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離騷》第二十一句:總是上當的楚懷王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群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茞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惟捷徑而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餘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今日續讀:

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

先參: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

餘:我。

固知:固然知道。

謇:jian第三聲,正直。

患:災禍。

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意為:我固然知道忠言直諫會招惹災禍。

再參:忍而不能捨也。

忍:忍耐,忍住。

舍:捨棄。這裡指捨棄直諫。

忍而不能捨也,意為:不會忍住而不忠言相告。

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意為:我明明知道忠言逆耳會招惹禍患,卻不能隱忍而不直諫。

東周戰國末期,東方豪強齊國,與南方翹楚楚國,曾達成齊楚聯盟。這對秦國構成了很大的威脅。秦相張儀來楚拜見楚懷王,說:如大王能與齊國斷交,我將求秦王把商於(古秦楚邊境)六百里土地獻給楚國。這樣,齊的勢頭被抑制,楚秦聯盟天下無敵,燕、趙、魏、韓則不放在眼裡。

楚懷王聽了張儀的話,心中盤算,覺得可行。齊國,剛打贏了趙、魏兩國,勢頭很猛。楚秦是老對手,又是老鄰居,兩廂實力相當。秦滅不了楚,楚也吃不掉秦。如若與秦暫時修好,把對手變睦鄰,照應起來更加方便。且自己的邊境線又可以往秦國境內延伸6百里,這還是自己討了便宜。於是,楚懷王不聽屈原勸諫,舍齊親秦:一方面,他派人去與齊斷交;另一方面,把楚國相印給了張儀,派人隨張儀入秦去修和結盟。張儀一入秦,就稱病三月。楚懷王不見張儀送信來,自忖是秦王疑他與齊斷交不純。於是,又派勇士去齊地辱罵齊王。齊王齌怒,一邊徹底與楚斷交,一邊暗中與秦結盟。張儀等到秦齊結盟落實,給楚懷王回覆:秦國願以荒野6裡贈予楚國。楚懷王得信後大罵張儀:欺人太甚!公元前312年,屈原28歲時,楚與秦齊大戰于丹陽,八萬楚軍被消滅。漢中郡被秦奪走。楚懷王,悲憤難消,聚全國之兵攻秦,繼敗於藍田。韓、魏兩國乘機向南攻楚,楚腹背受敵,急急撤退。又割兩城向秦求和。

第二年,公元前311年,秦向楚示好,實是用漢中一半土地去換楚國的黔中一帶。楚懷王舊痛難消,只提出一個條件:土地不換,只要張儀!

可是,來到楚地的張儀並沒有被楚懷王殺掉解恨,而是買通靳尚、鄭袖等一干人等,在楚國作穢!出了牢籠的張儀,又一次誆楚懷王:我張儀,可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並請秦王派太子來楚為質。楚太子亦去秦國為質。讓秦王的女兒給大王做妾。兩國永結兄弟之盟。

楚懷王又開始動心了。屈原苦勸他不要信張儀信口雌黃。讓楚懷王用鼎鑊煮了騙子張儀!可是,楚懷王認為這次當是可乘之機,又一次拋棄了屈原,背離了合眾之約。

張儀全身離楚後,分別去見了韓王、齊王、趙王、燕王,成功遊說他們與秦相睦,與楚相離。

公元前299年(屈原41歲),秦攻佔了楚8座城邑。楚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那時屈原已經過第一次流放,從漢北迴到郢都。他與昭睢力勸楚懷王不要去。可是,楚懷王似是中了魔咒,一意孤行,落得被秦扣留,成了階下囚。

屈原勸諫楚懷王之路,也是屈原與張儀的較量之路。張儀主張秦國合眾抗楚。屈原主張楚國合眾抗秦。兩人主張相同。只可惜,楚懷王不是楚威王。他不是秦惠文王的對手,也不是妹妹羋月的對手。他不能識屈原而善用,總想貪小便宜走捷徑,最終葬送了楚國,自己也客死秦國。

屈原,不顧自身安危,對楚懷王直言忠告,卻只落得自身禍患無窮,痛心地看著國土淪喪,國君不保。

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

咱們明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