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餐桌說糟菜

作者:金永炎

用糟滷浸泡、滷製的菜叫做糟菜。用糟來製作食物是江南傳統食物的特色製法之一。

糟是以糟滷為主要調味料,將原料醃、浸、漬成菜的烹調方法。多用於動物性原料和蛋類,也有用於豆製品和少數蔬菜。成菜的特點是糟香濃郁,散發出令人愉悅的氣味,即使不喜歡飲酒的人也會引起食慾。因而,江南菜餚中,出現了許多受人青睞的糟菜,烹飪法中有了專門的糟法,也是因為有了糟類調料而出現了熗糟、糟煨、糟爆、糟熘、糟炸、糟煎、糟燒、糟蒸等十來種糟烹方法。

紅樓餐桌說糟菜

用糟製作食物,始見於北魏《齊民要術》的"糟肉法"。《清異錄》上有"煬帝幸江都,吳中貢糟蟹"之記載。該書還記有五代孟蜀時食用"糟姜"之事。南宋以後吃糟之風大興,都城杭州有賣糟鮑魚、糟羊蹄、糟蟹、糟豬頭肉、糟瓜齏等。元明清時期,出現了制三黃糟、陳糟、甜糟、香糟、糟油、陳糟油、糟餅等。糟制食品,除原有品種外還有糟腐乳、糟蘿蔔、糟魚、糟蛋、糟鰣魚、糟肚、糟大腸等。這一時期,除市上供應糟製品外,已發展到家庭自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有自制糟肉、糟雞、糟鯗的記載。

在宋代杭州孤山廣元寺就有當時著名的素菜糟燴鞭筍。據說此菜是蘇東坡在杭州任刺史時傳給寺內和尚的。浙江平湖的糟蛋享譽盛名。平湖糟蛋已有25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朝年間曾得到乾隆皇帝"御賜金牌"嘉獎,從此聲名遠揚。 平湖糟蛋採用優質糯米和酒糟糟漬而成,歷時長達5個月左右。鮮鴨蛋在糟漬過程中,酒釀裡的醇類、糖類、有機酸以及食鹽等物質,逐漸滲入蛋內,併產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學反應,蛋白和蛋黃中的蛋白質由於醇和有機酸的長期作用而逐漸變性、凝固,並使整個蛋體獲得特有的芳香和甜味。糟蛋在形成過程中,氨基酸與可溶性糖增多,給糟蛋帶來了香甜可口的滋味和易於消化吸收的特點。

紅樓餐桌說糟菜

平湖糟蛋

讀過《紅樓夢》讀者瞭解到,江南人十分喜愛的"糟菜"也上了紅樓餐桌,而大觀園裡的太太小姐們也都好這口。如出現在第八回"薛寶釵小宴梨香院,賈寶玉逞醉絳芸軒"中的糟菜:"寶玉因誇前日在那府裡珍大嫂子的好鵝掌鴨信。薛姨媽聽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來與他嚐嚐。寶玉笑道:"這個須得就酒吃才好。"

紅樓餐桌說糟菜

薛寶釵小宴梨香院,賈寶玉逞醉絳芸軒

薛姨媽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來。李嬤嬤便上來道:"姨太太,酒倒罷了。"寶玉笑央道:"媽媽,我只吃一鍾。"李嬤嬤道:"不中用!當著老太太,那怕叫你吃一罈呢。想那日我錯不見一會,不知是那一個沒調教的,圖討你好兒,不管人的死活,給了你一口酒吃,葬送了我捱了兩日的罵。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惡,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興了,又盡著他吃,什麼日子又不許他吃酒,我是白賠在裡頭捱罵。"薛姨媽笑道:"老貨,你只放心。你們哥兒吃多了回去。老太太問時,有我呢。"

糟鵝掌,糟制菜餚為江南食俗,由來已久。五代時僧人謙光說:"願鵝生四掌",言其極嗜此食。糟鵝掌用的是熟掌,《宋氏養生部》說:"糟:熟鵝、雞同掌、蹠、翅、肝、肺,同獸屬。鵝全體剖四軒,糟封之,能留久,宜冬月。"寶玉食糟鵝掌之時,外面已下了半日雪珠兒了,說明此食正當其時。

糟鴨信,即鴨舌。鴨舌作菜,江南食俗。糟鴨舌為乾隆年間揚州名菜。童嶽薦《童氏食規》說: "糟鴨舌,冬筍片穿糟鴨舌。"蘇州亦行此食。清袁棟《書隱叢說》說:"其宴會不常,往往至虎阜(即虎丘)大船內羅列珍饈以為榮。春秋不待言矣,盛在夏之會者,味非山珍海錯不用也。雞有但用皮者,鴨有但用舌者……"

紅樓餐桌說糟菜

糟鴨信

《紅樓夢》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暖香塢創制春燈謎"也出現糟菜:

李紈早又捧過手爐來,探春另拿了一副杯箸來,親自斟了暖酒,奉與賈母。賈母便飲了一口,問那個盤子裡是什麼東西。眾人忙捧了過來,回說是糟鵪鶉。賈母道:"這倒罷了,撕一點腿子來。"李紈忙答應了,要水洗手,親自來撕。賈母又道:"你們仍舊坐下說笑我聽。"又命李紈:"你也只管坐下,就如同我沒來的一樣才好,不然我就去了。眾人聽了,方依次坐下,這李紈便挪到盡下邊。

紅樓餐桌說糟菜

蘆雪庵爭聯即景詩,暖香塢創制春燈謎

在"劉姥姥進大觀園"中吃到的茄鯗,其實也是一道糟菜。這道菜的做法,《紅樓夢》書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鳳姐向劉姥姥講解說:"把才摘下來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追溯糟菜的歷史,產生於兩浙一帶。"糟"與"醉"相似,調料都源於酒,做法也相似,故有"糟醉一家"之稱。江南自古為稻米產地,也是黃酒的故鄉。除了眾多的酒廠作坊造酒以外,民間農戶都有釀米酒的習慣。米酒俗稱"老白酒",加點紅曲就成了黃酒。秋收過後,穀粒進倉,家家戶戶就陸續釀起米酒。酒多了,酒糟也自然多。製作糟菜時,一般先將食物煮熟、晾涼,然後用糟滷浸泡。可糟之菜異常豐富,有糟雞、糟鴨、糟鵝、糟肚、糟門腔、糟雞翅、糟雞爪,甚至糟毛豆等等,真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古人曾誇張地形容:"入口之物,皆可糟之。"

紅樓餐桌說糟菜

釀製黃酒

歷史上兩浙是浙東和浙西的合稱。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唐代始有"兩浙路"。春秋時浙江分屬吳、越兩國。秦朝在浙江設會稽郡。三國時富陽人孫權建立吳國。唐朝時浙江先後屬江南東道、兩浙道,漸成省級建制的雛形。五代十國時臨安人錢鏐建立吳越國。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

元代時浙江屬江浙行中書省。明初改元製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轄11府、1州、75縣,省界區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為浙江省,建制至此確定。兩浙路範圍基本繼承了唐代的兩浙道(原浙江西道此時已劃屬江南東路),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全境,江蘇省的鎮江,蘇錫常地區和上海市(不含崇明島)、福建省閩東地區。 糟菜植根於江南風物。很多美食的誕生,都離不開當地的物產、民眾有需求,再有一個機緣巧合,因其風味獨特,便慢慢流傳於世。製作糟菜的糟料調味品,品質優異者數福建的紅糟、浙江的白糟。福建的紅糟是於釀酒時加入5%的紅曲米制成的。以紅糟為基礎,再行加工製成香糟。其做法是:先將紅糟放置砧板上,去雜質後成泥,蒸熟。沙鍋微火,下花生油、薑末煸香後,放入紅糟泥,下白糖、精鹽、老酒,邊炒邊加花生油。約炒1小時,無酸味即可儲存。用紅糟可烹出名菜熗糟五花肉、爆糟排骨、醉糟雞、糟片鴨、煎糟鰻魚、糟汁汆海蚌、淡糟香螺片、淡糟鮮竹蟶等。特別是福州的煎糟鰻魚,其魚肉之細嫩,糟香味之高雅淡香,使人回味無窮。蘇東坡謫居嶺南,寫下"去年舉君苜蓿盤,夜傾閩酒赤如丹"的詩句,詩中的閩酒,就是紅曲黃酒。

紅樓餐桌說糟菜

浙江的白糟用黃酒的酒糟加工而成。當地有"酒糟,諸物通其味即甘美"之說。用此糟料製作的糟蒸扣肉、糟燴鞭筍、糟河蝦、糟青魚乾、糟熘魚片、糟油青魚划水、糟香蛤蜊羹、糟毛豆、糟香鱸魚等菜,是杭州、紹興等地的名菜。浙江的越雞更為出名,它以蕭山大種雞為料,宰下治淨煮燜後脫骨,斬下頭、頸,拆雞翅、下雞腿、片雞身,用鹽遍擦後放在陶罐中糟制。糟成後的雞肉糟香濃郁,令人心醉。

糟菜是江南人的鄉愁。浙江紹興人魯迅先生對糟味念念不忘,他後來北上南下輾轉於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等地,也常有親朋好友給他捎來這些糟味以慰鄉思。如,1926年12月25日,紹興籍作家章廷謙贈以書籍幾本,還有糟鵝、魚乾一盤,酥糖二十包。1928年7月,魯迅和許廣平應章廷謙等人之邀,赴杭州一遊,連頭包尾共計六日,在樓外樓、功德林這些老字號飯店品嚐了地道的杭幫菜,其中自然少不了浙東糟菜。魯迅與幾位朋友喝茶談天、買書觀景,當然是興致勃勃,但確因天氣酷熱,加以身體不適,便沒有多待幾日。第二年年初,章廷謙以靈峰探梅為由,寫信邀請魯迅再遊西湖,魯迅在回信中說:"冬假中我大約未必動,研究之結果,自覺和靈峰之梅,並無感情,倒是和糟雞醬鴨,頗表好感。"魯迅這番話多少有點幽默成分,卻也表露了自己對糟味的真心喜歡。糟菜更是魯迅喜歡的美食。民國那時在北京城裡負有盛名的魯菜館東興樓的招牌菜,如糟溜魚片、糟蒸鴨肝等,都堪稱經典,為人們津津樂道,魯迅曾多次光臨東興樓品嚐這些佳味。

魯迅故鄉紹興盛產黃酒,釀酒形成的酒糟則是做糟菜不可或缺的原料。比如糟雞便是用越雞和酒糟為原料,經白煮、醃製、醉糟等工藝製成。糟雞肉質柔嫩、糟香誘人,是紹興人家年夜飯幾乎必上的一道菜餚。

《紅樓夢》中為何寫到糟菜,如糟鵝掌、糟鴨信等,究其根源,因杭州是《紅樓夢》的發源地。據近年土默熱紅學認為,前八十回原創者是西溪的大戲劇家、詩人洪昇,他出身於"宋代父子公候三宰相,明季祖孫太保五尚書"的"百年望族",當時杭城洪黃錢顧四大家族皆"聯絡有親",洪昇之母黃氏,為清初文華殿大學士黃機之女。洪昇二十一歲時,他與外祖父黃機的孫女黃蘭次成親。黃機當時為清廷的禮部侍郎,兩家又是親上加親。雖然明末清初期間,四大家族業已衰落,但吃穿用仍在平民百姓之上。洪昇年輕時曾過上一段"稱心歲月",二十四歲後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七年,江南美食是洪昇的鄉愁。作為一個作家,他吸取的生活,首先是他生活的環境,作為素材,有很大一部分是取自本身的生活,在作品裡把當地生活習俗、常見的菜餚寫到書裡,這就是十分自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