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瓜州農戶“牛氣生活”:“精細賬本”不再賺辛苦錢

甘肅瓜州農戶“牛氣生活”:“精細賬本”不再賺辛苦錢

近年來,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農民從原先守著耕地賺辛苦錢,到如今發展牛產業。圖為技術人員給牛除蟲。 魏金龍 攝

中新網蘭州4月15日電 (魏金龍 馬晶晶 焦揚)在甘肅酒泉市瓜州縣,農民從原先守著耕地賺辛苦錢,到如今發展牛產業,日子也越過越“牛氣”。瓜州縣河東鎮雙泉村村民孔憲福看著圈裡肉牛體格壯實、毛色發亮,他說,“再也不用辛苦賺錢”。

孔憲福現年66歲,家中5口人,120畝耕地種植玉米、小麥、甘草、葵花等農作物,辛苦一年收入幾萬元。但從2018年開始,瓜州縣河東鎮鼓勵發展牛產業,他便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成為村裡發展牛產業的第一人。後來,他還拿著銀行貸款30多萬元和賣羊收入的16萬元,以每頭1.2萬元的價格又調引17頭安格斯牛,短短11個月時間,就賺了6萬元。

“安格斯牛養殖起來比較容易,成本也低。”相比於原先種地,孔憲福算了一筆成本賬,1畝地玉米就可養1頭牛,而1頭牛的純收入又相當於種15畝地小麥或玉米純收入。

甘肅瓜州農戶“牛氣生活”:“精細賬本”不再賺辛苦錢

圖為瓜州縣河東鎮雙泉村村民孔憲福給牛喂水。 魏金龍 攝

看到牛產業的良好經濟效益,去年孔憲福又調引18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經過1年的精心餵養,如今已順利產下11頭小牛犢。在孔憲福看來,養30多頭牛,早晚各喂一次料,中午喂一次草和水,總共也就2個多小時,其他時間可以乾地裡的活,時間自由。

“240平方米的養殖小區,總投資2萬元的圈舍,鄉政府補貼l.8萬元,我只花了2000元的鋼管材料費及人工費。購置飼料攪拌機,總共花了1.7萬元,政府又補貼了1萬元。只要養殖方面有困難,鄉政府都會幫著解決,在養牛方面支持很大。”孔憲福說。

和孔憲福家一樣的還有該鎮六道溝村村民夏國芳,原本家裡有70畝地,還租了60畝,以前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3年下來賠了20多萬元。2018年,在鄉政府的引導下,夏國芳從郵儲銀行貸款30萬元開始養牛,分兩批調引21頭帶胎西門塔爾基礎母牛,不到1年時間,平均以每頭8500至9000元的價格,出售14頭小牛犢,賣了13萬多元,貸款也還了10多萬。

在瓜州縣河東鎮福萬家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草畜產業一體化示範園區生產車間裡,精飼料加工設備嗡嗡作響,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的加工飼料。另一邊,牛羊交易市場裡100多頭育肥牛吃著飼料。園區內除了牛群之外,還有一捆捆青貯玉米和秸稈飼草包,“糧改飼”也是這裡的風景線。“種養結合、以種帶養”,農業產業增效、貧困群眾增收、鄉村振興增顏值,全靠河東鎮的牛產業。

“以前沒有園區,農戶都要去八九公里以外的鄰近鄉鎮加工飼料,價格高而且路途遠,現在4個合作社社員和周邊農戶都來園區加工飼料,在這裡加工飼料還會添加微量元素。貧困戶輪流到園區務工,根據出工記錄參與年底分紅。截至目前,已加工玉米、豆粕等精飼料200多噸。”瓜州縣河東鎮六道溝村黨支部副書記李紅明說。

2018年以來,瓜州縣河東鎮以“糧改飼”為契機,緊盯肉牛養殖、飼草種植產業,因地制宜盤活資源,按照統一調引、統一貸款、統一保險、統一管理、統一出售、分散養殖的模式,延伸“種、養、加”產業鏈,走出小群體,大規模發展路子。

為完善牛產業鏈,瓜州縣河東鎮依託福萬家合作聯社建成佔地面積19000平方米的集牛羊交易、飼料加工,牧草收購、打包、倉儲、肉牛標準化育肥為一體的綜合性草畜產業一體化示範園區,購進苜蓿液壓打包設備、玉米青貯收穫機、精飼料加工設備,解決農民牧草收購外運、飼草青儲飼料加工、牛羊交易問題。

瓜州縣河東鎮副鎮長蔣興年說,目前,河東鎮優質肉牛品種安格斯、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存欄量達到1300餘頭,養殖農戶達到260戶,全鎮青儲玉米種植面積5000多畝、優質苜蓿留床面積10000畝,形成種養加產業閉環。下一步,該鎮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肉牛飼養量突破10000頭,紫花苜蓿、青儲玉米等優質牧草面積累計達到40000畝,使河東鎮成為酒泉地區最大的肉牛繁育基地和萬畝優質飼草種植基地,引領瓜州肉牛養殖產業發展,使種草養牛成為富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