飾之,此比較民俗文學之通例也。(《三國志曹衝華佗傳與佛教故事》)

陳寅恪先生認為:大象是南方之獸。北方是沒有的。這個情有可原。畢竟這篇文章發表在1930年,也許是手頭資料不足,也許是沒有對大象的歷史做深入研究,草率的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由此,帶偏了整篇文章的觀點。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亞洲象

實際上:大象在我國曆史上是由北向南逐漸遷移的。

先來個圖看看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含“象”的甲骨文

這張圖裡,每片甲骨上都有“象”字,這樣的甲骨有上百片之多。看不清?放大下左下角這塊大的看看: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甲骨文字內容(左上起)隻象 其雨 其雨 今夕永不雨

隻象(大象的特徵夠明顯吧),捕獲大象。“隻"在這不是繁體的“只”字,而是獲(獲)的本字。這句話的意思

王:想著今晚去捕個大象,你給算算今晚有雨嗎?

巫:我給問問。下雨嗎?下雨嗎?今晚不下雨。放心去吧。

上百片帶“象”字的甲骨文,記載的都是和象有關的事,有算象來不來的,有捕象打獵的,有馴象的,有把象當工具的。

在另外一片甲骨上甚至有一次捕獲十隻大象十一隻野雞的記錄。

“辛未王卜,鼎(貞):田,往來亡災。王(佔)曰:“吉。”隻(獲)象十,雉十又一。”

甲骨文是在殷墟發現的,那是商的都城。由此可見,在商代,黃河流域是有象群出沒的,而且有被人馴化的跡象。

由於當時人類活動規模不是很大,自然環境沒有遭到大規模破壞,所以野象才能成群結隊的活動。隨著人類的發展,尤其是鐵器的使用,大量荒地被開墾,北方的環境已經不太適合野象活動了。象群開始了南遷。

我國珍稀動物研究專家何業恆教授指出: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使野象等分佈界限向南推移。野象、犀牛、馬來貘等在古代可以棲息於亞熱帶地區,而現在只分佈於熱帶原始森林中。古今動物分佈北界所屬氣候帶的差別主要是人類活動所致。例如野象棲息北界南移約17個緯度,其中5~6個緯度是出於氣候變冷所致,10~11個緯度是人類活動所致。(《中國珍獸類的歷史變遷》 何業恆)

當然,象群南移不是一下子完成的,是個很長的過程。這從我國各地發現的野象化石就能看明白。河北陽原,河南浙川,河南新蔡,山西襄汾,浙江河姆渡都有發現。

而在三國之後的北魏孝靜帝時期,還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元象元年春正月,有巨象自至碭郡陂中,南兗州獲,送於鄴,丁卯大赦,改元元象,二年改為興和元年,共四年。(《魏書·孝靜帝本紀》)

一頭大象不請自來,為此還改了年號。碭郡治所在河南商丘,說明當時河南還有大象。那兒原來可是曹操的地盤。

淮南有野象數百,壞人室廬。宣城郡猛獸暴食人。(《南史》 卷八 梁本紀下)

淮南郡治所合肥,三國時屬於吳魏交界地帶。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淮南郡

也就是說,即便到了南北朝時期,大象都在魏國的地盤上活動。那麼,魏國南邊的吳國有大象就沒有什麼疑義了。因為大象是自北向南遷移的。

這就說明,曹衝稱象這件事在當時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

陳教授的論據三。

陳寅恪先生認為用船秤大動物(豬)這事兒,在曹衝之前就出現了。曹衝的事兒是後人的附會,目的是神話曹衝。

邵二雲晉涵據吳曾《能改齋漫錄》引《苻子》所載:燕昭王命水官浮大豕而量之。謂其事已在前。

簡單點,就是燕昭王讓水官稱大豬就用的是這個法。這次陳教授用了個四手的資料。應該是當時手頭資料不全,可以理解。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夠大吧

實際上,用船稱豬這個事可能是假的。

咱們直接看原文吧。

朔人有獻燕昭王以大豕者,曰:“養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邦人謂之豕仙。”王乃命豕宰養六十五年,大如沙墳,足如不勝其體。王異之,令衡官橋而量之,折十橋,豕不量,又命水官舟而量之,其重千釣,其群臣言於王曰:“是豕無用。”(《苻子》)

《苻子》的作者是苻朗,前秦王苻堅的侄子,很有才華。但這個故事應該是編的。這個故事有兩個破綻:一是豬不對,一是方法敘述過於簡單。

  • 先說豬。

朔人獻給燕昭王的這頭豬是個家豬,它住大圊(廁所),吃人糞。這是家豬的特徵。家豬最長能活20年。退一步講,這頭家豬是野豬剛進化來的,按野豬算,野豬最長壽命50年。這頭豬已經活了185年了。還能折騰(拆橋)。野豬據傳說能長到800斤,估摸這頭豬遠不止這個數。另外,這頭豬最後被宰了,還能託夢給燕昭王(我給省略了)。這是個豬精呀!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二師兄

  • 再說船量。
  • 就四個字:舟而量之。用橋稱量簡單,以前都用桿秤,這經驗都有,用橋吊起豬,找好秤砣秤桿就行了。所以這個不用詳細講。可是舟而量之,就這四個字,怎麼操作?只能有一個原因,以前有人這麼幹過。大家耳熟能詳,所以一說大家都懂。那麼,誰這麼幹過?自然是曹衝。

    比曹衝晚一百多年的苻朗編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有這兩點破綻,這個故事肯定是編的。陳教授引用了一個四手的編造的故事,自然證明不了什麼。

    陳教授的論據四。

    這是個佛經故事,講的是用船秤象。出自《雜寶藏經·棄老國緣》。

    天神又問,此大白象有幾斤?而群臣共議,無能知者。亦募國內,復不能知。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儘管《雜寶藏經·棄老國緣》是北魏時期的吉迦夜和曇曜翻譯的,比曹衝稱象晚了200年左右,但陳教授還是努力證明這個故事是早於曹衝的。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低仿

    實際上,這個故事也是假的。

    先說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道理:老人被活埋,兒子不忍心,結果發現老人還有用。按照套路,這個有用的老人是如來的一個轉世。這個故事比較長,是天神要保護國王,先出幾道題,看看國王值不值得保護。幾個腦筋急轉彎和幾個生活小竅門。阿凡提的故事裡也有這樣的故事,我國西南少數民族裡也有好多類似的故事。其實就是個歷代智慧故事的合訂本。

    吉迦夜和曇曜翻譯的時候,並不註明翻譯自哪部佛經的第幾節。只是故事。《雜寶藏經》的優點就是來源極多,這一段,那一段。不像我國古代學者,引文一定註明出處,以示嚴謹。

    佛經講究的是教化,你管我出自哪,你信了就好。所以,佛經故事經常會出現一個故事有好幾個主人公的情況。

    南北朝時期,佛教大起大落。梁武帝就這麼幹過:先是大興佛寺,發現不對了,就開始滅佛。可是佛經來自印度,儘管達摩帶來一些,然而畢竟有限。沒有經文怎麼辦?自己動手,閉門造車。反正都是些小故事,依葫蘆畫瓢,都是專家,蒙外行沒問題。因此真真假假,魚龍混雜,就像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一樣。也難怪唐僧一定要親自去趟印度了。

    《雜寶藏經》裡的內容有的能找到源頭,有的找不到,就成了陳教授的理由:

    因知卷壹之棄老國緣亦當別有同一內容之經典,譯出在先,或雖經譯出,而書籍亡逸,無可徵考。或雖未譯出,而此故事僅憑口述,亦得輾轉流傳於中土。

    沒有源頭,老老實實做學問,存疑就好。陳教授這般解釋之後,回手一耙,打在了陳壽的腦袋上:

    遂附會為倉舒之事,以見其智。

    你找不到源頭,反過來還說陳壽為了阿諛曹氏。要知道,陳壽完成《三國志》是在西晉,曹魏早已滅亡,而且篡位的是司馬氏,他的主子,他要阿諛曹氏,是要找死嗎?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陳壽《三國志》中曹衝稱象是假的,我不信

    司馬炎

    所以理由只能是,曹衝稱象這件事婦孺皆知。而陳壽的《三國志》中《魏志》主要來自王沈等著的《魏書》和魚豢所著的《魏略》,他們生活的年代離曹衝的年代更近,更容易接近事實的真相。況且《魏書》是官修,《魏略》是私撰,兩者一致,只有一個理由,“曹衝稱象”是個實事兒。

    總結:陳寅恪先生的這篇文章,說曹衝稱象的事兒是假。可是,四條理由,沒有一條能站住腳。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還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還是另有其他原因,我不得而知。

    我是月淡風青,謝謝您不辭辛苦讀到這裡。來都來了,動動小手,留下你的寶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