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有一對朋友準備離婚了,家裡有一雙令人羨慕的兒女;隔壁的鄰居是單親爸爸,兒子總是顯得和別人格格不入......

關於這樣的話題聽到的越來越多,昨晚和兒子一起看《我的爸爸叫焦尼》,兒子含著眼淚說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媽媽你和爸爸不會離婚對吧?孩子才6歲,他或許不知道什麼是離婚,但是他覺得不能同時和爸爸媽媽住一起是一件很悲傷很難過的事情,可見家庭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正如(英)科克所言:家庭是每個人的城堡。是呀,孩子的城堡就是有父母的家庭,還有什麼比自己的父母親手摧毀了自己的城堡更令人難過的?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繪本截圖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

有的時候分開是避免不了的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作者是凱絲.史汀生,主要講女孩的父母離婚了,女孩和弟弟跟著媽媽住,週末的時候會去爸爸的家,雖然她喜歡住在媽媽的公寓裡,也喜歡呆在爸爸的房子裡,但是她的願望還是能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只是爸爸媽媽都說那是不可能的。

爸爸媽媽都說女孩能帶給他們快樂,但是女孩好想能同時帶給他們快樂,她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媽媽不能給彼此帶來快樂,爸爸媽媽說他們試過,但是他們再也做不到了,所以這就是分手的原因。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繪本截圖

從不能接受到接受

最開始的女孩表情是憂傷的,孤獨的站在那裡,只有一隻幼貓陪著自己,說著我的爸爸和媽媽再也不在一起了,到中間她帶著悲觀的心情問媽媽是不是自己長大以後也會結婚然後離婚,再到最後女孩接受了這個事實,雖然還有些許遺憾,但是她的臉上有了笑容: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我的爸爸媽媽也愛我,只是他們不能一塊疼我

這對於孩子或者父母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轉變過程,但是繪本中的父母做到了,他們用自己的愛告訴了女孩,雖然爸爸媽媽不住一起了,但是給與她的愛不會少的。

既然已經不能給孩子完整的家,那就給孩子完整的愛。

講到單親家庭,人們總以為缺少愛,但是可能有另一種情況,單親孩子可能得到2個家庭的愛——孟非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我的爸爸叫焦尼》繪本截圖

單親爸爸仍然可以帶給孩子幸福和快樂,只要你想。

《我的爸爸叫焦尼》作者是(瑞典)波·R·漢伯格,講述的就是父母離異後,爸爸帶給兒子快樂和期盼的故事。

早上,小主人公在車站迎接爸爸,晚上,在車站送走爸爸,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天,但卻足夠孩子興奮好久,他的內心是充滿期待的,他知道,在某一天,爸爸一定會回來的。

雖然只是一天,但是爸爸給了兒子高質量的陪伴,他們買了熱狗,看了電影,吃了披薩,去了圖書館......比家庭完整的孩子來說,他得到的父親的愛一點不少,甚至還要多,每時每刻,爸爸都是在認真的回應著兒子。

兒子喜歡向周圍的人炫耀自己的爸爸:“這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而爸爸也給與了最好的回應:“這是我的兒子,最好的兒子。”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媽媽的紅沙發》繪本截圖

單親媽媽一樣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只要你肯。

而《媽媽的紅沙發》講述的就是單親媽媽一樣可以培養出樂觀優秀的孩子,這本繪畫的作者是(美)威廉斯。

小主人公和媽媽還有外婆住一起,因為一場大火燒燬了房子裡的所有東西,所以三個人搬到了樓下的公寓裡,搬新家的時候鄰居和親戚都來幫忙,外婆說:“你們是世界上最好心的人,真的很感謝你們,幸好我們還年輕,可以從頭開始。”

在新家裡她們會把牆壁塗成黃色,把地板擦的亮晶晶,只是屋子裡很空蕩,經過三人的努力,積少成多,攢夠了錢,買了夢想中的紅沙發,外婆和媽媽還有主人公都很喜歡這個沙發。

正如詩人維吉爾所說:“我能,是因為我相信。”

兩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身處單親家庭,但是爸爸和媽媽對於自己的愛和教育從未停歇過,《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的兒子相信爸爸一定還會再來,《媽媽的紅沙發》中的女孩相信努力就會得到自己夢想的東西,即使中間發生過重重困難,但是“幸好我們還年輕,可以從頭開始。”我也相信,單親的爸爸媽媽們只要努力,就可以給孩子們這種自信。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愛的智慧

一方面及時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實驗表明,兒童的某些特徵是環境作用的結果。在某些環境下,兒童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後,這種感覺反過來又對兒童心裡產生影響。——《兒童教育心理學》

  • 不要讓孩子自責

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和媽媽分開,不是因為他(她)的原因,而是爸爸和媽媽在一起不快樂了,他們也很努力的嘗試,可是最終還是不行,所以才會分開,可能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小,他們不懂,所以沒有正面告訴孩子,但是孩子對於父母是敏感的,他們也會各種猜測,會想要了解到底是為什麼。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 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語言是最偉大的交流方式,並且很多時候別人的一句話就可以改變一個人,可見語言的力量之強大,而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交流也是一門學問,需要循循善誘,不斷學習,從細節中觀察問題,而這些光從孩子的行為中很難發現,所以語言上的溝通就是最好的幫手了。

  •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對待自己的孩子要用平等的姿態,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值得被關注和尊重的人,不要吝嗇自己的熱情,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對於他(她)的期盼和熱愛,並且多鼓勵孩子進行嘗試,獨立嘗試,多給與讚許的目光和語言。

父母本來就應該是孩子的引導者而非批判者,更何況對於敏感的單親孩子來說,更為重要。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 注意孩子的社會情感

心理學家和為人父母者需要關注的是兒童在成長中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情感的發展程度。因為社會情感是兒童發展的晴雨表,在兒童心理的正常發展中起著決定性和指導性作用。社會情感的任何障礙都會嚴重危害兒童的心理發展。——《兒童教育心理學》

而對於一個兒童來說,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瞭解孩子的社會情感發展的一個好方法,就是仔細觀察他在學校或者幼兒園的表現,然後往積極的方向引導。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另一方面孩子需要感受到被愛

  • 不要給孩子灌輸對方不好的思想

作為父母可能都會問過自己的孩子,是媽媽更好一點還是爸爸更好一點類似的問題,我也常常會問孩子這樣的問題,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兩個人一樣好,我說不行必須選一個,他就會反抗說明明都一樣好,為什麼非要選一個?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和媽媽是同樣重要的,每個孩子都不喜歡別人詆譭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可是如果詆譭自己的爸爸媽媽的人正是對方,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便是無法彌補的,既然已經分開了,不能給孩子完整的家了,就不要再摧毀孩子心中對方的形象了。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 提高愛的質量

高品質親子時間這個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兒童護理行業為迎合“你能樣樣兼顧”的說法而鼓吹起來的,意在減輕父母內疚感。這個詞最初是針對工作繁忙的爸爸,後來也用來替上班族媽媽減少內疚。——《親密育兒百科》

我覺得也可以使用在單親家庭,當然不是強調父母的樣樣兼顧,而是強調父母的愛的質量,比如你一天只有晚上有時間和孩子相處,但是你能很好的利用這點時間瞭解孩子,和孩子游戲,讓孩子覺得幸福和滿足,那就是最好的愛了,相反如果說你時時刻刻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你的心卻沒有一分鐘是在孩子身上的,那就不是高質量的愛。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 不過分寵溺孩子

很多時候,因為是單親家庭,父母會有愧疚感從而對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順,從而造成溺愛的現象,溺愛是愛,但卻不是最好的愛,有些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在規矩內的可以適當順從,而規矩外的堅決不要。

過分溺愛的孩子會缺乏自己鍛鍊的機會,容易和周圍的朋友產生矛盾,會以自我為中心看不清現實,這樣只是在害孩子,雖然父母離婚了,但是教育是不能丟的,愛和教育要同時進行。

媽媽,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會結婚,然後離婚?

結束語:

如果,婚姻真的到了不得不分的地步,那請不要把自己的情緒也帶給孩子,因為你雖然不是一位妻子或者一位丈夫了,但你永遠是一位媽媽或者爸爸,這是什麼時候都不會變的身份和職責,是你的職責,努力做好自己的職責,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陪伴,既然你沒有給他一個完整的家,那就給他一份完整的愛,一份完整的愛一樣可以培養出優秀快樂的孩子。

#育兒經##青雲計劃##今日份的青雲計劃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