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之後,脫貧攻堅不鬆勁

“摘帽”之後,脫貧攻堅不鬆勁

寧波掛職幹部在冊亨縣油茶試驗基地查看油茶長勢。

(戚戰峰 黃程 攝)

“摘帽”之後,脫貧攻堅不鬆勁

製圖 韓立萍

“摘帽”之後,脫貧攻堅不鬆勁

普安縣“白葉一號”茶園基地開始採摘新茶。(劉萌鳴 黃程 攝)

記者 黃程

上月初,貴州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公告,我市對口幫扶的貞豐、普安和冊亨在列。

4月1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9個貧困縣(市、區)脫貧退出的公告,我市對口幫扶的汪清、安圖在列。至此,寧波對口幫扶延邊州的4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實現“摘帽”。

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絕不能鬆勁。“摘帽”縣中,鞏固脫貧成果難度不小,還有一些貧困戶未脫貧;更要緊的是,黔西南州仍有兩個深度貧困縣未“摘帽”,這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根據中央省市要求,要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現在各方正在加大幫扶力度、加快項目進度,把受疫情影響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寧波市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持續幫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也是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據瞭解,今年,我市在黔西南州和延邊州安排的東西部協作資金同比不降反增,資金均已撥付到位。其中,黔西南州3個新出列縣每個繼續安排資金5000萬元以上,2個未出列縣各安排資金6000萬元以上;在延邊州,47個幫扶項目已排定並陸續啟動。

因地制宜 持續投入健全產業鏈幫扶

提前一年實現“摘帽”的冊亨縣,是我市江北區對口幫扶縣。在《冊亨縣東西部幫扶資金項目表》中記者看到,重點扶貧產業油茶3年累計獲得寧波幫扶資金2758萬元。

“從小項目到大產業,從‘輸血’到‘造血’,我們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育苗、油茶林改造、加工廠建設、產品銷售等環節持續投入,逐步健全產業鏈。”說起油茶,寧波掛職幹部吳益統頭頭是道,在冊亨,他早有“油茶縣長”的稱號。

2018年,剛到冊亨的幫扶工作組在走訪中瞭解到,當地油茶種植歷史悠久並有大面積油茶林,但是普遍低產,而且沒有加工配套設施。於是,工作組決定投入1100萬元幫扶資金,其中400萬元用於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對比試驗基地和苗圃建設,700萬元用於建設一家油茶加工廠。

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效來得比預期的還要快。改良示範基地低產林由原來平均畝產量40公斤左右提高到75公斤以上;22畝良種繁育基地每畝育苗25萬株,每株市場價在3.2元左右,實現了本地良種的自主繁育;油茶廠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快速建成,每年可以生產500噸以上的精煉油茶籽油,帶動全縣10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良好的勢頭之下,去年,工作組安排800萬元資金繼續投入油茶產業,其中300萬元繼續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並發展林下養殖,500萬元用於建設油茶籽烘乾廠,完善油茶產業鏈。今年,又將有858萬元資金繼續投入。

在新近“摘帽”的安圖縣,3萬噸杏鮑菇生產基地項目同樣得到寧波幫扶資金持續支持。該項目於2019年5月開工建設,總投資2.58億元,安排寧波援建資金4000萬元,主要建設綜合樓、制包車間、培養車間、出菇車間等。

“2019年,安排援建資金2000萬元,完成4棟基礎廠房的主體鋼架結構,包括1棟廠房的水泥面鋪設及生產設備招投標工作;2020年將安排援建資金2000萬元,繼續推進項目建設,完善產業鏈條。”寧波掛職幹部餘磊說,項目投產後,產品將主要銷往東三省並出口日韓、歐美,年產值可達2.1億元,預計上繳稅款1050萬元,帶動全縣5376戶9490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並提供就業崗位500個。

循序漸進 加大投入完善產業週期幫扶

在普安縣,2000畝東西部扶貧協作“白葉一號”茶園基地備受關注。2019年,對口幫扶普安縣的鎮海區安排300萬元東西部扶貧專用資金,用於“白葉一號”茶園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2018年10月種下茶苗,如今茶園已經開始採摘新茶。採摘工人工資、基地管護費用、農資投入、加工費用投入……現階段,

產業發展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針對茶產業當下週期需求,今年,鎮海區將為這個“一號工程”投入資金5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0萬元。

“截至目前,全縣還有1714戶4703人尚未脫貧。”寧波掛職幹部方健表示,按照“三建四享”模式,“白葉一號”項目產生的利潤將按“6355”的利益聯結機制進行分配,實現貧困戶、企業、合作社、土地流轉戶四方共享,可帶動地瓜鎮屯上村、白沙鄉卡塘村貧困戶862戶2577人脫貧致富。

根據當地產業實際,因地制宜投入幫扶資金,才能獲得更多合力,又好又快地取得成效。茶產業同樣是貞豐縣脫貧攻堅主導產業之一。去年,幫扶工作組經過走訪調研,決定投入400萬元幫扶資金,在該縣茶葉種植大鎮長田鎮建設區域茶葉交易市場,改變此前馬路市場的散亂局面,集聚更多茶農茶商,為茶農增收搭建新平臺。

“去年我們茶葉市場的整體銷售額超過4000萬元。有了這個市場,不僅可以解決茶葉的買賣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交流過程中不斷提升我們鎮的茶葉種植、生產技術,為下一步打造長田的茶葉品牌奠定基礎。”長田鎮一名工作人員說,今年,茶葉市場生意更加火爆,幹茶年交易量有望突破15萬公斤,銷售額將突破6000萬元。

有了市場的支撐,工作組決定進一步擴大茶葉種植面積,通過這條已經成熟的路徑,帶動更多人脫貧。“貞豐縣還有未脫貧人口2008戶5809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為1.48%,極貧鄉鎮魯容的納翁、卡務2個深度貧困村未出列。”寧波掛職幹部黃列告訴記者,今年,貞豐縣茶產業發展項目總共安排了幫扶資金1660萬元,包括5個子項目,可帶動種植茶葉2萬畝,建設茶葉加工廠2座,涉及5個鄉鎮。“今年的總體幫扶資金不僅沒有下降,還比去年增加了500萬元。”黃列說。

在延吉市,經掛職幹部牽線搭橋引進的投資項目,也正按照產業週期有序推進,持續發揮綜合效益。2018年2月,延邊國泰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延吉。項目總投資20.2億元,佔地2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於2018年7月開工建設,2019年9月第一輛新車下線。

“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產1萬輛新能源汽車,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6億元,利潤總額4.4億元,繳納稅款2億元。”項目有關負責人說,汽車項目產業鏈長,在整車項目建設推進的同時,還可帶動配套的上下游零配件生產企業和展銷、維修企業的入駐,形成產業群。

優勢互補 持續推動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

從望謨到餘姚,30個小時的車程。鼓足勇氣走出大山後,望謨人蒙仕芬在浙江晟祺實業有限公司謀得了一個崗位。“以前在老家,拼了老命一個月也就幾百元錢。現在一個月能拿4500元,加上政府補貼能拿到6000多元。”蒙仕芬說,除去基本開支,她會將剩餘的錢全部寄回老家,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在產業基礎薄弱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望謨縣,通過東西部勞務協作平臺到對口幫扶區域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更快速更有效的脫貧路徑。

“餘姚經濟發達,企業眾多,用工需求量大,勞動力成本高。而望謨經濟相對滯後,但勞動力充足,這是雙方能合作的一個契機。”在寧波掛職幹部羅劍光看來,扶貧幫困的“協作”之義,就是要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東部地區投入資金、技術、品牌等優勢資源,西部地區配套進行基礎建設和人才培養,逐漸培育起內生動力,讓脫貧成效得到長期鞏固。

今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黔西南百姓返甬上班的節奏。這不僅影響了員工收入,也導致企業用工吃緊。兩地政府和幫扶工作組通力合作,最終打通了一條通道,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有1600多名望謨勞動力來浙江就業,其中來餘姚的就在1000人以上,大大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數量,為企業順利復工和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創造了條件。

就業脫貧的另一個路徑是在當地建設扶貧車間。地處晴隆縣三寶彝族鄉產業園的龍發服飾生產車間,從2月底便開始忙碌起來。龍發服飾負責人李志彩說,得益於掛職幹部的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後接到寧海等地多批訂單,解了燃眉之急。

前段時間,位於晴隆縣碧痕鎮的薏芝坊公司在掛職幹部的幫助下,拿到了價值約900萬元的訂單。得知公司流動資金困難,寧海扶貧車間復工專班積極與銀行對接,為薏芝坊爭取到了1000萬元貸款。

穩定就業需要持續投入。據透露,今年我市在晴隆縣安排了首批幫扶資金6000萬元,目前10餘個項目已全面啟動建設。其中,710萬元幫扶資金將用於在當地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致富帶頭人培訓等,持續推進就業脫貧。

“5533”新模式: 為貴州茶產業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貴州省是茶葉大省,我市在黔西南州普安縣2000畝“白葉一號”茶園項目推進過程中,通過模式創新,探索“5533”新模式,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示範,為該產業在當地持續發展、跨越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5533”模式,第一個“5”是指建成脫貧攻堅示範區、感恩奮進展示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引領區、互幫互助實踐區、先富帶後富樣板區;第二個“5”是指一縣一業主推、一村一社帶動、一戶一人就業、一人一畝覆蓋、一畝一萬增收;第一個“3”是打造普安縣南、中、北三大茶產業示範帶;第二個“3”是推動茶產業從一產向二產三產融合發展。

去年,通過“白葉一號”茶園建設的示範帶動,在2018年高標準建成2000畝“白葉一號”茶園基礎上,黔西南州望謨、冊亨等縣市(新區)大力發展茶產業,目前全州茶園投產面積增加到29.1萬畝,茶產業已成為黔西南州十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

以“白葉一號”品牌打造為抓手,2019年“普安紅”搭上阿里巴巴線上銷售“快速列車”,基地與全球最大綠茶出口企業浙茶集團合作,建設3條精深加工生產線,申請註冊“攜茶”商標,品牌效應凸顯,引領全州茶產業轉型升級,基地、加工、銷售有效銜接。

在利益聯結方面,按照企業30%、貧困戶60%、合作社5%、土地流轉5%的機制,合作社組建勞務隊,吸引貧困戶投入茶園建設。去年,440餘戶貧困戶通過參與茶苗種植、茶園管護等實現務工收入205萬元,戶均增收4660元。

(黃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