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亦舒女郎對人性的透徹瞭解,不論什麼時候拿出來揣摩,都足以為之折服,在《我的前半生》裡,曾為了唐晶賀涵十年未成的婚姻惋惜,也為了賀涵放棄一切依然沒與羅子君相依相守而遺憾,但現在回想,賀涵這樣堪稱完美的精英男,其實有著女人都難以承受的一面,他不會接受薇薇安那種風情萬種的女人,不會選擇唐晶一樣無法掌控的女人,同樣,也不會娶介於兩者中間的羅子君。

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但凡像賀涵這樣的男人,卻事無鉅細地對一個女人好,那麼女人都會愛上他,更何況是離婚不久又帶著孩子的羅子君,被賀涵愛上就像中了頭等獎一樣,但從賀涵的本性來考慮,即便沒有唐晶,他也不可能和羅子君組建圓滿的家庭。

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賀涵和唐晶去談判麗孚的項目,賀涵在唐晶接電話的幾分鐘內,就將她通宵達旦熬出來的結論徹底推翻,激進地將2%的市場份額改為7%,並說服唐晶:“我們唯一應該感興趣的,就是他們的錢包,用最少的時間賺最多的錢,這就是高效”,飛機上賀涵舉著香檳慶賀,為他們的默契合作、優勢互補、所向披靡。的確,賀涵之所以能在業界享有盛譽,憑得就是這種快、準、狠的“高效”,對客戶認真負責,對競爭對手不擇手段,最終唐晶在十年的耳濡目染中,成為了賀涵第二,本著“為達目的,不問來著”的原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賀涵恭喜唐晶出師,也意味著養成遊戲的終結,唐晶成為賀涵最得意的作品,卻不是他最想愛護的女人。賀涵始終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就像羅子君最初諷刺的那樣——驕傲的孔雀,他有操控一切的慾望和實力,對於他掌控得了的東西則信心滿滿,對於超出他掌控範圍內的人和事則避而遠之。

唐晶之所以拼命努力要超過賀涵,就是為了站得再高一些,以看清這個男人的侷限性,也是為了掙脫他的掌控和束縛,追尋更廣闊的自由,唐晶的終極目標不是成為誰的太太,而是衝進男人的角鬥場裡廝殺,獲取更多的資源,實現自我價值。

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唐晶要走的時候,賀涵沒有挽留,他知道唐晶向來以事業為重,即便自己開了口也不會改變什麼,而羅子君離開上海要去深圳時,賀涵近乎哀求,“任何時候我都會在這裡等著你,拿我的所有迎娶你,和你一起度過我們的後半生”,此時此刻,他們是圓滿的,也是真心相愛的,以及賀涵辭掉工作,跑去深圳碼頭,感受質樸無華的漁民生活,都讓人感受到,他確實為這份感情做出了改變和犧牲,但也僅限於此,或者說,這種付出,更像是一種姿態,等到時日久了,他還是會回到林立的城市中,享受他人的仰視和欽佩。

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羅子君和唐晶的價值體系不同,唐晶野心勃勃,和賀涵一樣,需要不斷擴展疆域,挑戰自我來獲得滿足,她也試過洗手做羹湯,但她無法從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和價值,她太強勢,成長速度太快,以至於讓賀涵感到壓力甚至危及到自尊心,對她望而卻步。

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羅子君曾踏踏實實做了八年全職太太,只要老公能早點回家,滿足她的日常開銷,便安於這歲月靜好的生活中,沒有野心,不談自我實現,希望能在老公的庇護下度過餘生,雖然後來離婚了,被迫獨立起來,賣鞋也好,做市場調查也好,或者跑去辰星做數據分析,跟著吳大娘去做項目,這一切都是為了給兒子提供經濟保障,給自己更多的選擇,不至於被拋棄時那麼手足無措,慌亂無序。這種獨立堅強裡,沒有野心,骨子裡還是安於小圈子裡的優越感的,只要有一個人能為她保駕護航,她會甘願做池塘裡的魚,任其養成,這也註定了在賀涵的養成遊戲裡,很容易就看到天花板,沒有超越性和不可掌控性,同樣很難走進婚姻,用不了十年,甚至用不了五年,感情也就走到盡頭了。

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人的喜好並非一成不變的,現在覺得一個人千好萬好,拼盡全力非得到不可,到頭來真在一起了,卻發現愛上的不過是想象中的對方,當初有多渴望,過後就會有多失望。

現實中像賀涵這樣的精英男,會不斷去開創擴展自己的事業版圖,完成原始積累,實現階級躍層,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優雅知性的溫柔太太,過著歲月靜好的生活,而是同樣野心勃勃的合作伙伴,一起運籌帷幄,所向披靡,強強聯手才是現代社會精英的標配,高效是他們的行為準則,婚姻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一場利益聯結。

重溫《我的前半生》:終於看清,賀涵雖然愛子君,但同樣不會娶她


太強的對手令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勢均力敵又乏味可陳,人終究還是難以左右關係的走向,若是將自己的價值追求置於他人的喜好之下,那麼從一開始就輸了,沒有哪段關係是可以靠討好得來的,就算得到一時,也終究會被其反噬,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他人的良知和責任上,為自己而活,保持精神和經濟上的獨立,那是隨時可以全身而退的底氣,也是自己賺來的尊嚴和體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