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仁,按諡號裡的規矩,怎麼樣,才能成為仁?

小志日記


首頁定諡號為仁的依據是:

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皇帝起“諡號”的傳統起於周代,諡號代表著皇帝死後人們對其一生功過的總體評價。最早時候,只有“美諡”和“平諡”,就是要麼誇前一任皇帝,要麼即使不誇也不能批評皇帝。到了周厲王被推翻以後,由於這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周厲王實行暴政,搞得確實太不像話,所以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對皇帝的“惡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差評”。

 諡法在秦朝時也曾一度中斷。這是因為,秦王贏政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認為加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不可取。於是下令廢除了諡法,自稱“始皇帝”。後世子孫世代相傳,即二世、三世皇帝。後來到了漢朝,廟號、諡號才恢復過來。

諡號的分類:

諡號,有美諡,平諡,惡諡,宋朝之後規定不作惡諡。明清時期,諡法內容基本固定下來。

美諡,有如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等;

平諡,有懷、悼、愍、哀、隱、幽、衝、夷、懼、息、攜、恤、願、儆等帶有同情色彩;

惡諡,有誇、躁、伐、荒、煬、戾、刺、虛等

諡號的標準:

皇帝有經天緯地之才,或者起碼勤奮好學,那麼可以給個“文”字(如漢文帝劉恆、魏文帝曹丕等)

皇帝有著開疆拓土或者平定禍亂的巨大功業,那麼則可以諡號為“武”(如戰國時趙武靈王、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等);

在“平諡”中,如果一個皇帝的諡號是“懷”,那大概是說他性格仁慈,但是沒什麼能力,搞不好後來還短命早死;如果是“愍”,則是說這皇帝在位時國家遭難,

漢代還有一批被稱為“質”、“衝”、“少”的皇帝,基本上只是在說這個皇帝死得早,沒有更多的評價,所以基本都可以算作“平諡”。

一般暴慢無親被稱作“厲”,比如我們一開始說的那個周厲王。其他比較常見惡諡還有“煬”(隋煬帝)、“哀”(魯哀公)、“幽”(周幽王)、“靈”(衛靈公)等等。

褒義如

太祖、高祖開國立業;

太宗、聖祖發揚光大;

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譽;

仁宗、聖宗、孝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

世祖是中興之主;等

貶義如

寧宗懦弱;高宗由盛轉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好玄虛‘’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則應用於較為悲情的亡國之君等。


歷史的第三者


首先宋仁宗的“仁”是廟號,不是“諡號”。宋仁宗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中國歷史上的仁宗都是廟號,僅有一位“仁皇帝”,清聖祖康熙帝,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廟號”其實就是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畢竟不能直呼皇帝的名諱。我們常見的廟號有太祖、高祖、世祖、聖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等。

“諡號”起源於中國西周王朝,是對一個生前有一定地位的人(包括帝王、后妃、將相等),死後給予的能夠概括其一生功過的稱呼。諡號有評價高的,叫“美諡”,有評價低的,叫“惡諡”,也有評價中等的,叫“平諡”。

1、美諡,如:莊、武、文、仁、宣、襄、明、睿、康、景、懿。歷史上大多數皇帝的諡號都是“美諡”,如:漢高帝劉邦,漢武帝劉徹,唐文帝李世民,晉文帝司馬昭,晉宣帝司馬懿等;

2、平諡,如:懷、悼、哀、閔、思、殤,有點同情的意味。如“晉懷帝司馬熾,漢哀帝劉欣”

3、惡諡,如: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如“周厲王姬胡,隋煬帝楊廣”。

關於諡號“仁”,古解《逸周書·諡法解》:

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野,終將葬,乃制諡。遂敘諡法。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仁”:

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長安回望品春秋


中國正統歷史上宋仁宗、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嘉慶皇帝,這都是大一統王朝的皇帝。

首先宋仁宗開創了“仁宗盛治”,明仁宗開啟了"仁宣之治“,懲治貪官和珅。

宋仁宗

剛剛有位大佬告訴了我,仁宗的仁不是諡號號是廟號,受教了。我就姑且按仁字來評價吧,和我後面的內容關係不大。只是我的看法

他們三個都是對國家貢獻的,但諡號是由當時的大臣評出來的,也有時代的侷限性。首先確定”仁”是褒義詞,但幾乎每個帝王的諡號都是褒義詞。除了末代帝王,是由下一個王朝評價的。所以在朝代中間的皇帝諡號都是好的。

既然題主問規矩了,其實規矩就是,只要不是亡國之君、末代皇帝。都是好的諡號。

諡號裡最好的就是文、武。貶義詞的就是歷、靈、煬、哀、思都是不好的諡號。但他們全都出現在末代皇帝的身上。

漢靈帝(東漢末年)、周厲王(西周末年)、隋煬帝(隋末)這幾個都是比較出名的,別的末代皇帝基本都是哀。

所以這種標準是無法判別的,誰能說皇帝的壞話呢?誰又敢呢?

總之,這種東西沒有標準的,所以的批評和表揚都摻雜著感情。諡號是人評的,後朝評前朝多帶有政治色彩的。

我說了半天還是沒有回答到樓主的問題,非常抱歉。我把我的想法說出來,謝謝。

我是三天魚頭,一個不會寫文章的小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