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食大巡禮:音樂王國裡的珍饈美饌 歐洲奧地利篇(上)

說起奧地利和維也納,各位的腦海裡是不是開始自動播放起了音樂。作為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等等音樂大家的故鄉,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奧地利無愧於世界音樂王國的美譽。

世界美食大巡禮:音樂王國裡的珍饈美饌 歐洲奧地利篇(上)

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世界美食大巡禮:音樂王國裡的珍饈美饌 歐洲奧地利篇(上)

而在這個到處洋溢著動聽歌謠的國度,也同樣四處飄溢著美食的芳香。

奧地利和德國是鄰國,所以兩者的在吃的方面很像,比如都喜歡吃肉。德國的一道名菜維也納肉排就連名字都是用奧地利的首都命名的。與之對應的,奧地利也有一道用維也納命名的菜:

維也納烤排骨

世界美食大巡禮:音樂王國裡的珍饈美饌 歐洲奧地利篇(上)

這道維也納烤排骨是“最適合國人口味的西餐”,賣相相當誘人,大托盤上橫躺著整扇的肋排,一堆烤得焦黃的土豆,一堆花花綠綠的沙拉,兩三種口味的蘸醬,滿滿當當,外焦裡嫩,肉香四溢......

世界美食大巡禮:音樂王國裡的珍饈美饌 歐洲奧地利篇(上)

端到眼前,任誰也不能抵擋這色香味意型五樣俱全的美食誘惑......

同樣,靠近的德國的奧地利對香腸也情有獨鍾。

如同一天不吃腸就渾身不舒服的德國人一樣,奧地利人也非常喜歡吃香腸。並且這其中還有個非常奇怪的事情,德國和奧地利人都堅持是自己國家發明了香腸,但卻以別人家名字命名。在奧地利,人們把香腸稱為法蘭克福香腸(Frankfurter Würstel,簡稱Frankfurter),而德國人卻稱其為維也納香腸(Wiener Wüstchen,簡稱Wiener)。。。。。。

這裡有一個小故事。1805年,出生於瑞士的屠夫Johann Georg Lahner從法蘭克福來到維也納,幸運地得到資助在維也納開了一個自己的屠宰場。那時候在法蘭克福有一個嚴格的規定——屠夫只能選擇一種肉類售賣,豬和牛的屠夫是必須分開獨立的。所以在法蘭克福,香腸只能用豬肉來做。Lahner來到維也納後,決定把香腸改良一下,在香腸里加入了30%的牛肉和新的調味料。改良後的香腸在維也納大受歡迎,還成為了皇帝弗蘭茨一世最喜愛的美食。Lahner在1845年去世,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種改良過的香腸命名為維也納香腸。而維也納人從未忘記,是Lahner把這種香腸從法蘭克福帶到了維也納,所以把它稱為“法蘭克福香腸"。

世界美食大巡禮:音樂王國裡的珍饈美饌 歐洲奧地利篇(上)

如今,人們習慣把小的法蘭克福香腸稱為維也納香腸,在超市裡常常能看到浸在玻璃瓶中的法蘭克福香腸,保質期比新鮮的香腸更長一些。而經典的香腸名稱是受地域保護的,嚴格地說,只允許法蘭克福地區生產的這類香腸使用“法蘭克福香腸”的名稱。所以,維也納香腸和法蘭克福香腸其實並沒有本質區別,德國人和奧地利人的說法都沒錯,只是因為版權問題而說法不一而已。

世界美食大巡禮:音樂王國裡的珍饈美饌 歐洲奧地利篇(上)

維也納香腸是乳化型香腸的一種,質地細膩,外層脆嫩,內部柔軟。傳統的做法是用瘦豬肉、牛肉、鹽漬培根和肥肉混成糊狀,放進攪拌器內加水攪拌乳化,再灌入羊的小腸內,最後經過煙燻製成。咋一看跟咱們的火腿腸做法很像,但是少了很多無名香料,實打實的肉加肉,營養很多啊!煙燻賦予了香腸獨特的香味,為了保持它鮮嫩美味的口感,食用時通常不用油煎炸(小切心裡一萬個不同意,香腸必須煎烤啊啊啊~),而是放入7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灼8分鐘左右,低溫慢煮可以防止香腸內部水分接近沸點而使腸衣爆裂。

配上奧地利的小圓麵包和黃芥末一同食用味道還是不錯的。

大家覺得奧地利的美食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